乳用犊牛大肠杆菌病综合防治

2012-08-15 00:46黄汝荣
云南畜牧兽医 2012年3期
关键词:注射用氯化钠犊牛

黄汝荣

(双柏县发脿镇畜牧兽医站,云南 双柏 675102)

乳用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特定血清型病原性大肠杆菌引起初生犊牛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白痢和败血症为特征[1]。如防治措施不及时、不得当,死亡率较高。春季寒冷,昼夜温差大,加上新生犊牛抵抗力弱,一旦发生消化障碍和脐带感染时,均可引起发病。

在云南省许多地方都比较容易发生乳用犊牛大肠杆菌病,如昆阳、晋宁、宜良、石林、洱源、下关、丽江等地均有发生。据观察,患大肠杆菌病的犊牛常常会继发脐带炎。乳用犊牛出生后1~20 d最容易发病。目前,由于乳用犊牛大肠杆菌病的治疗较为困难,死亡率又高,因此给奶牛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主要介绍笔者于2007—2011年5年间对乳用犊牛大肠杆菌病治疗的经验,且总结出效果较好的治疗方法,以供临床应用参考。

1 病原学

大肠杆菌是菌体中等大小、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杆菌,不形成芽孢,具有周身鞭毛和菌毛,能运动。组织抹片时,有时呈两极着色。致病性大肠杆菌和动物肠道内正常寄居的非致病性大肠杆菌在形态、染色反应、培养特性和生化反应等方面没有区别,但抗原结构不同。大肠杆菌有菌体(O)抗原171种、表面(K)抗原103种和鞭毛(H)抗原60种。致病性大肠杆菌具有许多血清型,如 O3、O8、O9、O10、O15、O26、O35、O45、O78、O101、O114、O115、O119、O137等型,其中 O8、O78、O101、O115等型可引起乳用犊牛腹泻。血清型K99也可使乳用犊牛致病[2]。

2 流行病学

乳用犊牛在出生后2周内最容易发生该病。据笔者观察,其发病率为21.3%,病死率为56.2%。一般呈散发性,有时也呈地方性流行,全年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多发。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传播、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由于乳用犊牛营养不良、饲喂初乳不及时,可导致其抵抗力下降而引发本病。致病性大肠杆菌在病犊的肠道内或组织器官中大量繁殖,使病菌毒力增强,并随粪便、尿及其它分泌物排出体外,引起新的感染。

3 发病机理

当致病性大肠杆菌侵入乳用犊牛体内,且定植和大量生长繁殖,就能够产生多种毒力因子,引起不同的病理过程。据报道,内毒素是一种毒力因子,在败血症中其作用尤为明显;外毒素可使肠黏膜细胞分泌亢进,发生腹泻和脱水;大肠杆菌素能够引起乳用犊牛败血症;细胞毒素可以引发乳用犊牛出血性肠炎。某些肠毒性大肠杆菌可直接侵入,且破坏肠黏膜细胞。

4 临床表现

该病潜伏期多为1~3 d。病犊精神萎靡,卧地不起,体温升高,达39.5~40.0℃,眼窝下陷,起初排黄色稀粪便,后变为灰白色或白中带绿的水样粪便,粪便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血液、气泡,具有酸败味,肛门周围有粪便污染。有的病犊脐带部红肿,具有明显的炎症表现。据笔者观察,患大肠杆菌病的犊牛常常继发脐带炎。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可将其分为3型。败血型:常发生于出生后7 d,没有吃过初乳的犊牛,呈急性过程,发病后数小时或1 d内死亡,死亡率可达80%以上。肠炎型:临床较为多见,以最先出现腹泻为特征。发生于7~10 d吃过初乳的犊牛,病初粪便呈黄色,继而变为灰白色。后期体温降到常温以下、高度脱水、衰竭、有时出现痉挛。如不及时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亡,多于1~3 d内死亡。个别病例可能自愈,但以后发育迟缓。肠毒血型:临床上比较少见,发生于出生后7 d内吃过初乳的犊牛,急性者不出现症状就突然死亡,肠道内致病性大肠杆菌大量增殖并产生肠毒素,但没有菌血症。血清型O115可引起乳用犊牛的综合征,一般发生严重的腹泻,发病2~5 d死亡。有的患病乳用犊牛还会出现血红蛋白尿。

5 病理变化

败血症或肠毒血症的尸体常无特征性病变。腹泻病死的犊牛,其尸体极度消瘦,可视黏膜苍白。消化道的病变最为明显,真胃黏膜充血、水肿,间有出血,有严重的卡他性或出血性肠炎。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切面多汁,有时充血。肠黏膜卡他性、出血性炎症,其内容物如血水样,含有气泡[3]。心内外膜出血;肝、肾肿大、变性和有坏死灶。病程长的病例有关节炎和肺炎病变。

6 诊断

该病根据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微生物学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可以确诊。微生物学检查时,生前可采取粪便,死后可采取肠系膜淋巴结、肝、脾和肠内容物。特别要注意,在正常动物的消化道中存在大肠杆菌,而且在动物死亡后又容易侵入组织,故从动物组织,尤其是从肠内容物中分离出大肠杆菌不能作出确诊,还需结合其它诊断,必要时要进一步鉴定分离出的大肠杆菌的血清型,综合判定。

7 综合防治技术

7.1 预防技术

在实际生产中预防乳用犊牛大肠杆菌的措施是:① 加强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给予孕牛足够的维生素、蛋白质和优质干草,保持足够的运动量,以增强胎儿的抵抗力,产后能分泌良好的乳汁。产房应保持干燥、清洁,母牛分娩前后要保持乳房清洁。②加强对新生犊牛的护理。接产时,母牛的外阴部、接产用具等均用1%新洁尔灭液清洗消毒,助产人员的手臂须用0.1%新洁尔灭清洗消毒。脐带的断口应距犊牛腹部5 cm,断端用10%碘酊浸泡1 min。出生1 h左右的犊牛要喂初乳,每次喂2 kg,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饮水可用口服补液盐来代替,饮用1周。③ 对犊牛床、护栏、运动场,用2%来苏儿等消毒液进行彻底消毒,褥草要勤换,可以减少病原菌的感染。④做好犊牛的防潮和防寒措施。⑤一旦发现病犊牛,应及时隔离饲喂,犊牛舍地面和垫草用生石灰消毒,其它按常规进行严格消毒,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将损失降到最低。⑥在流行地区或牛场可采用氢氧化铝苗进行免疫接种[3]。

7.2 治疗技术

7.2.1 治疗原则

消炎解毒,补充体液,防止败血症,调节胃肠机能及血液酸碱平衡,调整肠道菌群平衡。

7.2.2 对症治疗

① 抗菌消炎:土霉素每千克体重15~35mg,肌肉注射,每天2次,连注3 d。也可用乙酰甲喹、庆大霉素、链霉素、氯霉素、卡那霉素、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② 补充体液:当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口服补液盐,即氯化钠1.5 g、氯化钾1.5 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20 g,兑温水 1 000mL,搅匀后饮用。也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 000~1 500mL,静脉注射。③ 调节胃肠机能及血液酸碱平衡:可用乳酸2 g、鱼石脂 20 g,加水90mL调匀,每次灌服 5~6mL,每天2~3次。也可用复方新诺明每千克体重55~60mg内服,隔2~3 h后再用乳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2~3 d。若发生酸中毒时,用5%碳酸氢钠液80~100mL,但注射速度应缓慢。④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酌情内服乳酶生、促菌生等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有利于犊牛早日康复。

7.2.3 中药治疗

方剂组分:白头翁10 g,黄连 10 g,黄柏10 g,秦皮10 g,炒黄芩 10 g,连翘 10 g,党参 10 g,生地 5 g,木香 5 g,山楂5 g,生姜50 g,甘草5 g。煎汤灌服,每天2次,每次250mL。

7.2.4 综合治疗

方法1:①注射用青霉素400万IU+注射用硫酸链霉素100万IU混合于25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②维生素C注射液混合于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③硫酸庆大霉素100万IU,肌肉注射,每天2次。

方法2:①注射用青霉素400万IU+注射用硫酸链霉素100万IU混合于25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②维生素C注射液混合于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③硫酸黄连素注射液0.5 g,肌肉注射,每天2次。④ 氯霉素片,口服,每天2次,每次4片。

方法3:①硫酸庆大霉素100万IU混合于250m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②维生素C注射液混合于25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③注射用青霉素400万IU+注射用硫酸链霉素100万IU混合于250mL氯化钠注射液中,腹腔注射,每天1次。④乙酰甲喹注射液10mL,肌肉注射,每天2次。⑤氯霉素片口服,每次4片,每天2次。⑥中药煎汤灌服(白头翁10 g,黄连10 g,黄柏 10 g,秦皮 10 g,炒黄芩 10 g,连翘 10 g,党参 10 g,生地5 g,木香 5 g,山楂 5 g,生姜 50 g,甘草 5 g),每天 2 次,每次250mL。

方法4:①硫酸庆大霉素50mL混合于500m L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②维生素C注射液混合于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脉注射,每天1次。③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静脉注射,每天1次。④注射用青霉素400万IU+注射用硫酸链霉素100万IU混合于250mL氯化钠注射液中,腹腔注射,每天1次。⑤乙酰甲喹注射液10mL,肌肉注射,每天2次。⑥中药煎汤灌服(白头翁10 g,黄连 10 g,黄柏 10 g,秦皮 10 g,炒黄芩 10 g,连翘 10 g,党参10 g,生地 5 g,木香 5 g,山楂 5 g,生姜50 g,甘草 5 g),每天 2次,每次250mL。⑦抗生素和中药用药3 h后,口服乳酶生片30片+乳酸菌素片15片,每天2次[4]。

8 体会

(1)在实际生产中,注意采用氢氧化铝苗进行免疫接种,加强母牛和犊牛的营养和管理,按消毒规程进行严格消毒,按饲养规程进行科学饲养管理,乳用犊牛大肠杆菌病是能够有效地控制的。

(2)对病情较轻的乳用犊牛主要是对症治疗。尽量少用抗菌素,且结合中药治疗、调节胃肠机能及血液酸碱平衡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这样处理也有较好的效果。

(3)对病情较重的乳用犊牛要进行综合治疗,才能有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根据笔者的经验,采用方法4治疗,治愈率最高,但是抗菌素种类应用过多,会产生抗药性。

(4)在临床治疗中,乳用犊牛大肠杆菌病治疗较为困难,用药量大,医疗费用过高。因此,乳用犊牛大肠杆菌要以预防为主,治疗为辅为原则。

[1] 李德昌,杨亮宇,王生奎主编.奶牛常见疾病诊疗手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102.

[2] 李舫主编.动物微生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07-211.

[3] 蔡宝祥主编.家畜传染病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6-51.

[4] 廖启顺,黄光红,胡媛媛,等.乳用犊牛大肠杆菌病综合治疗效果试验[J].上海畜牧兽医通迅,2011(1):31-32.

猜你喜欢
注射用氯化钠犊牛
犊牛腹泻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知识归纳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骨质疏松症采用阿仑膦酸钠联合注射用骨肽治疗的效果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
热油中的食盐为何不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