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洒镇南西小耳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2-08-15 00:46朱际勇李书宁
云南畜牧兽医 2012年3期
关键词:社员农户养殖

张 萍,朱际勇,李书宁

(1.景洪市嘎洒镇兽医站,云南 景洪 666100;2.西双版纳州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景洪 666100)

近年来,景洪市嘎洒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培育和发展,将其作为在新形势下创新农村经营体制、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成为了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嘎洒镇南西小耳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由业务部门引导,农民自发组建而成的。为进一步推动和完善专业合作社,近期对嘎洒镇南西小耳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提出了对策。

1 合作社基本情况

南西小耳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距镇政府以西11 km,位于景混公路左侧,由农村经纪人罗某发起,联合南西村村民,于2009年9月自发组建而成,是嘎洒镇唯一一家从事小耳猪养殖、销售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62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8%,小耳猪存栏396头,2011年出栏肥猪302头,养殖收入34.7万元,获利6.3万元,辐射带动农民400余户,带销肥猪500余头。

小耳猪具有早熟、易肥、耐粗饲、易管理、肉质细嫩、口味鲜美等特点,是本地的优良品种。小耳猪一直是嘎洒镇山区农民家庭式养殖的传统品种,长期以来受生长慢、瘦肉率和养殖效益低等劣势的影响,一直处于低迷生产状态,主要以农户自食为主。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绿色产品的需求,小耳猪走出了大山、走出农户、进入大中城市。近几年来,市政府高度重视小耳猪产业的发展,每年安排项目资金用于其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小耳猪产业发展。合作社利用政策和市场优势,按照“引技术、扩规模、保质量、促增收”的发展思路,通过“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推广普及小耳猪生态养殖技术,紧紧围绕市场需求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拓宽销售市场,积极培育壮大小耳猪产业,并与景洪市小耳猪肉专卖店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2 合作社运行所取得的成效

一是提高小耳猪养殖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的成立搭建了农民与市场的平台,从而把分散的养殖生产联合起来,统一生产、统一防疫、统一销售,达到了整合资源,优化劳力的目的。二是促进小耳猪生态养殖技术的推广应用。合作社成立后逐渐成为小耳猪生态养殖技术传播的载体,生态养殖技术在该社迅速得到推广,并得到整体实施的效果。三是提高社员和带动农户的小耳猪养殖管理水平。通过请养殖专家集中培训、观摩学习和现场示范,以及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指导,逐步提高了社员和带动农户的小耳猪养殖管理水平。四是促进农民增收。合作社的成立基本上解决了社员和带动农民的养殖生产和销路问题,激发他们对小耳猪养殖的积极性,使其增加了养殖量,再加上统一销路,产品价格上又增加了一份利益,年户均增收达1万元左右。五是推动小耳猪产业的发展。合作社的成立扩大小耳猪养殖规模,辐射带动了周边村寨的小耳猪养殖,从而促进了嘎洒镇小耳猪产业的发展。

3 合作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组织者对合作社认识不到位

组织者对合作社的构成、运行管理等方面存在盲目性,更缺少依法保护意识。在组建合作社时,对如何组织管理、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考虑不全面,成立运行后感到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造成合作社管理混乱,发展缓慢。

3.2 内部建设不规范,成员管理松散

经调查,合作社成立后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尤其是民主决策、风险控制、利益分配等机制运行不规范,理事会、监事会一年不召开一次会议,流于形式,起不到任何作用,导致运作和管理随意性较大,决定权全部掌握在发起人手中,多数社员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组织者与会员之间没有真正形成关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造成合作社发展不稳定。

3.3 社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人才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关键因素,而合作社的社员多数为小学生,高中生极少,缺乏中专以上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从而导致对政府及专业部门的依赖性增强,逐渐产生了“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总想着政府和部门的扶持,没有一个长远规划和具体的目标,再加上社员的综合素质整体偏低,内部协作意识不强,导致合作社功能减弱,严重制约了合作社的发展。

3.4 合作社发展资金筹集难

由于合作社是弱势群体,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购买物资等过程中面临周转资金困难和缺乏,社员靠自己改善养殖环境,扩大养殖规模力不从心。

3.5 组织规模小,带动效果不明显

南西小耳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是以村为单位组建的,存在规模小,实力弱,社员比较集中,辐射面不广。小规模造就小生产,合作社的生猪销售局限于景洪市小耳猪专卖店和部分社会团体,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4 合作社发展的方向和对策

通过对南西小耳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调研发现,影响专业合作社发展因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对策必须要有针对性、实用性,切实解决好合作社的组织管理、生产经营、市场销售等诸多问题,才能把南西小耳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塑造成为嘎洒镇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典范和样板。

4.1 加强组织领导,加大扶持力度

镇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合作社的领导,多给予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派出合作社辅导员驻社指导、完善运行机制,让合作社真正走入正轨。政府要加强和加大合作社的扶持力度,鼓励开展信息交流、社员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新技术的推广等工作。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小额信贷和扶持贷款,通过合作社间接到户的模式。积极支持合作社参与畜牧业项目建设,合作社可以作为畜牧业建设项目实施单位,独立申报、承担畜牧业项目。特别是在小耳猪产业发展项目上应给予一定的倾斜。

4.2 加强人才引进,强化理论学习,提高合作社的经营管理水平

合作社要加强对人才的引进,积极吸收大中专毕业生和部分乡土人才,不断充实管理队伍。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对合作社负责人、村级干部、重点农户的学习培训,着重强化合作知识、内部管理、市场经济、营销管理等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懂管理、会管理、会干事的业务骨干,让他们尽快掌握合作社经营管理知识,提高他们解决生产经营困难和带领农民增收的能力。

4.3 合理制定运行机制,不断完善服务内容

一个合作社发展得好不好,有没有竞争力,主要取决于它的运行机制优不优。从南西小耳猪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实际出发,制定出一套适合自身发展的规章制度,发挥好理事会、监管会应有的职责,重大事项先协商决定,后民主决策;完善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做到收支清楚,合理合法,定期公开,增加财务的透明度,并接受社员的监督;利益分配上采取交易额比例返还和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方式,促进农户与合作社之间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在同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基础上为农户提供信息、技术等服务,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服务体系。

4.4 采取资源共享,效能互补,共同发展的方式开展合作

合作社要加强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让外界知道自己、了解自己、宣传自己,增加与外界合作的机会,走“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社+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增加合作社的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能力,让三者达到资源共享,效能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

4.5 打造特色,抢占市场

产品有质量、有特色,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积极引导合作社提高产品质量,打造特色产品,实施特色策略,扩大农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途径,切实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4.6 扩展范围、扩大规模,促进合作社发展

合作社社员限于本村的村民,没有向外吸收社员,再加上社员养殖条件的限制,无法扩大规模,影响到合作社的发展,如不向外吸收社员或发展养殖基地,合作社将停滞不前,很难立足。结合实际,跨村、跨乡扩大社员范围,以入股的方式在有条件的村寨建立小耳猪养殖基地,逐步扩大合作社的规模。同时选派业务骨干入户指导,实施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切实解决好社员的后顾之忧。妥善处理好合作社与基地的利益关系,在发展基地建设的同时,积极推进合作社的发展。

猜你喜欢
社员农户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人民公社女社员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