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守心灵的文学追求

2012-08-15 00:42易清华
湖南文学 2012年9期
关键词:人物性格人性散文

时间一晃就到了九月,在这个收获的金秋,三位从东北黑土地上健步走来的七零后作家,跃跃然出现在我们的视野,请牢牢记住他们的名字——张宏杰、于晓威和沙爽。

张宏杰的历史随笔往往通过人物性格的分析来介入历史。在“性格即命运”的理念支撑下,他以精细的笔触,对历史人物性格条分缕析,定位推理,以及合理猜想,来揭示风云际会的历史真相,从而把握历史的命运,剔出历史流程中被隐匿的细节,使那些即使今天看来怪诞的历史现象,也都赋予了人性的内涵。

如果说张宏杰关注的是一群人的历史,是历史中人的心理状态,而沙爽关注的则是个人的历史、现实中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状态。由于听力的欠缺,使沙爽在自己的散文中强化了向内心回归的力量,于是她的很多散文变成了心灵的独语。她重视语言的雕琢,凝练、灵动的文字使她的散文充满张力,像雨季的草原,美丽、神秘而深邃。

与沙爽和张宏杰不同的是,于晓威是以一个小说家的身份来立世的,同二位相比,他更像一个游牧者,在流动中寻找世界存在的诗意。他的小说,无论什么题材,总是试图突围日常生活的一道道栅栏,以图走得更远。正是在这种突围中,于晓威发现了自己水草丰美的牧场,那是一个人迹罕至的文学空间,也是人性与存在的隐秘地带。当你在那个地带停留时,往往会收获一分意外、一分惊喜。

也许与他们成长历程中的文化语境和个人际遇有关吧,同前辈作家不同的是,他们不再借景抒情,不再“指点江山”,也不再回归文化,而是退守心灵。这种强烈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即便是写历史时也是“我”的历史而不是“他”的历史。他们向内里挖掘,从心底寻找世界的真相。年轻的资本和无与伦比的锐气使他们在文学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易清华

猜你喜欢
人物性格人性散文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见地图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
浅析《呼啸山庄》中环境对人物性格的影响
《水浒传》中的英雄与酒
解读《愤怒的回顾》中吉米愤怒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