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丽华教授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经验

2012-08-15 00:51武瑞仙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湖州313000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年5期
关键词:气血脾胃机体

武瑞仙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湖州中医院 湖州313000

乳腺癌,中医称之为“乳岩”,已列居于女性恶性肿瘤首位。目前主要采取手术切除,术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分子靶向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但其副作用较大,对于晚期乳腺癌,尤其是老年妇女和复发转移的患者,其治疗效果往往较差,而且会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楼丽华教授从事乳房病研究多年,对老年晚期乳腺癌不愿行手术和复发转移后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给予中药调理,收到良好效果,现将其经验介绍于下。

1 辨证施治 扶正祛邪

楼丽华教授认为,乳腺癌的发生与正气不足,邪毒滞留有关。年老体虚,肝肾不足,气血虚弱,冲任二脉空虚,气血运行失常,以致冲任失调,气滞血瘀,久则聚痰酿毒,相互搏结于乳中而成癌瘤。乳腺癌术后,气血亏虚,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能抵御术后遗留癌细胞的侵袭,往往再生癌瘤。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因虚致实、因实更虚、虚实夹杂的过程,其病本虚而标实。《景岳全书》:“凡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内经·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肾气盛……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肾与任脉、冲脉关系密切,肝肾同源,故先天肾气不足或其它原因导致肾气亏虚,则无以灌注冲任,冲任失调,机体内环境紊乱,癌毒肆虐,导致乳癌内生。楼教授认为,晚期乳腺癌治疗应以扶正固本为主,而气血的亏虚多因脾胃虚弱引起,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内经·玉机真脏论》:“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李东垣《脾胃论》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楼教授认为通过益气健脾、补益气血、祛湿和胃的扶正方法,可以达到恢复脏腑经络功能平衡,调动机体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以抗病的作用。临床上常用黄芪、太子参、茯苓、白术、炒麦芽、鸡内金、砂仁、米仁、淮山药等益气健脾、祛湿和胃。

2 辨病结合辨证

楼教授认为,晚期乳腺癌的施治应该在辨病结合辨证的基础上进行。乳腺癌发病为气血循环失常,湿、热、痰、浊、瘀、毒等各种病理产物不能及时有效的排除,积聚于胸乳,邪实停滞而机体大损,致有癌瘤之患。余毒未尽为乳腺癌复发转移的关键,乳腺癌经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后,邪气消减,但仍有极少残存癌毒蛰伏体内,蓄留而不去,称余毒、伏邪。楼教授在治疗上常用猫爪草、蛇舌草、蒲公英、三棱、莪术、鬼箭羽、藤梨根等抗肿瘤药物。此外,楼教授对晚期乳腺癌还注重根据其癌瘤的情况进行施治。癌瘤表面红赤,高肿突起,根盘收束,疼痛剧烈、拒按者属阳证,癌瘤苍白或紫暗或皮色不变,表面不热,平塌下陷,根盘散漫,坚硬如石,疼痛和缓、隐痛、不痛者属阴证。《疡医大全·论阴阳法》曰:“凡诊视痈疽,施治,必需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阳证者,楼教授通常采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治疗,临床上常用蒲公英、天葵子、紫花地丁、野菊花、金银花、丹皮、赤芍等清热解毒消肿。阴证者,用阳和汤加减治疗,临床上常用熟地、炮姜、白芥子、鹿角片、穿山甲、炙麻黄等补肾温经,散寒化痰。

此外,楼教授认为,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伴上肢水肿者,多由于术后经络受损,气血津液运化失常,水湿停聚引起,临床常用茯苓皮、车前草、桑枝、桂枝、玉米须、丝瓜络等利水祛湿通络。

3 验案举例

余某,女,66岁,2010年9月9 日初诊。右乳癌术后近8年,发现右背部肿块4个月。患者及家属要求中医治疗。刻下精神食欲一般,口干欲饮,大便干结,右背部可及一大小约16cm×16cm 肿块,高出皮肤,质地坚硬,与皮肤粘连,边界欠清,表面不光滑,表面皮肤发红,压痛(+)。右臂不能上举,右臂、手背红肿明显,皮肤光亮。舌红,苔白腻,脉弦数。证属热毒蕴结,水湿停滞,治拟清热解毒,利水祛湿。处方:金银花12g,蒲公英、紫花地丁各30g,紫背天葵、野菊花各12g,猫爪草、车前草、白茅根各30g,丹皮、赤芍各12g,桑枝9g,米仁、玉米须各30g,茯苓皮12g,炒麦芽30g,鸡内金12g。以上方为基础加减治疗,服药2个月,肿块缩小50%,红肿消退,疼痛消失,手臂水肿减轻,可以轻松上举,现仍坚持服药巩固。

猜你喜欢
气血脾胃机体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邓俊峰作品选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