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踝关节损伤52例治疗

2012-08-15 00:47王劲松
中国卫生产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踝骨距骨移位

王劲松

(大理州中医院骨二科 云南大理 671000)

1 临床资料

本组52例中,男25例,女27例,发病年龄最小5岁,最大76岁,平均38.5岁,19岁以下14例,男10例,女4例,20~50岁24例,男10例,女14例,50岁以上14例,男7例,女7例,其中单纯性韧带损伤25例,左踝15例,右踝11例,外侧韧带损伤14例,内侧韧带损伤8例,内踝骨折4例,外踝骨折7例,双踝骨折5例,三踝骨折1例。各种损伤治疗结果优良率达97.3%。

2 发病学分析

本组病例,从年龄及性别分析,19岁以下男性多见,16例,占同龄80%。这与青少年男性喜好运动有关,20~50岁女性17例,比重大些,这与20~50岁女性大多穿高跟鞋以及踝部韧带较男性弱有关。从韧带损伤与受伤部位分析,踝关节的外侧韧带损伤几率大,11例,占57.9%,因为踝关节外侧韧带薄弱,而足底着力点在足外缘,又与内侧韧带比较坚韧不易撕裂等因素有关。同样外踝骨折几率也如此,7例,占63.6%。本组病例无论是单纯韧带损伤还是骨折,左右侧均无明显差异。

3 治疗体会

3.1 治疗方法的选择

对踝关节韧带损伤及骨折脱位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内服外用中药,加强锻炼等方法。对创伤反应明显手法复位难以维持,有下胫腓联合分离,距骨及外踝骨折向外移位,胫骨后唇骨折超过关节面1/4者,我们采用手术治疗。对开放性踝关节骨折脱位,因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在治疗上既要修复受伤的软组织,防止感染,又要保证骨折愈合.避免骨不连发生。

3.2 重视踝关节骨折脱位的解剖复位

踝关节为屈戌关节,结合紧密,以屈伸为主要动力,以负重为主要功能,骨折后关节面稍有不平或间隙略微增宽,均可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因此骨折解剖复位是关节功能恢复的重要前提,对于其骨折脱位一般应先矫正距骨脱位,然后再整复骨折重叠、旋转和侧方移位,最后矫正成角。如一次没能顺利整复的,可先外敷中药用小夹板固定,嘱患者进行踝关节的自动背伸或跖屈活动,这样可以自动调节踝穴的生理位置,在运动中将嵌入的滑膜解脱,促进肿胀消退,为再次手法复位创造条件。无论何种类型骨折脱位,均应力求恢复踝穴和距骨的正常位置。

3.3 要重视韧带损伤的处理

下胫腓韧带、踝关节内外侧韧带与内外踝协调一致,保持着踝关节的稳定。临床中有些医者忽视对韧带损伤的处理,常常可以见到由于单纯韧带损伤未得到妥善处理,而造成踝关节长期肿胀,甚至功能受限的情况发生,尤其三角韧带,其损伤后,可使距骨外旋而造成踝关节不稳定。因此对单纯韧带损伤应予高度重视,及时给予手法等治疗并加以合理固定,以免造成后遗症发生。

3.4 重视腓骨远端骨折复位问题

在踝关节骨折的治疗上一般对腓骨下端骨折复位不够重视。然而只要腓骨下端骨折移位势必会造成外踝向外移位,则踝穴必然变宽,距骨在踝穴内就会失去稳定,就最易造成创伤性关节炎,必然影响踝关节功能。

3.5 功能锻炼

在任何关节损伤中康复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手段,损伤的关节固定2周后活动度开始降低,所以骨折术后要求进行积极的功能锻炼,早期间断主动活动有利于关节软骨再生及周围组织的修复,而固定后连续活动则优于间断活动,由于骨骼肌易于疲劳,不能坚持长时间的主动活动。连续被动活动对促进踝关节骨折软骨再生及修复起到重要作用。踝关节早期部分重负应力锻炼,有利于骨吸收与骨生成之间的平衡及关节功能的恢复。

4 综述

我们认为,各种损伤虽经临床治疗疼痛症状当时减轻,但是软组织结构的紊乱,踝部小关节失去正常的解剖位置,存在轻微的错缝现象,或者局部淤血,气血运行不利,经络不通,需要通过手法恢复骨和软组织的原来位置,使气血、经络通利。在手法操作时要做到稳、准、仔细轻快,避免形成新的损伤;中药热敷能够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疗伤止痛。辅助手法治疗,更易凑功。本法简单易行,治疗稳健无痛苦,本组病例中优良率达到97.9%,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1] 柳登顺.实用颈腰肢痛诊疗手册[M].河南: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53.

猜你喜欢
踝骨距骨移位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MDT诊疗模式在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的治疗效果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
张文泰教授运用正骨手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三踝骨折的经验分析
大型总段船坞建造、移位、定位工艺技术
距骨全脱位的临床研究进展
距骨全脱位治疗的研究进展
侧位距骨第一跖骨角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