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贯”的附庸?高考的王者?——论高考选用句式题的地位流变

2012-08-15 00:49蒋其琪
中学语文 2012年2期
关键词:语体连贯现代文

蒋其琪

“选用句式”是高考语言运用题的一种,是操作型的题,考查的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表达技能。但在近来的一些权威复习资料中,理论上大多表述为“高考句式的选用题,通常是与句子的衔接、连贯结合在一起考查的。复习在‘连贯’方面再涉及……”于是,选用句式一般不再专项复习,而大都附属在“连贯”题的复习中一带而过。其实,回顾近几年的高考,我们不难发现:选用句式尽管不再单纯考查,但它不是“连贯”的附庸,王者,才是它的本色。

一、语言的连贯得体离不开选用句式

目前高考 “连贯得体”试题涉及的语体问题较单纯,主要表现为口语与书面语的转化。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结合语体特点、特定目的、内容、对象和要求来选用不同的语言形式进行表达的能力。还有,某些地方试卷也开始从语言风格角度设题,试题明确要求变换语言风格,注意积极健康的语言风格的引领和培养,不断提高选用语言的品位,以此来考查学生语言的个性、灵活性。众所周知,“2005年江苏卷的全卷亮点莫过于第21题,要求学生从学术语体、文学语体向平实语体转换”,原题涉及的是现代著名散文家柯灵对微型小说的创作要领的形象的比喻:(微型小说)“关节处一着棋活,妙手成春;结穴处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低回不尽。”要求考生将柯灵的话用平易朴实的语言重新表述(不超过40个字)。在柯灵的原文中,作者用了两个术语:关节处指文章的关键地方,结穴处指文章的结尾。用了两个比喻:一着棋活妙手成春,比喻构思巧妙,满篇生色;临去秋波一转,令人低回不尽,比喻委婉含蓄,意味深长。这道题很多学生感到无从下手,一方面在于对术语不理解,对比喻不明白。另一方面,选用句式,转换语体也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可见,对“连贯得体”来说,选用句式,“真的不能没有你”!

二、压缩和扩展语句也要讲究选用句式

就压缩来讲,不管是何种表达方式的语段,其压缩方法基本是一样的,一是在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筛选主要的信息,二是将主要信息按要求概括表达。所以在压缩文段的题目中,把握文段的主要信息就显得很重要了,而用恰当的语句去表达就更为关键。因此,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选择恰当的用语问题。

那么,到底该怎样选择呢。首先,选择概括用语应能涵盖所读材料的整体,能体现本质特性。其次,选择概括用语要得体。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概括用语往往不同。议论文常用“论述”、“批驳”等动词;说明文常用“说明”、“介绍”等动词;记叙文尤其是文学作品,常用“记叙”、“描写”、“歌颂”、“揭露”等动词,而且常常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字面意思的概括,一部分是深层意思的概括。另外,用语选择应当简明。概括的过程是化繁为简、由表及里、由个别到一般的过程,用言语来表达概括的结果,必然要求简洁、明确。压缩如此,扩展语句亦然。

显然,就压缩扩展而言,选用句式,“想说没你不容易”!

三、仿写更是离不开选用句式

仿写要求内容要和例句或划线的内容的句式相同,所以首先要明辨结构,是短语,还是句子;其次,要分辨修辞,是排比句、比喻句,还是对偶句。如1999年全国高考卷第27题:除了把握话题、情调、修辞、主体等“神”之外,还必须把握住比喻句、并列式动宾句和主谓句句式这一“形”。

同样如此,2006年江苏高考卷第19题:话题、情调,节日主体蕴含的文化因素之外,整体的对称句式,局部的偏正式、重叠并列式短语结构类型也成了重中之重。因而,仿造句式,必须从选用句式这一层面慎重考虑,择其要处,才有可能处理好题目,达到形神兼具的效果,获取得分的先机。

仿写,很明显要以选用句式为前提。选用句式,“你就像那一把火”!

四、诗歌和现代文的主观答题也要考虑选用句式

诗歌,以其高度概括的内容,凝炼含蓄的语言,真挚醇美的情感,成为文学领域里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诗歌鉴赏提高了人们的文学审美水平,也培养了人们的良好文化涵养。然而诗歌鉴赏实在也难,尽管《考纲》把要求仅仅定位在“初步”鉴赏上,但在实际考试中,由于考生文化底蕴薄弱、准备又不充分等原因,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所以,除了积累一些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与技巧外,还要注意答题句式的选用。比如鉴赏形象类的句式表述思路:形象——形象特征——思想;炼字类鉴赏题句式表述思路:字义——意境——感情;语言风格类句式表述思路:风格——具体分析——感情——作用;表达技巧类句式表述思路:表达技巧——具体分析——表达效果(思想感情和篇章结构);评价思想内容类句式表述思路:思想内容——诗句例证——思想内容。无疑,选择如是答题句式,使考生少走了很多弯路。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的传统试题,在高考试卷上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由于它题量大、分值高、题型复杂,是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历来受到命题专家的极端重视。对于现代文阅读,除了读懂文章外,选用规范的答题角度和合理的句式作答,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审清题意,选取最佳的答题角度,利用恰当的句式进行答题,能很好地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对文章的认知能力,同时亦能使考生巧妙地回答问题,提高答题的准确率。所以在作答时,选用何种句式,应仔细斟酌。避免出现错用句式甚至误答现象。

因而,回望诗歌和现代文阅读,选用句式,“你是我心头永远的痛”!

五、写作更要重视选用句式

如2003年高考优秀作文《爱莲说》前三段:

喜欢荷,喜欢她的淡淡清香,喜欢她的淡淡粉红,喜欢她的亭亭玉立,喜欢她的濯清涟而不妖,喜欢她的柔情似水……

眼里除了怜爱还是怜爱。就像雨巷里的那位带着丁香般幽怨的少女,在梦里,挥也不去散也不去。除了她的身影还是她的身影,除了她的俏丽还是她的俏丽。牡丹、玫瑰、百合、菊花,面对这些后宫佳丽,我却像一位挑剔的美食家,一位追求完美的艺术家,总觉得她们少了点什么,不能给我完全喜悦的感觉。也许这正是偏爱莲的原因吧!

情人眼里出西施。莲,让我觉得她就是花中之王.无人可比。朋友说我过于喜爱她,忽略了其他花的美丽,也许是吧!暮春三月,百花争妍,牡丹芍药,妍丽无比,使人为之震惊;夏季炎炎,紫罗兰、玉兰散发淡淡幽香,祛除夏意让人心旷神怡;秋高气爽,菊独傲枝头,正直傲洁油然而生;隆隆寒冬,梅独自争妍,不畏严寒,吐放清香,赞美之词不可胜数。但是,我仍固执地认为莲才是完美的。

试问:这篇作文,如果不注意句式的选用,不注意整句和散句、长句和短句、陈述句和反问句的灵活搭配与交替使用,文章的语言能摇曳多姿、情感饱满,能让人产生共鸣吗?如果没了选用句式这一亮点,能获得高分,能被评为优秀作文吗?

故此,就写作来讲,选用句式,“为你欢喜为你忧”!

九九归一,选用句式毕竟是语言应用题的一种,语言表达才是它的主场所在。

所以,在语言表达题的舞台上,选用句式,“我的地盘我做主”!

直面高考,对于选用句式,睿智者的做法应该是:专题复习,专项练习。

因为,选用句式题,不是“连贯”的附庸,而是高考真正的王者。

猜你喜欢
语体连贯现代文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专项训练 现代文阅读
汉语语篇语体特征研究新拓展
——《汉语语篇多维语体特征研究》评述
《脉络与连贯:话语理解的语言哲学研究》简介
【重点】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科普)
新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语体变化特点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让概括思维成为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利器”
语体语法:从“在”字句的语体特征说开去
汉代语体思想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