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和美在跳舞——评郭初阳教授《珍珠鸟》

2012-08-15 00:49杨金华
中学语文 2012年2期
关键词:哈姆莱特珍珠鸟表现性

杨金华

中学语文这块园地可以海阔天空,可事实情形是,它被人为地整成了一亩三分地。不过这一亩三分地也偶尔有些异样的声音,听起来还很是另类,这声音里头,郭初阳是比较大声的一个,好像叫得也还比较早。另类的声音在多少有点千人一腔的世界里,自然的结果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郭初阳的声音很快引来很多的叫好声,我当然也表示叫好,理由很显然,郭初阳犹如手持利斧,将当前的所谓教科书是劈过来劈过去,劈得也着实痛快。在叫好之余,我也觉得很是不得劲,为什么呢?斧子是利斧,但是是否什么都是拿来劈就对呢?譬如杀人不眨眼的李逵,两把大板斧在手,手起斧落那是杀得满江红,可不见得都是该杀的啊。

细究下来,郭初阳的斧子,用的就是有文本理论、读者理论和解构批评,前者注重文本细读,后者注重读者的阐释。这些理论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去蔽,读者在去蔽过程中,达成一种审美享受,实现真正的阅读。他拿这些利斧劈砍还真屡试不爽,比如在解读莫泊桑的《项链》,从民间故事原型批评角度,解读出灰姑娘的结构。但是,是不是任何作品都可以这样解读,或者这样解读是不是就算是合理呢?这里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解读冯骥才的《珍珠鸟》的。

冯骥才的《珍珠鸟》,写的是那小鸟原先害怕人到最后竟然站在作者的肩膀上睡了,这个变化,在郭初阳看来,是中国文人精神的缺失。如此结论,确实很让人吃惊,就连冯骥才自己都坦言,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层。我在第一次看到这个解读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怎么这样解读呢?然后就站起来,脱口而出这个疑问,我说,如果这样的话,那我们家养些猫啊狗的,彼此恩恩爱爱,照他这样想,也是我们缺失什么精神了吗?话还没说完,邻桌的几个女同学就反对了,说道怎么不能这样解读呢?激动地连续说了几遍,不过要说个所以然也没有,我感觉三言两语也说不清,也就作罢!

细究下来,郭初阳这里其实是一种“误读”,解构主义者”耶鲁四人帮“的最重要的口号是“阅读即误解,误读即写作,写作即误读”。他们认为阅读呈现的并非总是真理性的,更多的时候显示错误,形成“误读”。郭初阳的解读让作者冯骥才都没有意识到,,这属于批评家(教师)对文本的误读。先不说这种误读是不是正确,是不是矫枉过正,就误读本身,意义是重大的,“这种(指误读)‘矫枉过正’的极端化的解读观念,无疑对目前阅读主体缺席的学生,打破作者、文本迷信,提高阅读自信,发挥阅读主体性等都是极有助益的。”这里潘教授是从表现论阅读对“误读”进行肯定的,他认为,“表现性阅读,要赋予学生诠释作品的权柄,使他们成为真正的言说者,成为‘上帝’。作者‘死’了,读者——新的言语生命诞生了,于是产生了新的作者,这就是言语生命的轮回!”(出处同上)。这实质就是强调个性解读,这个性解读,可以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莱特,也可以是哈姆莱特不再是哈姆莱特,既然这样,郭初阳的解读也只能是解读中的一个,并不能说是铁板钉钉的。甚至不能说没有漏洞的。南帆在《文学理论》一书中谈到:“从何谓文学性到支持这个结论的众多命题,各种论断必须成为所有文学史普通适合的公式。现代性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普遍的只是正在陆续将世界连成一体,权力对于社会的主宰逐渐转成知识的控制。新批评和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均力图摆脱心理主义的 ‘感受谬误’,尽可能采用更具‘科学’风格的语言形式来描述;结果注意企图发掘文学的终极结构,或者提炼某种普适的‘叙述语法’,这种目标的设置与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不谋而合。”这种企图后来被认为是一种本质主义,本质主义的致命缺陷是形而上学。从这个意义上说,郭初阳的解读在某种程度上是削足适履。潘新和的表现性阅读论认为,表现性阅读教学对作者的关注,重心不是放在对文本意义的解读上,而应该放在透过意义的层面,感悟作者的言语生命意识和特征,解读作者的言语创新和言语个性上。这里说到的“言语创新”和“言语个性”,正是我主张的作者的爱和美的表达,我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不能忽略了爱和美的表达。而一部作品特别的经典的作品,让人震撼令人唏嘘不已的就是那流动的爱和美,燃烧的爱和美。

我们端详半亩方塘,凝目叶叶相接的荷叶,水里荡漾的鱼以及周遭飞虫、吐气的蛙,我们的心思,往往选择的是沉醉,沉醉的境界有高低,但是,即使不识字的农夫,也会缄默再三的,而文人雅士只不过是把那些缄默的感觉行诸笔触而已,这就是美的境界,美的表达,即使鱼儿和所有虫豸并不觉得美,但是,康德有言,“主观的合目的性”,子非鱼,但是我可以沉醉于幻想之鱼,是以最终观者还是美的关照。

而这美的关照同时也是一种爱的关照。爱是作品表达的最高境界,试问天下引无数墨客尽折腰的作品,哪个不是爱的表达?好的作品,其实就是爱和美在跳舞,舞步的不同,正是所谓的不同的文本形式,指构成文本的物质要素,包括语言要素、结构、表达方法、文体、言语风格等。不同的舞步,演绎不一样的风采,如是而已!冯骥才那篇小文章也不例外,照我看来,就是人与鸟的无限温情!这温情背后是一颗老男人的雅趣之心。对于文学作品,语文教师,所要做的更多是引领学生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感受美和爱的踪迹,感受美和爱的节拍!“揣摩作者的音容笑貌和写作时跃跃欲试的心情,这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是以,郭初阳在手持利斧踌躇满志之际,不妨也和学生和看客说上一声:“此乃本人独劈蹊径,‘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猜你喜欢
哈姆莱特珍珠鸟表现性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歌德与别林斯基关于哈姆莱特“延宕”观点的辩析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珍珠鸟
珍珠鸟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哈姆莱特》探究阅读
数感的表现性评价维度与评价任务的开发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说谎的珍珠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