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成语考查分类解说

2012-08-15 00:49何传跃
中学语文 2012年2期
关键词:语意比喻成语

何传跃

成语是语言中的珠玉,也是高考的常规考点。纵观2012年高考试题,考查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能力仍是重点。归纳高考成语试题设误类型,掌握成语试题命题规律,有利于提高成语的识记和运用能力,更有利于复习备考。下面就2012年高考成语试题简要归纳。

一、褒贬误用

有些成语具有鲜明的情感色彩,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褒贬失当,导致误用。如:

(1)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山东卷)

(2)汶川县某领导在灾后重建工作总结会上,如数家珍般介绍了当地连年发生的较大地震灾害的情况。(江西卷)

解析:(1)句“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贬义词。这里用在演讲比赛的“选手”身上,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2)句“如数家珍”是说好像点数家里的珍宝那样,比喻对列举的事物或讲述的事情非常熟悉;褒义词。这里说“地震灾害”,显然色彩失当。

二、搭配不当

成语由于固定的词义和词性,往往有明确的使用要求。如果把握不准,就可能造成搭配错误的问题。如:

(1)国际田联专家诊断,男子110米栏项目仍是刘翔和罗伯斯的天下,刘翔的竞技状态与日俱增,而罗伯斯则稍欠稳定且实力有所下滑。(安徽卷)

(2)滚滚长江水,滔滔黄河浪,翻卷起中国历史上多少为争夺权力而相互杀戮、茹毛饮血的残酷故事。(江西卷)

解析:(1)句“与日俱增”意思是随时间推移而一天天增长。这里陈述“竞技状态”,属搭配不当。“状态”应是稳定良好,“水平”才可能不断增长。(2)句“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懂得用火而生吃禽兽,后指未开化的原始时代。这里作“残酷故事”的修饰语,不搭配。

三、断词取义

成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成语中个别词素的意义,而抛开成语的整体意义就会使用错误。如:

在施工过程中,因疏忽造成的安全事故如期而至,人员伤亡严重,救援队伍很快赶到现场,克服困难抢救危重人员,并对轻伤者进行了处理。(四川卷)

解析:“如期而至”意思是按照约定的期限而来了,指事情按照计划或愿望准时到来。成语多用于人们所期望的美好事情,而这里用来说“安全事故”问题,与语境意义不符。忽略“如期而至”的整体意思,只截取“而至”这两个语素的意义,就会导致成语误用。

四、形近混淆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如果不能明确区别,使用极易混淆。如:

该产品的试用效果非常好,相信它大量投产后将不孚众望,公司一定会凭借产品的优异品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骄人业绩。(全国大纲卷)

解析:“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从语境语意看,这里“不孚众望”显然是错误的。句中应为“不负众望”,“不负众望”的意思是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两个成语一字之差而意思相反,很容易造成混淆。

五、重复赘余

有些成语单从本身意义来看是符合表意要求的,但有时与其他词语表意重复,也是成语使用错误之一。如:

要解决愈演愈烈的医患矛盾,既需要运用法律武器制止违法行为,更需要从根本上釜底抽薪,进一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浙江卷)

解析:“釜底抽薪”意思是把燃烧的柴火从锅底下抽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里“釜底抽薪”的意思是合乎语境语意的,但成语包含“从根本上”的意思,这与前面语句中的“从根本上”造成语义重复,犯了重复赘余的毛病,应当把前面的“从根本上”删去。

六、前后矛盾

有些成语,单从其本身意义来看似乎可以,但仅这样还不够,还要看它在整个句中和其他词语或分句表意是否矛盾。如:

那天放学回家,肚子已经抗议地打着鼓了,正当我如饥似渴地寻找食物时,突然发现餐桌上放着一块面包,我高兴极了。(重庆卷)

解析:“如饥似渴”意思是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比喻要求非常迫切。成语中的“如”、“似”表明是打比方,即好像饥了、渴了,而语句中“肚子已经抗议”、“寻找食物”等表明本来就已经饥饿了,这样成语“如饥似渴”与其他词语表意矛盾。

七、对象错位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对成语使用对象把握不准,就可能张冠李戴,导致使用错误。如:

(1)某市两家报社相继推出的立体报纸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追捧,更多的立体报纸呼之欲出,可能会成为当地报业的一种发展趋势。(全国大纲卷)

(2)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经常有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们会聚在这里,他们各具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的优美歌声在大厅内交相辉映,久久回荡。(四川卷)

(3)毒胶囊事件是继三聚氰胺事件后又一起惊世骇俗的丑闻,它再次给有关部门敲响了警钟:药品安全大如天,万万不可掉以轻心。(浙江卷)

解析:(1)句“呼之欲出”形容绘画逼真,也指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而用于“立体报纸”,属使用对象错误。(2)句“交相辉映”是指各种光亮、彩色等互相映照;不能用于“歌声”,“歌声”应为“此起披伏”。(3)句“惊世骇俗”指人因言行异于寻常而使一般人感到震惊,使用对象为人。“丑闻”是事情,应用“骇人听闻”。

八、望文生义

成语含义是约定俗成的,缺乏对成语意义的准确理解,仅从字面推测,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1)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全国新课标卷)

(2)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山东卷)

(3)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山东卷)

(4)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全国新课标卷)

解析:(1)句“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法,串通做弊;这里误用为反扒队员合力制服惯偷。(2)句“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句中用于修饰“田园生活”属望文生义。(3)句“久假不归”指长期借用而不归还,这里误用作“长期请假,没有回来”。(4)句“从一而终”指女子在丈夫死了之后不再嫁人,是旧时代束缚妇女的封建礼教;这里误用作“始终如一”的意思。

八、不合语意

成语使用恰当与否,关键看其是否符合语句表意需要。如果与所在的语境不能协调,使用就是不恰当的。如:

(1)中国古典家具曾经非常受消费者青睐,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市场上却没有了踪影,而在全球崇古风气盛行的今天,它又渐入佳境了。(全国大纲卷)

(2)无论东方还是西方,婚丧嫁娶,对普通人家来说都不是小事,对皇家而言,就更不同凡响了。(江西卷)

(3)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发展的大空间。(辽宁卷)

(4)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全国新课标卷)

解析:(1)句“渐入佳境”指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该句说“古典家具”重新受到青睐,不合语境语意。(2)句“不同凡响”形容人或事物的不平凡,这里说花丧嫁娶更是皇家的大事,不合语意。(3)句“方寸之地”原指很小的地方,后用来指人的内心;该句强调“地域狭窄,物产匮乏”而并非“小”,不合句意。(4)句“芝兰玉树”比喻才德出众的子弟;这里描写“姑娘”的容貌,不合句意。

以上对2012年高考成语考查的设点做了归纳。了解高考试题中成语考查的常见错误类型,审视命题规律,把握题型特点,做到有章可循,则有利于提高成语使用的辨别能力。

猜你喜欢
语意比喻成语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感知语言形式,探究深层语意——小说的语言特色分析
设计符号学视域下的近代淄博大鱼盘纹饰语意维度研究
十个比喻 说透人生
比喻
买椟dú还珠
运用思维导图,做好提炼语意题
拼成语
猜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