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物流园区的发展现状与对策

2012-08-15 00:49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谢芮
中国商论 2012年11期
关键词:场站物流园区货运

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谢芮

近年来随着物流业的兴起与飞速发展,原来相分割的仓储、运输等传统企业逐渐走向联合,专业性的物流配送经营实体及园区——物流园区便应运而生。物流园区出现的目的是为解决城市功能紊乱,缓解城市交通拥挤,减轻环境压力,顺应物流业发展趋势,实现“货畅其流”,在郊区或城乡结合部主要交通干道附近专辟用地而建立的园区。通过逐步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提供各种优惠政策使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在此聚集,获得规模效益,降低物流成本。

1 黑龙江省物流园区发展的基本现状

截止2010年底,黑龙江省从事货物运输经营的有21.8万家,从事物流场站经营的有122家,从事其他道路货运辅助业务(主要包括搬运装卸、信息配载、货运代理、物流服务等)经营的有729家。从事运输经营的业户90%以上为个体运输户,约有19.8万户。拥有营业性载货汽车36.2万台,从业人员超过50万人,道路运输经理人达到7270人,年营业收入估计超过1000亿以上。

经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实体型公司。实行公车公营,如三大动力物流、中石油运输公司、北大荒物流等;二是服务型公司。主要为车辆提供各种服务,而不参与经营,如富裕宏大车队、大庆嘉谊运输公司。

近几年,黑龙江省的道路货运站场有了较快发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货运站场已达122家,其中一级6户,二级21户,三级35户,四级24户。龙头企业是位于京哈路出口的龙运物流园区,目前龙运物流园区一期占地52万平方米,区位优势明显,是黑龙江省目前最大的道路货运基础设施平台。

随着黑龙江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省交通运输量大幅增长,道路货运业快速发展,道路货运市场从单纯的数量增长型发展逐步向质量效益型发展转变,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与地方经济的关联度增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运力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化、重型运输车辆稳步发展;二是道路货运企业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由多种所有制、不同经营规模、各种服务模式构成、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群体;三是货运基础设施在建设、经营管理上积极探索实践,方向不断明确,功能不断完善,在交通物流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从物流行业管理机构上看,黑龙江省目前按照省、市、县三级管理机构实施行业管理,主要管理的内容是道路货运企业(包括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车辆、货运场站的许可管理和日常监管,2008年黑龙江省按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家道条进一步细化了许可的程序、条件和时限;在道路货运站场管理方面,至2001年以来,一直坚持零担、空车配载等运输服务业户进入交通部门指定站场经营,各地在道路货运站场管理上也一直在进行研究和探讨,2007年齐齐哈尔等地开展了货款结算业务,2010年,黑龙江省政府还出台了源头治超管理方法。

2 目前物流园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1)政企不分,运管部门直接参与最大的龙运物流园区的管理与经营,这在全国其他省区市很少见到的现象,其直接领导园区的日常经营管理,这就造成运管部门在政策和监管方面难免“照顾”自己所经营的园区,使其享受“优惠”政策。

(2)诚信机制不完善,“悠车”、货物损坏赔偿、不执行合同、不诚信经营、携款逃跑等现象较普遍,尤其到每年年底不少不诚信经营的商铺携款逃跑,严重影响整个物流园区的声誉。一方面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者对入驻企业的经营行为没有进行有效监督和管理,而目前法律法规规定的交通运输部门对道路货运站场有管理权限,但是对真正的经营主体配载业户的具体经营行为却没有管理权限;另一方面非法经营业户多(站外、场内非法经营,故意压低价格转手倒卖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对合法经营业户冲击很大。

(3)市场化经营的物流园区环境不好,秩序混乱。以哈尔滨市目前最繁忙的神州物流园区为例,于2006年投入使用,目前实施物业开放式管理,入场业户380余家,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旺季日进出站场车辆15000辆,淡季10000辆左右。园区内缺乏统一规划,道路多为死路且路面坑洼不平,不能使进出车辆形成循环,经常发生堵车等现象,仓储库房多为简易板房,安全隐患大。同时入住的道路货运业户主体小、散、弱服务质量较差、信誉不高的问题长期存在,严重影响了行业声誉。

(4)政策导向不明确,行业进入门槛过低,导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市场规范程度低。专业化运输分工不细,高质量运输服务不能满足需要。目前市场上充斥大量小型运输企业,它们大都只拥有不到10台车。这些企业经营资质很低,有些甚至没有经营资质,处于非法经营,为了获得生存的空间,经常采取压价与大中型运输企业竞争,有时甚至采用非法的营运手段来减少营运成本。同时其提供运输服务质量普遍较差,货损货差严重、经常运输误期、货主利益无法保障。因此应当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提高行业门槛,规范市场竞争体制。

(5)市区内货车限行严重,造成市内物流配送车辆成本太高,导致物价飞涨,物流企业市内配送只能昼伏夜出。目前许多城市对货运车辆在市区行驶的路段有严格的规定,因此许多物流企业只能将货物由小型面包车或小型货车运送,有的甚至需要雇佣三轮机动车来进行配送,直接造成物流配送的“最后一公里”运价飞涨,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物流业的发展。

(6)由于油价上涨,管理成本提高等带来的经济负担过重,效益下降,发展后劲不足;加之金融危机、通货膨胀的影响,利润持续下滑。物流站场建设没有补贴支持,发展较为缓慢。

(7)物流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缺乏具有现代物流理念和专业知识的策划、管理人才以及熟练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

3 对策与建议

(1)加快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优化和完善黑龙江省道路货运站场、物流园区、物流中心的布局,明确“十二五”期间建设项目,创新经营管理模式。一是紧密结合黑龙江省各级公路网的建成和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优化“十二五”期间道路货运及站场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站场经营组织行为,以此为基础完成黑龙江省传统交通运输站场向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升级和转型,规范和引导道路货运企业及业户向第三方物流企业及组织方式转型;二是“十二五”期间应当完成哈尔滨市龙运物流园区二期相关部分功能区的建设,包括其信息中心、货运汽车交易区、物流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哈尔滨保税物流中心、冷链物流区、商贸交易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哈尔滨龙运物流园区作为东北地区最大的边贸物流中心及黑龙江省公路物流运输枢纽的各项功能,形成龙运物流园区品牌效应;三是启动黑龙江省国家级枢纽城市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或更新改造工作;四是依托货运站场、物流园区等发展甩挂运输,促进节能减排。

(2)政府牵头,制定《黑龙江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纲要》,形成全省统一的物流发展战略和发展目标,逐步消除体制、政策、技术、标准障碍。通过纲要文件指导物流场站的合理发展,优化整合现有的重复的物流场站,促进物流场站的良好发展。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建立黑龙江省货运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提出货运业发展政策,促进各种运输方式、各产业间的协调关系,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3)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对一些区域性、专业化、具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货运企业建立重点企业联系制度,在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更新改造、信息化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发挥龙头企业市场的示范作用。规范发展保障物流,提高道路运输应急能力。建立布局合理、保障有力、装备精良的应急运输保障企业管理体系,重点扶持专业化、大型化运输物流企业,并对应急运力的组织、演练、调度指挥和事后补偿进一步明确,初步形成比较完善的体制和机制,在组织调度、车辆技术装备、多元化车型等方面提高道路货运的公共服务能力,使运输保障能力大幅提高。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交通运输、仓储、配送、货运代理等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重组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物流企业。此外也可以有重点地发展国际物流,引进世界一流的物流企业入黑,加强与俄罗斯等国家的物流往来,逐步形成国有、民营与外资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4)加大对物流行业的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在道路货运基础设施、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同时对货运行业在税费征收、金融、土地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对货运企业、道路货运站场在营业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房产税等方面给予适度减免,建立投融资平台,提供贴息贷款,扶持企业发展。资金问题一直是物流场站的建设的一个制约因素,因此需要采取多种渠道的融资方式,有效地筹集建设资金,缓解公路货运场站建设的资金压力。应本着投资与收益对等、经营机会与经营风险对等的原则,拓宽运输场站建设投资渠道。投融资方式可考虑采取以下几种:国家投资、地方筹资、社会集资和利用外资等投资渠道,特别是要运用市场机制,在民间集资、项目引资、存量置换、市场融资等方面加大力度。在融资时应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首先应充分考虑到物流场站的社会性、公益性功能,扶持物流场站建设,以加快现代物流场站的发展;其次要兼顾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规模和标准的设计上一般要超前意识,留有一定的余量。而且从规划的角度上考虑最好能与全省物流发展和场站发展规划同步实施,同时争取一步到位。从企业经营角度上讲,设计的规模能力最好在短期内得到发挥,给企业带来盈利。否则,将影响到全省物流发展和场站发展规划目标的进一步实现,特别是全省目前货运市场管理薄弱、市场监管不到位、货运组织化水平低的环境下,尤其显得必要。

(5)加快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目前这一平台建设仅在哈市的龙运物流园区运行,园区投资建设了全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建设4个专业子平台,14个应用系统,通过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将全省县以上道路货运站场用信息化手段连接起来,形成服务全省的公路货运物流信息网络。加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可以进一步促进物流现代化建设,通过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实现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做到优势互补。实现企业信息与政府信息、社会信息的整合,降低成本,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物流信息平台的建立可以吸引很多货主和运输企业进场交易,从而有利于货运场站的经营和发展。在普及园区内部后,物流信息平台应逐步够提供省内各县市之间、与其他省(市)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该平台应当与全省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从而为物流园区的经营业户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持,从而有利于物流园区的经营和发展。

(6)对现有物流园区的经营模式进行改造,加强对市场配载业户的管理,杜绝目前部分物流园区对经营者“只收费,不经营管理”的模式。规范经营者的经营行为,优化市场结构,提高行业门槛,加强市场监管。建立市场保证金机制,并对此进行明确界定,规范第三方代收货款程序,彻底根除携款潜逃、不诚信经营等现象。通过招投标方式发放市区货运车辆通行证,扶植城市物流配送企业,降低市区内的物流成本。

[1]周正柱,邵兴东.国内外物流园区发展的现状与启示[J].物流技术,2005(02).

[2]高天利.云南省公路货运场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05).

[3]赵军龙,王彦庆,郭义胜,李文波.东北地区物流园区运营模式研究[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0(10).

猜你喜欢
场站物流园区货运
天迈科技助力深圳东部公交场站标准化建设 打造场站新标杆
“新基建”背景下公交场站建设思路转变的思考
浅谈天然气场站设备及安全管理路径
基于改进物流量分摊模型的物流园区竞争关系研究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考虑武器配置的多场站多无人作战飞机协同路径规划方法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物流园区出入口规划设计及其优化
货运之“云”
俄发射“进步”M23M货运飞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