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集群过度竞争的危害及其治理对策

2012-08-15 00:49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杨海
中国商论 2012年11期
关键词:壁垒过度集群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 杨海

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组织形式,近年来显示出了强大的经济活力,对区域经济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企业集群形成后,并不意味着集群内的企业长生不衰。本文针对中小企业集群的特点,得出过度竞争是影响中小企业集群衰退的主要因素之一。 从消费者、企业、整个集群和区域经济发展四个层面分析过度竞争所带来的危害,并针对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三个主体提出治理中小企业集群的相关措施,以使集群从过度竞争走向有效竞争。

1 集群内过度竞争的危害

1.1 过度竞争对消费者的影响

在中小企业集群中,经常会存在一些不愿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它们常常不劳而获,靠模仿而生。因为对每一个企业来说,在进行一项技术创新之前,技术的经济效益会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而且一些中小企业进行一项投资是以这项投资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多少为出发点,而不是这项投资所能持续时间的长短。当集群中某个企业通过创新所生产的产品市场需求很大时,那些不愿意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中小企业通过集群的社会关系网络迅速获得创新企业的信息,坐享创新成果,竞相模仿生产相同品质的产品。但由于隐性知识所具有的特性,使得知识的传递具有不完全性,这便导致了其他中小企业模仿生产的产品质量不高,性能较差。当这些质量较差的产品和质量优良的产品同时进入市场之后,由于厂商和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信息不能完全掌握,并且消费者面对正品和次品的概率又相同时,便出现了市场中经常发生的次品驱逐正品的“柠檬市场”现象。这导致消费者购买的往往是低质量的产品,物不所值,消费者效用收到损害,社会福利下降。

1.2 过度竞争对集群内企业的影响

(1)造成企业价格下降,利润损失。在中小企业集群中,很多是内生型的传统产业集群,进入壁垒很低,集群外的企业看到有利可图,会以很快的速度加入到集群当中。由于集群的网络效应,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就会得以传播,模仿企业会大量地生产出类似产品,这样市场上的产品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企业要想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或者说为了把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解决产品积压等问题,只有通过降低价格进行产品促销或者说薄利多销,以争取更多的客户。而对于传统产业的集群,生产的产品往往都是需求价格弹性系数比较低,因此,降低价格会使企业的利润受到极大的损失,制约了许多企业的发展后劲。在激烈的价格战争中,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进行亏本清仓甩卖也是屡见不鲜。有的是因为资金周转不开,开不出企业员工的工资,严重时会停工停产,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亏本销售。还有一种价格竞争是低价倾销,目的是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有的企业不能抗住竞争的压力而破产,这种不正当的低价行为会使集群内的企业造成很大的利润损失。

(2)导致企业缺乏创新动力。创新是集群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持续的创新使得集群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从而使集群内部获得足够的质变能量,对集群外部则拥有持续的竞争优势。但在过度竞争的环境中,企业利润受到很大损失,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研发创新的投入,缺乏必要的科技支出,制约了集群内部的产品升级和更新换代;同时由于集群内的知识与技术的溢出效应,导致“搭便车”行为极易盛行,企业不愿自行研发投入创新。这样一来,集群内的企业缺乏创新的动力,集群缺乏持续发展的源泉,丧失竞争优势。

1.3 过度竞争对集群的影响

(1)导致集群的声誉下滑。当集群内发生过度竞争时,市场秩序混乱,企业为了短期的高额利润而进行价格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进行掺假、造假行为,产品质量不断下滑,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还极易引发集群内柠檬市场现象的出现,这些不仅损害了消费者和其他多数企业的利益,也会对集群的整体声誉产生负面影响。

(2)影响和破坏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合作,容易引发集群衰退。一旦集群内企业过多、产量过剩时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采取价格战,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不正当行为参与市场竞争,企业之间仅存在竞争而没有合作关系。如果在成长期发生过度竞争,企业之间的脆弱合作关系很容易被破坏,集群很可能夭折而不能发展成长;如果在成熟期发生过度竞争,一旦市场拥挤或萎缩,企业的低价格竞争难以避免,企业的合作也难以继续,集群可能就此走向衰退的边缘。

1.4 过度竞争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1)产能过剩造成资源浪费。过度竞争是产能严重过剩的一种表现。当过度竞争的集群受到需求冲击,需求下降时,过剩造成的后果就会非常严重,产品积压滞销,企业资金周转不开,他们不惜降价、甚至亏本销售,造成投入的生产要素不能得到相应的报酬,即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产生极大的浪费。

(2)污染环境,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在过度竞争的集群中,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往往不重视环境的保护,再加上有些地方政府盲目看重经济总量上的指标,对集群内的企业征收过高的税收,却不重视生态环境的建设,不关注企业发展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产业集群与当地经济的发展是互相影响的,即产业集群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而当地经济的发展又为产业集群提供更好的环境,促进集群的壮大。而在过度竞争的集群中,企业大多处于低利润水平,有的甚至严重亏损,严重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基于集群内过度竞争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

如上所述,过度竞争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不加以及时治理,很可能会导致整个集群的没落与衰退。因此,本文提出相关的治理措施,使集群内的企业从过度竞争走向有效竞争,发挥集群优势,积极创新,为集群带来活力,为集群内的企业创造集群剩余价值,为当地经济作出贡献。

2.1 企业治理

(1)要适当提高集群进入壁垒,避免集群内企业过多。以下几点可以适当提高集群进入壁垒:①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形成规模经济。②积极产品创新,生产差异化的产品。③进行技术开发和企业品牌建设,形成绝对成本壁垒。④提高生产和管理效率,降低产品成本,实行“阻止定价”策略。

(2)要形成合作战略联盟,创建龙头企业,提升产品档次。集群内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可以适当扩大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企业之间也可以组建合作战略联盟,创建龙头企业,促使企业将竞争的重点从价格战转移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等方面。龙头企业能够规范经营行为,生产高质量、高档次的产品,进而吸引中高端的采购商,促使其他企业也转向中高端档次产品的生产,创造更多经济利润,形成良性循环。

2.2 政府治理

(1)降低企业退出壁垒,淘汰低效企业。企业的退出壁垒主要包括资产专用性壁垒,人员专用性壁垒和一些政策法制壁垒,这导致市场机制不能实行优胜劣汰的功能。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无力竞争企业的退出实行援助政策,降低资产专用性壁垒。在过度竞争的集群中,一些中小企业竞争能力较弱,面对激烈的价格战争,无力继续生存,应该退出集群。但由于资产的专用性,企业只要满足固定资产成本的回报,就会继续生产,导致集群产量过剩,过度竞争现象更加严重。那么政府应对这些企业进行援助,如采用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的方法,尽可能多的收回投资成本;对设备进行拍卖变现,进行资产重组等尽量减少企业损失,降低退出成本,使企业顺利退出集群,促使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降低人员专用性壁垒。企业如果要退出集群,就要解决下岗人员的一系列问题,这无疑给企业增加了人员专用性壁垒,而大量工人的失业也会导致他们的心理负担,可能会无形阻碍企业的破产,同时,也给兼并企业增加负担。如果国家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下岗工人的再就业、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保障等问题,就可降低企业破产、兼并等变化给员工带来的冲击,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退出。③健全法律制度,降低行政性退出壁垒,实现市场机制的优胜劣汰。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创造经济利益和解决地方就业等问题,对企业的退出加以行政性阻挠,这使企业不能顺利退出集群,市场机制优胜劣汰的功能没有得到发挥,许多低效率的企业衰而不亡,造成资源浪费,加剧集群的过度竞争。因此,国家应出台相关的政策,规定政府对企业不得进行行政性干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实现优势劣汰的功能。同时,应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使企业的破产和兼并有法可循,为企业的顺利退出铺平道路。④对大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实行经济上和政策上的支持。企业的退出主要有破产、转产,被其他大企业的兼并、收购等手段,那么政府应该对企业的兼并和收购进行鼓励和支持。

(2)提供创新平台,加大创新力度,扩大产品差异化。在众多过度竞争的中小企业集群中,产品同质化是最主要的竞争表现。政府应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创新平台。企业是实施创新成果的主体,政府应制定一些优惠政策条件,鼓励企业参加创新活动,而大学和科研机构是进行科研开发的主体,政府应提供相关的科研经费,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进一步的创新,充分利用高校的课题研究和科研机构的技术研发成果,促进企业和大学、科研机构的相互合作,实现三方的利益互惠。

(3)成立质量检测中心,加强产品质量监管。产品的低质量会严重影响集群品牌,外部购买商会根据集群品牌来判断集群内企业产品的质量,造成高质量的企业也只能生产劣质产品,质量出现恶性循环,形成“柠檬市场”。政府应该成立质量检测中心,为集群内的企业提供免费质量检测,定时抽查企业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提升集群产品质量,赢得消费者和购买商的信任,建立集群品牌。

(4)建立创业园区,为个体户和小企业提供创业平台。很多中小企业在集群成长阶段就直接进入衰退,其中一个原因是集群内的企业很不规范,大部分是家庭作坊式的个体经营户。因此,政府有必要在处于成长阶段的集群成立创业园区,为大量的个体户和小企业提供创业平台,规范经营行为,促使其健康发展。

2.3 行业协会治理

(1)建立创新保护机制,减少模仿行为。集群内由于小企业模仿成风,导致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利润空间十分狭小,进行生产低质低价产品,出现恶性循环,影响集群整体声誉,最终走向衰落。因此,有必要在集群内成立行业协会,制定一些规章和条例,建立创新保护机制,维护创新企业的利益,引导企业自律,减少模仿行为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惩罚不守规则的企业。

(2)组织博览会,提高集群知名度,创建集群品牌。集群内的企业竞争力强弱主要看整个集群的品牌,而不是单个企业的实力。因此,在企业完善自身的同时,行业协会等机构应努力创建集群品牌,一旦集群形成品牌,大量订单就会投向该集群,从而提升了企业竞争力。

3 结语

本文首先分析了集群内过度竞争的危害,主要从消费者、集群内的企业、整个集群和当地区域经济发展四个层面来分析。接着针对企业、政府和行业协会三个主体提出治理集群的相关措施,使集群从过度竞争走向有效竞争。

[1]张文玉.中小企业集群内源性风险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07.

[2]张维迎,马捷.恶性竞争的产权基础[J].经济研究,1999(6).

[3]秦海.对中国产业过度竞争的实证分析[J].改革,1996(5).

[4]陈刚.小企业集群模仿过度风险与行业专利保护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5.

[5]仇保兴.发展小企业集群要避免的陷阱——过度竞争所导致的“柠檬市场”[J].北京大学学报,1999(1).

猜你喜欢
壁垒过度集群
过度情绪反应的背后
打破发挥失常的壁垒
中药煎煮前不宜过度泡洗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希望你没在这里:对过度旅游的强烈抵制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鱼与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