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效果探讨

2012-08-15 06:07姚智刚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2年16期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腹腔

姚智刚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97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行胆囊切除术患者。诊断标准参考第6版外科学,排除标准:术前有中度以上黄疽;急性胰腺炎;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急性胆囊炎、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根据手术方式,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41例)及开腹胆囊切除术(OC)组(56例)。两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腹部手术史(胃大部切除,阑尾切除,剖腹产)、合并症(肺部感染,心脏病,高血压)等数据均无统计学差异。

术前准备

2.方法

LC组:气管一静脉复合全麻,取脐下缘切开皮肤1cm,建立人工气腹(12~15Kpa),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常规四孔法:10cmTrocar分别置于脐下缘、剑突右下,5cmTrocar分别置于右侧肋缘下锁骨中线、腋前线。通过这些Trocar放入连接电视摄像系统的0°或30°硬镜及手术器械。先探查腹腔,评估胆囊炎症程度及粘连情况,必要时以电凝钩适当松解影响手术操作的粘连带。向右侧牵拉Hartmann袋,沿其边缘切开胆囊三角前后浆膜,显露胆囊管,认定胆囊管进入胆囊壶腹且前后浆膜间的组织已完全空虚。判断胆囊管内是否嵌顿结石,尽量将胆囊管结石向胆囊方向推动,以电凝勾或超声刀沿粘膜下层分离、切除胆囊,胆囊床彻底电凝止血。自剑突下切口取出胆囊,必要时扩大切口后取出。视腹腔炎症及胆汁渗漏污染程度肝下放置负压引流管自腋前线切口引出。

OC组:气管一静脉复合全麻,平卧位,右侧肋缘下斜切口,以高频电刀逐层切开腹壁,仔细止血。显露胆囊,解剖胆囊三角。于胆囊动脉起始部切断、结扎。于胆囊管汇入胆总管处远端结扎胆囊管暂不切断。距肝脏面1cm环形切开胆囊浆肌层,粘膜下剥离胆囊。确切显露胆囊管及胆总管,确定二者关系后,于预先结扎线远端切断胆囊管,胆囊管残端视情况缝扎或结扎。

3.统计学方法

结 果

分别记录LC、OC两组以下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详见表1

表1 LC组与OC组手术结果

讨 论

过去的理论认为,虽然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患者的舒适度增加,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康复时间短等优势,但是这种手术需要更长的手术时间,医疗费用更高,并且胆总管损伤的机率更大[1]。

传统的理论认为手术时间长及存在较高的中转开腹率是急性胆囊炎行LC术相比于OC一的一个不利因素,同时担心麻醉、手术时间延长及中转开腹对术后恢复造成影响,这些顾虑制约了LC在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2]。在本研究中LC组平均手术时间虽然大于OC组,但是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在手术时间方面LC与OC并没有明显差别。

本研究中OC组与LC组在术中出血、术后腹腔引流液的量、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的统计学分析结果,P<0.001,因此可以推断两组结果的差异性有显著性意义。根据OC组各项指标的均数、标准差均大于LC组,可以认为:LC组和OC组相比有以下优势:术中出血少;需要放腹腔引流管的病例少:术后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短。是否放置腹腔引流管方面,可能存在医生谨慎程度的影响,但从引流量来看,OC组较多,推断放置引流管的必要性较大。

综上,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中LC术与OC相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中创伤小,切口感染率低的优势,在并发症方面,两组没有显著的差别。可以认为即使是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LC依然是安全、有效、有利患者恢复的手术。

1 孔宪炳,罗放,王济明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危险因素探讨[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4.,29(l):86 -88.

2 李湧,俞可克,张百萌,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坏死性并发症3例报告[J],福建医药杂志,2004,26(6):235 -236.

猜你喜欢
胆囊炎胆囊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蒙药治疗慢性胆囊炎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慢性胆囊炎65例疗效观察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褪黑素通过抑制p38通路减少腹腔巨噬细胞NO和ROS的产生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