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九世纪德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历史阶段

2012-08-15 00:48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十九世纪普鲁士德意志

丁 超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论十九世纪德国工业革命进程中的历史阶段

丁 超

(安徽师范大学 历史与社会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2)

德国的工业革命发端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经历了早期工业化阶段、“起飞”阶段和成熟阶段等三个阶段之后,德国的工业化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和商业改革促进了工业革命前进的步伐,铁路和重工业的发展更使德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但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城市化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德国;工业革命;经济发展;历史阶段

工业革命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模式。很多国家在十九世纪中后期都经历了这种特定的历史发展模式,德国工业革命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探讨工业革命的经验不仅仅是分析它的历史周期性问题,更要从它的变化和发展模式去探讨更有实效意义的经验教训。国内学者前辈如吴友法先生、邢来顺先生等对这一时期德国发展的各个侧面做了大量建设性的研究,如政党发展、工业建设、移民等。本文试图结合经济学理论,将德国的工业革命划分为若干阶段,并浅显的探讨一下每个阶段内的一些代表性问题。美国经济学家W.W.罗斯托认为,可以将每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前提条件时期、起飞、成熟和耐用消费品和服务的大众化普及时期[1]。根据德意志地区的历史发展事实,我暂且把十九世纪德国的工业革命大致可以分为一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业化增长的准备阶段(又叫“早起工业化”),始于十八世纪晚期至十九世纪三十年代,这一阶段的主要现为一些重要的制度性改革,国外引进先进的工业技术等;第二阶段,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晚期开始至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结束,这一阶段可以称之为“起飞”阶段,以铁路和重工业的巨大投资为标志,伴随着大量劳动力迁入城市和工业产品的增加;第三阶段为走向现代的成熟阶段,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这段时期新的生产方式和组织生产方式从少数几个新兴的工业部门向经济领域的其他部门扩张。下面我们就基于这三个历史分期来探讨每个时期内德意志地区工业化的一些问题。

一、工业准备阶段的农业和商业问题

德国的改革始于1807年的施泰因-哈登堡改革,1806年普鲁士在拿破仑战争中遭到毁灭性失败,1807年的《提尔西特和约》使普鲁士丧失近一半领土,并承担大量赔款,残存的领土上也驻有法军。亡国的危机、财政的崩溃,迫使普鲁士封建王朝实行改革。通过1807-1821年之间的一系列法令确立的农业改革,对德国的工业革命发展有决定性的影响。这一系列改革,使农民从领主的庄园中解放出来,农民有了各种自由,原来的封建等级关系被市场关系所取代。改革还涉及到了土地问题,通过赎买的方式,一部分土地归农民所有,土地的所有权更加清晰,且对德意志的工业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农民和以前相比保留了大部分的劳动成果,这鼓励了他们更加有效、密集的利用土地资源,大地产者也大幅增加了雇佣的劳动力人数。普鲁士(德国)强迫农民为他们的人身自由和土地买单,这是一场有利于贵族式地主的资源再分配。这种资源的再分配产生了两个重要的结果,一个是小地产者的日益衰落和边缘化,小地产者是农村无产者的基础,他们一部分变成移民移居海外,另一部分进入了德意志其他非农业领域;另一个结果是贵族地主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增强,这些地主变成了新的财产体系最重要的拥护者,他们变成了城市资产阶级的联盟,这有助于国家政治的稳定,他们以一个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工业化的进程中去。

19世纪前三十年的另一种重要的结构性改变是商业政策的改变。商业政策改革始于1818年的普鲁士关税同盟。关税同盟消除了贸易壁垒,也对那些贸易线在普鲁士境内的其他邦国产生了影响,这些城邦,特别是南部德意志城邦,他们看到了德意志试图将自己不相邻的东西领土衔接起来,他们担心这样会使他们通往北欧的商路落入普鲁士之手,但是普鲁士许诺将会给予那些合作的城邦分享收益[2],这对一些比较小的城邦来说,这样的诱惑是不能抵挡的,1828年的普鲁士-黑森-达姆施塔特和之后的巴伐利亚-符腾堡关税同盟达成协议之后,普鲁士觊觎已久的东西领土连接终于实现。参与关税同盟的各邦在关税同盟之后商业有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关税同盟让德意志的崛起成了必然。关税同盟还加速了德意志地区的货币金融的一体化。与今天的欧盟相比,关税同盟一开始就把货币与金融的一体化放在重要的位置,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参加关税同盟的各国要求将他们的货币汇率统一。汇率的统一让德意志地区内部交易的成本降低 ,并促进了德意志在1867年和1871年的统一。汇率和货币的统一比其他任何方式的统一都要简单。

农业和关税的变化反映了起飞阶段之后的德意志工业发展的结构性变化,一下几种经济发展要素的变化反应了这种结构性的变化:资本的积累、劳动力的流动和技术的改进。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工业“起飞阶段”的铁路发展和劳动力问题

十九世纪第二个三十年德国经济加速增长,大部分都要归功于工业化。推动经济加速发展的动力主要是铁路的建设。铁路建设不仅仅只是铁路自身的发展,更带来了整个重工业部门的发展。可以这么说,铁路是德意志工业化的“领导部门”。之所以认为铁路是德意志工业化中的“领导部门”,是因为铁路有一下几个特点:铁路投资和重工业投资的特性;铁路投资的规模;铁路发展过程中运费的变化。铁路对政治的变化很敏感,在普鲁士,铁路的发展取决于国家的政策(如土地的使用权)。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晚期,一系列允许把铁路建设租让给私人公司的法令建立起来,铁路投资挣脱了最后的束缚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飞速发展起来了[3]。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末国家政策对铁路的发展更为有利,一是由于政局的稳定,1849年之后国家向铁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二是国家开放了对一些产业的包租。这些变化对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德意志的工业化发展来说是很大的契机,德意志的重工业投资有了很大的增长。我们可以把这些重工业的发展看成是国家行动的产物,但是归根结底是市场决定了它们的发展模式,如果我们探求这个时期铁路投资增长的原因,最佳的答案就是“利益”。

铁路是资本密集型企业,从一开始的建设到之后的运作、雇佣员工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了经济。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德意志就被贫困和低就业困扰。经济学家们就主张投资铁路是一个可以长期解决贫困和创造就业的模式。铁路投资是经济发展的推手,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随着铁路的发展而发展。1851-1854年,铁路经济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为11.9%,而到了1875-1879年,铁路在经济中的比重上升到了25.8%。铁路对煤和铁的巨大需求促进了煤铁产业的发展。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普鲁士铁路的年增长率为20%,而铁和煤的增长率分别只有4%和4.5%。巨大的需求和利益使资本流向钢铁制造和铁轨制造。到了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情况完全的转变了,铁路的年增长率为10%,但钢铁行业的年增长率为30%[4]。到十九世纪五十年代,普鲁士已经变为铁轨的净出口国。到了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因为服务于国内的铁路建设,普鲁士的钢铁制造业步入了欧洲最先进的行业。铁路线之间的竞争使铁路的使用者的使用成本降低。第一家提供铁路服务的公司把运费定的很高,它认为市场对铁路的需求是充足且是刚性的。当竞争迫使运费下降之后,铁路公司的收入却大幅增加了,这是因为下降的价格使许多观望的商家加入到铁路运输中去。

根据W.A.Lewis的劳动力供给弹性理论,劳动的供给弹性均为零,所以增加任何投资,将会提升对劳动的需求,使得工资上扬。然而,如果设定劳动的供给弹性为无限大,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由传统的经济领域转向工资更高的现代化领域,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是巨大且富有弹性,这样可以使这些领域大幅提高产量却不用很明显的增加工资方面的支出。随着现代型劳动部门的生产率极速增长,利润和资本的收入也不断上升。技术也不断进步,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也不断提高。

德意志从十九世纪开始到最后的三十年,人口压力和就业就像慢性病一样伴随始终。增长的人口几乎都是贫困者的增长,劳动力的增长速度比工作岗位增长速度要快。人口迁移可以让这个问题减轻,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1840-1865年期间,大约有两百万人离开德国,在1850-1875年大约移民了四十万人[5]。这一时期工资的增长,有很小的涨幅,从十九世纪的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实际工资的增长只是人均产量增加的三分之一,而人均产量每年至少增长百分之一,这就使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转向了投资,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个时代的投资率会如此之高[6]。高收入人群的收入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公,这些收入很大程度上都是资本的收入。富裕家庭只占总人口的5%,却几乎占有了几乎所有的资本,如股票、存款、抵押贷款等。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企业家,他们不断增加的收入其实就是工人的剩余劳动力。当然,劳动力过剩也有积极影响,企业的发展在劳动力方面是不会受限制的。

当时的另一种现象值得我们注意,这一时期的德意志工业部门难以招聘到技术型人才,特别是那些采用新技术的工业部门,如钢铁制造和机器制造,技术型工人的工资当然要比那些非技术型工人的工资要高的多。与其他国家相比,这一时期德意志的成功主要得益于它卓有成效的技术教育和人力资本的积累。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固然重要,但是高素质的劳动力就是德意志新型工业的突破口,为德意志新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发展“成熟阶段”的城市化

德国的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成果,也是德国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德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德国工业革命的过程也是德国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以普鲁士地区为例,19世纪40年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28%左右,到1895年,城市人口比例达到了50.2%。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由于大城市就业机会增加,大城市的发展速度最快,城市的发展也呈现了地区性差异。国内人口大规模的涌入城市,对德国社会人口结构产生了巨大影响,德国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城市的急剧膨胀不可避免的带来了严重的城市问题。

城市化和社会问题是德意志工业发展产生的复杂社会现象。工业化带来的经济集中理所当然的也让人口集中起来。劳动阶层人口的迅速增长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包括公共卫生、教育和社会冲突等。德国拥有20,000人口的城市人口增长率为4.2%,而100,000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的人口增长率为5%,从1871年到1910年德国大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从11%上升至37%[7]。这时期居民的生活标准有了提高,从人均住房数量和质量来看,居民的住房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婴儿和儿童的死亡登记率在下降,且城市的饮食水平也不断提高[8]。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德意志的城市人口还在快速增长,这样对城市公共设施如马路、水利设施、公共卫生设施和学校等需求就更大了。政府的决策都被有产者、大商人、教授和一部分官僚控制着,在当时的法规和市场之下,政府很难提供这么多。但此时有的企业开始把服务业作为赚钱的行业开始经营,且地方政府开始为工人阶级而不是中层和上层阶级服务,政府为公共设施支出的意愿一直上升,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是看成是有产者在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时的投资。上层社会和企业主对社会公共政策越来越感兴趣,公共支出的上升可以有助于减少工会的影响力。在一些城市,商业精英们就达成了关于社会问题的协议,而地方政府在处理一些问题时会超越小集体的利益,他们要求地方议会给予他们自治身份,因此他们需要满足的是大多数人的利益而不是少数精英。这些,都可以说是“工业化”的重要成果。

[1] W.W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 Hlemut Berrding.Economic and Politic Integration in Europe in 19and 20Century[M].G?ttingen:G?ttingen Unisersity,1984.

[3] D.Eichhoitz.Junker and Bourgeoisie in the Prussian Railway History.[M]Berlin:Berlin Press,1962.

[4] R.Tilly.German Indystrializ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5] R.Tilly.German Industrialization[M].The Industrial Revlution in National Contex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6] W.G.Hoffmann.The German Economic Erowth Since the Middle of the 19th Century[M].Berlin:Berlin Press,1965.

[7] Richard Lawton&Robert Lee.Urban Popution Development in Western Europe From the Late-Eighteenth to the Early-Twentiete Century [M ]. Liverpool: Liverpool University,1989.

[8] R.Tilly.German Industrializa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Historical Stage of Germ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Ding chao

(School of History and Society,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3,China)

Thirtie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Germ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just started,After experienced the stage of early Industrialization,the stage of take off,the stage of mature,German Industrial Revolution basically completed.Land reform and commerce reform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The development of railways and heavy industry also make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full swing.But after the economic developent,some urbanization issues had been prominent

Germany;Industrial Revolution;Economic Development;Historical Stag e

K103

A

1673-1794(2011)06-0028-03

丁 超(1987-),男,安徽师范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世界史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欧洲现代化与欧盟的发展。

2011-08-28

猜你喜欢
十九世纪普鲁士德意志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TÜV 南德意志集团
达尔豪斯《十九世纪音乐》里的乐类书写
十九世纪晚期统一几何学的两种途径
普鲁士18世纪对华贸易银币初探
在德意志的阳台上
开始敲门
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
十九世纪美军专业化和正规化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