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加强高校校园国防文化建设

2012-08-15 00:48张师帅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国防社团校园文化

张师帅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试论加强高校校园国防文化建设

张师帅

(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安徽芜湖 241003)

校园国防文化建设能有效地巩固国防教育的效果,校园文化与国防教育有密切的联系,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建设校园国防文化的主要方式包括组建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国防教育的空间,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丰富的国防文化活动等形式。通过打造一个可信的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吸引广大学生参与校园国防文化建设,国防教育的长效性就能得到保证。

校园国防文化;国防教育;长效机制

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内容。对高校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利于磨砺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有利于大学生集体主义协作精神和组织纪律观念的培养,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体魄等。自1985年开始大学生军训试点,20多年来,高校国防教育从试点走向普及,正向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迈进,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和令人满意的效果。但由于种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国防教育在高校仍未能得到应有重视,处于相对薄弱的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效果,尤其是国防教育的长效性。

一、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与不足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两大部分。从发展历史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开展军事技能训练的历史长,学校数量多,普及率高。而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由于受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历史较短,学校数量相对较少,普及率不高。客观上形成了重实践,轻理论的状况。从时间安排上看,绝大多数学校把军事技能训练安排新生入校的时候进行,时间为2周至1个月不等,特点是时间集中,效果明显。军训期间,学生的精神面貌,内务卫生,组织纪律等有明显的改观。但军训取得的效果持续和保留的时间很有限。军训结束后,一切又都基本恢复到训练前的状况。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安排在一年级,教学学时数基本上是36学时或少于36学时。军事理论课的课程性质主要有两类:公共基础必修课、人文素质教育选修课。课程数量少,仅有1门课程,无辅助课程与拓展课程。教学的方式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这样的状况,既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对国防知识的求知欲,也不能巩固国防教育取得的成果,使学生产生课程学完,国防教育即告结束的错觉,极大地限制了国防教育效果的延续性和长效性。国防教育是公民的终身教育,军训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结束,仅仅标志着国防教育集中教育阶段的结束,经常教育还远未结束。如何建立国防教育的长效机制,巩固国防教育的效果,是高校国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与挑战。

二、高校校园国防文化建设与国防教育的关系

文化具有超时空的稳定性和极强的凝聚力,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一旦形成,必然会持久地支配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一所大学形成了自己的校园文化,就必然会深刻地影响和持久地支配每位莘莘学子的思想和行为。校园国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应有之义,是校园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是以文化为载体,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是一个学校的主流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是长期形成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季羡林先生指出,“北大的优良传统是根深蒂固的爱国主义”[1],这种爱国主义孕育于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诞生于国家危难之际。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直接影响大学生成长的环境因素,是高校教育机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2]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氛围,具有陶冶、凝聚、规范、导向和激励等功能,有意无意地影响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实现着对人的个性品质的塑造。

校园文化与国防教育有密切的联系,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高校国防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育公民的国防意识,增强国防观念。国防观念以爱国主义为精髓,是民族精神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国防赖以巩固的精神根基。国防观念的强弱与否是现代国家文明和公民基本政治素质好坏的标志之一,同时,它也是一个国家的军队和现代化程度的实力表现。国防教育事关个人的素质和国家的安全问题,它关系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幸福,更连着国家的安全和信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样事关国家、民族命运的大事,最能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的共鸣,激发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

《国防教育法》第四条指出“国防教育贯彻全民参与、长期坚持、讲求实效的方针,实行经常教育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校园国防文化建设能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长期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的国防观念和国防精神,激励大学生为国家安全与国防的强盛而努力学习。校园国防文化建设是对国防教育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它以课外休闲、娱乐的文化活动方式吸引学生参与其中,自觉自愿地学习国防知识,接受国防教育。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被动参与为主动参与,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有效地巩固集中教育和课堂教育的效果。

三、建设高校校园国防文化的主要方式

(一)组建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拓展国防教育的空间

目前,高校国防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未成体系,只有军训和军事理论课堂教学,无配套支撑、无后续延伸。这样的课程设置,仅解决了国防教育的有无问题,既不能满足大学生对国防知识的强烈求知欲,也不能巩固已经取得教育教学效果,难以推动国防教育的深入发展。在目前高校普遍压缩总课时的形势下,增加课程或学时,都是不可能的。通过开设全校性的任意选修课,构建国防教育课程体系是可行的。据笔者调查,国防教育开展的比较好的学校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有的根据学校的专业特色开设选修课,有的根据教师的专业及特长开设选修课,所开课程都与国防教育有密切联系,较好地拓展了国防教育的课程体系。以笔者了解的南昌航空大学为例,这所学校的以选修课为支撑的课程体系颇具特色。为延伸军事理论教学中的军事思想部分的教学,该校开设了《孙子兵法》选修课,既满足了学生汲取我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求知欲,又达到了延伸国防教育的目的。为把国防教育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特色结合起来,该校开设了《飞机与战争》选修课,既讲授航空高技术知识,又传授大国防观念和制空权思想,激发学生努力学习高技术,以知识和智慧报效国防建设。为培养学生军训骨干,开设了《初级指挥》课程,把军事训练的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满足学生了解战争历史的兴趣,开设了《20世纪战争史》《战争简史》等人文历史选修课。此外还开设了《领导艺术》《周恩来人生艺术》等课程。这些课程受到大学生的普遍欢迎,每门课程都异常火爆,在学生中产生了非常好的影响。根据该校教务部门的统计,国防教育类的选修课程在学校组织的学生评教中名列前茅。通过开设选修课构建国防教育课程体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课程,既丰富了国防教育的内容,又在校园里形成了浓厚的国防文化氛围。

(二)依托学生社团开展丰富的国防文化活动

在校园国防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国防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国防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锻炼交往能力、丰富内心世界、完善学生个性、培养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它不受年级、学历、年龄的限制,因此广受同学的欢迎,对于营造学校的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及良好的校风、学风,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据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的大学生参加学生,平均每人参加社团数为1.5个以上”。学生社团具有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其作用和影响力日益扩大,成为高校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社团作为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众组织,最鲜明的特征是目标的自愿聚合和辐射面广。成立国防类的学生社团,可以把对国防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感兴趣的话题,发挥其自我教育的功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国防教育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社团了解学生普遍关心和感兴趣的热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国防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学生社团的活动,将国防教育渗透入学生的业余生活,通过学生社团的辐射作用,营造良好的国防文化环境和氛围。

校园国防文化的建设,离不开校园国防文化活动。通过校园国防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把国防教育融入学生的业余生活,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通过“定向越野”社团的校园定向越野竞赛活动,就能把军事地形学的基本知识与体育运动、耐力训练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军事爱好者协会”社团开展的国防系列知识讲座、常规武器装备图片展、国防知识竞赛等活动,向广大学生普及国防知识。校园国防文化活动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吸引学生自觉自愿参与,在休闲娱乐中接受国防教育,不知不觉中强化了课堂教学的效果,达成了平时与集中教育相结合、普及与重点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目标,做到了点面结合、全程教育、全面教育。为实现国防教育的长效目标提供了一个确实可行的平台。

只要我们能打造一个可信的平台,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氛围,吸引广大学生参与校园国防文化建设,让我们的同学在校园国防文化的熏陶下,自觉地享受国防教育的滋润,国防教育的长效性就能得到保证。

[1]张振华.拓展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1).

[2]刘志民.国防教育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7(6).

[3]吴温暖.高校国防教育的综合育人功能[J].中国国防报,2002-12-9.

[4]吴温暖.大力加强高校国防教育[N].光明日报,2002-9-14.

[5]叶龙春.浅谈大学生军训在现代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福州党校学报,2006(4).

[6]李海舰.对高校学生社团的认识和管理[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6(1).

[7]蔡 婕.加强高校社团建设构建和谐校园文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G641

A

1673-1794(2012)01-0097-02

张师帅(1972-),男,安徽来安人,讲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博士,安徽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

2011-10-19

猜你喜欢
国防社团校园文化
缤纷社团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K-BOT拼插社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