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2012-08-15 00:48
滁州学院学报 2012年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语文课大学

徐 雯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11)

论大学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

徐 雯

(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合肥 230011)

当前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由了由应用文写作替代大学语文课、大学语文变成中学语文的叠加、教学改革日趋边缘化、出现取消大学语文的呼声等问题。学校应从转变大学生的学习观念和教师的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活动,活用教学方法和改革完善考试制度等几方面进行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以期达成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达成

一、大学语文的困境

大学语文对大学生学习语言、传承文化、提升人文素养等起着重要作用,是高校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必修课程,其重要性毋庸置疑。但随着高校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学校实践教学时数不断加大,大学语文教学出现困境。

一是应用写作课代替了大学语文课。由于大学“扩招”,生源质量相对降低,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呈下降的趋势,许多高校为强化学生的写作能力,用应用写作课来替代大学语文课的教学。

二是大学语文变成中学语文的叠加。一些大学语文课教师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对语文教学的需求,对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也不够透彻,上课就是简单的分析文本,教学过程枯燥无味,被学生戏称为“高四语文”。

三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日趋边缘化。由于大学语文是基础性的公共课程,其教学成果往往难以体现在现实的价值上,这就导致一些教师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同时,学校职能部门在教科研资助上,往往更加重视专业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对大学语文教学改革重视不够,投入也不足,导致在课程定位、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研究缺乏深度和广度。

四是取消大学语文课的呼声不断。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指导思想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之路。为适应这一办学思想,高校纷纷开展了“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项目教学”改革。一批公共基础教学课程被压缩,取消大学语文课的呼声不断。一些高校认为,语文课是工具课,应该是中学教育的内容。在强调大学生实践能力培训的今天,开设大学语文课实属多余。因此,在部分高校的教学计划中,大学语文教学渐渐被弱化甚至被取消。

二、困境的透视与分析

笔者认为,加强应用写作课的教学无可非议。殊不知写作本身并不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提高写作能力不仅是简单的格式与技巧的问题。写作需要丰富的文化素养、正确的思维理念、严密的思辨能力、高超的表达能力等多方面知识能力,这些知识和能力目标要在大学语文课的教学中实现。大学语文课被应用写作课替代,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行为,治标不治本。

中小学和大学两个阶段,语文的教学目标有很大差异。中小学语文教学偏重工具性,大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由知识的实用性向艺术性的转化。但现实中,一些高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还停留在对字词意的理解和分析上,较少深入到鉴赏的层次,更谈不上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再加上教材内容中有30~40%的篇章是中学的内容,于是大学语文变成中学语文的叠加——成为“高四”语文。

弱化或取消大学语文课在当前尚不可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目前部分大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还比较弱,这尤其在扩招后的高等职业院校中显得尤为突出。不少学生未能在中学阶段打下语文写作的基本功底,一些大学生甚至不能独立完成一篇通顺的短文,在毕业时也难以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文字撰写。鉴于此,高校大学语文教学不应该被取消。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度重视大学语文教学建设与改革工作。2007年,教育部专门致函各省市教育厅和教育部直属高校提出:“大学语文是母语教育,在高等院校专业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是不可忽视、削减,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在函中还进一步指出,“大学语文的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健全和人文修养的提升。”[3]鉴于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必须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

三、对策与措施

(一)转变学习观念

教师需要让大学生明白大学语文的地位和作用,摒弃只是习文识字的传统观念;明白人类学习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了解社会、了解自我,适应生活、提升自我的价值和境界。大学语文内容大多是经典名篇,这些经典名篇都蕴涵着深厚而丰富的为人处世的哲理,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如通过对庄子《秋水》篇学习,明白一个道理: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而在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一课的学习中,不仅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政乱令烦的弊端给人民带来的祸害,而且启示今人:无论做什么事(从种树小事到治国大事)都要按客观规律来办,否则必将遭到失败。在这类课文的教学时,教师除了帮助学生分析文章丰富的内涵,更要启发学生举一反三、由此及彼地对现实生活中的同类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深化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更新教学观念

大学语文教学应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华东师范大学周汝昌教授在一次大学语文学会会议上提出:“大学语文教师应该用现代的、流行的、时尚的观念来解读文本;应该站在现代文化、文明的高度,多角度地讨论和分析文本;应该从文学出发,进入生活,回到生活,在文章的延伸中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的认同。”[4]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用融合古今、贯通中外的思路,教学生如何把古今结合起来、把文本与现实结合起来、把文中的情感与实际生活中的情感体验结合起来,在情感共鸣中实现学习目的。如讲授秦观《鹊桥仙》词中“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等词句时,要注重对学生爱情观的教育。讲授苏轼诗词赋要注重对旷达精神的阐发。如讲授《前赤壁赋》中“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报明月而长终”时,要适当引申,教育学生学会心理平衡,对人生的坎坷曲折不公平之事视若等闲,学会少计一己之得失,少争一日之短长。大学语文教学切忌就文说文,要借文章之平台,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人生等融于教学之中,拓展学生思维,提升文化素养。

(三)丰富教学活动

配合大学语文的课堂教学,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室外教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途径。口语表达能力是与语文水平成正比的,大学生较之中学生有阅历广、生活的积淀丰富、参与社会活动机会多等特点。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大学生的这一特点,把课堂搬出教室、推向社会。把大学生语文教学课堂融于学生的社团活动、文化活动,利用活动(会议)的主持、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当电台电视台的嘉宾主持、当小记者等形式,从中指导他们,肯定他们成功的环节、指出他们不足之处。把大学语文教学贯穿于学生的大学全过程,这是大学语文课教学改革需要坚守的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语言能力,提高文学修养。这对教师自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还要具备多方面高出学生一筹的综合能力。

(四)活用教学方法

积极探索符合大学语文教学规律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要灵活运用教学练一体化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教学方法,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学生对语文教学的亲和力。多媒体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视听组合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感知和记忆,特定的情境教学有利于学生感受文学的内涵和魅力。如在讲授诗词散文名篇时,适时使用诗配乐朗诵;在讲解较难理解的戏剧作品时,配合播放相关影像资料等,以增强感性认识。网络也是一种学习的工具,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网络搜集相关材料,从纷繁的大千世界中获取知识,增强其自学能力。灵活的教学方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探索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

(五)改革考核制度

考核制度的改革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前提。要真正把考核这个指挥棒变成激励教师教学改革、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领航灯。一是推行过程考核。改期末的终结性考核为过程的考核,把考核融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采用综合性、学分制的方式体现学生的学习成绩。如:课堂讨论发言、参与课外征文演讲比赛、报刊上发表文章都给予一定学分等。设定基础学分,鼓励学生多向发展。二是改知识考核为能力考核。注重发挥学生个性,采用口试与笔试、课堂内与课堂外、闭卷与开卷、论文与答辩相结合的形式,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三是改重写轻说为说写并重。对读课文、讲演、分角色表演、讨论、辩论等进行打分,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解决大学语文存在的困惑,需要从继承和发展的角度来正视传统文化教育中的经验和教训,从民族文化的角度来确立真正适合我们国情和民情的教学理念。面对教育改革的大潮,面对市场经济的冲击,能真正做到用生活来诠释大学语文的内涵,用现实来拓宽大学语文的外延,也就能找到了大学语文的求存求新之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就不难实现。

[1]杨建波.语文[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2]王诗文.大学语文[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38号函[Z].

[4]王步高.大学母语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G642

A

1673-1794(2012)01-0114-02

徐 雯(1964-),女,江苏镇江人,讲师,从事大学语文、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就业指导等课程的教学与研究。

2011-08-24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语文课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大学求学的遗憾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语文课应该培养什么?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