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高职院校发展中的数字化校园建设

2012-08-15 00:50周海英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数字化校园体系

周海英 陈 婷

(1.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2.常州大学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在当前高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和信息化技术大力普及的大背景下,数字化校园建设已经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成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有效保障,成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校园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体现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也体现出学校决策者对现代高职教育发展趋势高瞻远瞩的水平,更是衡量学校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和办学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学构建数字化校园体系,对于高职院校实现教育信息化、信息系统化、资源共享化、流程规范化、人员减负化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高职院校的未来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实践意义。在此,对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进行必要的探讨。

1 数字化校园建设在高职院校发展中的作用

1)构建数字化校园体系是完善高职院校信息化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电脑加网络的校园信息化模式正逐渐显现出一系列不足之处,不能很好地实现当今教育信息化趋势下全面改革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并构建全新教育教学模式的要求。只有更新完善数字化校园软件平台的建设理念,建设并完善数字化校园网络,才能有效利用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全面实现高职院校的统一协调发展。一般来说,将计算机配齐配全,建成并开通校园网络,这并不能说是数字化建设,它只是数字化校园体系建设跨出的第一步,为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科学构建数字化校园体系并充分发挥其作用,才是实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实践体系的主要内容。

2)数字化校园是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效用的最佳方案。自2005年以来,全国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速度异常迅猛,特别是体现在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设施建设等几个方面[1]。据有关调查研究表明,近几年信息化设施建设方面的高投入并没有实现教育效益的高产出。唯有全面建设并实施数字化校园体系,才能克服高投入不能带来高产出的弊病。科学的数字化校园体系应从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入手:实现改善信息化建设投资结构、加强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适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效益评估长效机制以及建设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等。实施数字化校园体系建设应是适合高职院校解决教育信息化应用问题的最佳方案。为此,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增强建设好数字化校园体系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扎扎实实做好数字化校园体系建设工作。

2 数字化校园建设必须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工作需要广大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因此,必须提升教师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

1)教师思想意识层面的观念更新。数字化校园是指在可覆盖全校的信息化和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对学校各类资源(包括教学、科研、招就、校企、管理和生活服务等)进行数字化整合并充分有效利用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提升传统校园的运作效率,实现教育教学的全面信息化、现代化,提高学校的管理决策水平和整体办学水平。可见,数字化校园建设是一个专业性强、科技含量高、建立在现代化信息化基础上的完整体系,呈动态发展,并且更新速度较快[2]。高职院校要想真正建好用好这个体系,需要广大教师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相关建设要求。目前高职院校有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信息管理的知识技能或心理接受等方面还缺乏必要的认知,有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基本上还停留在口头或纸质的规范要求上。所以高职院校要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必须首先在意识层面积极帮助高职教师更新观念,组织高职教师深入学习现代教育思想,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和管理中运用信息化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教师知识技能层面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当前,高职院校组织开展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培训十分必要。培训内容可包括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操作、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应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数字化校园流程操作等,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和操作流程,使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办公效率实现高效化[3]。从教育教学层次来看,如果缺乏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真正的成功。从管理机制层次来看,学校的信息化过程管理有赖于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参与和热情投入才能起到实效,学校对各类有效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调控、审核、传递、决策等管理流程才会由结果性管理转向过程性管理,学校的管理效率才能蒸蒸日上。所以,就管理层面而言,许多高职院校都要从制度层面进行大力普及与推广。为了使高职院校师生实现整体性的系统化的在线学习与工作体验,还可以采取相关激励政策与手段,如制定关于教师使用信息技术方面的相关条例和奖励办法,并大力加强对教师队伍信息化技术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唯有如此,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才能逐步提高,才能进一步跨入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方阵。

3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系统包括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多项体系功能,并且各项体系间相互集合连通、彼此共同作用。所以,建设好数字化校园体系,主要是实现四个领域的全面数字化:教育教学领域的数字化、科研科技领域的数字化、组织管理领域的数字化、社会服务领域的数字化,并理清四个系统之间的脉络关系,最终实现四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平台整合[4]。

1)教育教学领域的数字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的核心是建立在网络技术基础上的教育教学工程,其教育教学主体是全体在校学生与接受网络教育的学生。建设数字化校园体系,就是要在网上网下共同创设出一种适合多数学生的理想的学习环境,构建出一种理想的学习氛围,这种环境和氛围可以不受时间限制、不受地域限制,以学习者的学习意愿为前提,以丰富多样的交互方式、快速灵活的获取信息达到资源共享。这种教育方式,特别是建立多媒体教学的网络教育体系,可以充分发掘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其自主创造性和探索性。学习者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化图书馆以及各种网络资源库,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并进行研究性学习,解决相关问题以达到学习目标;同时学习者还能通过互联网络与其它学校、其它领域里的学习者、教师、学者等进行广泛的合作探索与讨论交流。

2)组织管理领域的数字化。学校是个浓缩的小社会,学校高速有效的运转需要高水平的组织管理体系。数字化校园体系发展需要建立一套高端、完善的组织管理体系,包括机构、人员、财务、资产、宣传、招生、就业、外事等多方面内容,以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转。组织管理领域实现数字化,将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问题,不仅可以达到信息的有效共享,改变职能部门的条块分割,还能统一办事流程,实现更简便的协调,逐步减轻管理人员负担,提高管理人员效能。组织管理领域实现数字化,将全面实现办公自动化、无纸化,高职院校师生不再网下频繁忙碌地电话沟通、传递通知、上交文件等,他们可以鼠标轻轻一点,完全通过网络来进行通知、安排会议、流转文件、发布文件、上交材料等,传统的各种纸质通知单、文件等都将被网络信息的发布系统、流传系统和办公邮件等取代[5]。组织管理领域的数字化可以更高效、更便捷地为学校的教科研服务,为学校节省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让更少的工作人员在更短的时间里做出更多的事,实现事半功倍。

3)科技科研领域的数字化。高职院校科学研究的模式和相关机制体制将直接受到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影响。通过互联网络来实现高职院校间科研资源的共享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要求。资源共享一方面可以使科研信息更快地实现传播,有利于进行校际、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和学术沟通,并使各院校间、各单位间能有效开展网上合作研究;另一方面各高职院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不断催生并推动各项科研科技成果与教育教学领域之间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在科研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同时大力提高科研科技的创新水平和辐射范围。我国高职院校内部科研科技领域的数字化,大都体现在建立数字化图书馆和建立专业网站及讨论平台等方式上。

4)社会服务领域的数字化。高职院校的服务领域主要是指学校的公共服务体系和校园社区服务体系。高职院校的公共服务体系是指为学校的教科研产学等提供的一系列完整的支撑性服务体系,主要包括网络与教育技术服务、学生工作体系服务、博物馆服务、图书馆服务、艺术馆服务等。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实现数字化,充分表明学校的公共服务已实现了更大程度上的计算机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不管是服务内容还是服务形式都是如此。校园社区服务是指高职院校面向校园师生提供的生活、休闲娱乐等项后勤体系服务、公用基础设施设备维护管理服务、校园保安系统服务、财务管理服务以及文体娱乐服务等。校园社区服务体系有了计算机网络的介入和推动,其服务将会呈现出更全面、更便捷、更高效的面貌;而服务体系的数字化又反过来将进一步推进校园社区服务的社会化[6]。

4 结束语

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亟待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数字化校园建设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领域主要是教育教育领域、科研科技领域、组织管理领域和社会服务领域,唯有这四个领域共同实现了数字化并彼此联贯,才能真正实现高效智慧的高职校园数字化。

[1] 徐凤亮,史斌斌.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现状与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15):23-25.

[2] 陈建芳,马建芳.数字化校园有效利用模式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9(12):180-266.

[3] 万里鹏,陈雅,郑建明.中国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思考[J].情报科学,2004(3):356-362.

[4] 王良.高职高专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几个常见问题[J].科技信息,2009(7):104-105.

[5] 周斌,茅维华.WCF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应用[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8):335-337.

[6] 赵佩华.基于云计算的“智慧校园”探析[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2):8-10.

猜你喜欢
数字化校园体系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化制胜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