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角下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

2012-08-15 00:50柏铁山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学风院校高职

柏铁山 王 娟

(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常州 213164)

0 引言

系统论认为,所有事物都是由其内部的各个要素按一定的方式、秩序、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要素与环境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必须相互联系、相互协调。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工作是一个包含众多要素的复杂系统,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系统中的子系统[1]。因此,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对学风建设工作进行剖析,能够较清楚地认识学风建设系统内外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因素和变量,有助于更全面准确地认识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而做出正确合理的协调与解决,这对进一步开展好学风建设工作应具有积极的作用。

1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学习目标不甚清晰,学习懈怠现象较普遍。很多学生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缺乏了解,常常陷入“不知学什么,如何学,学了后做什么”的迷茫中,难以在有效的学习目标指引下开展学习活动[2]。部分学生就读高职院校是因为高考分数不理想而迫不得已的选择,内心对于学校的接纳度和认可度并不高;有些学生还因此产生心理上的自卑,甚至自暴自弃,形成畏学、厌学情绪。一些高职学生对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懈怠现象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上课不专心,听课效率不高;学习要求不高,考试只求及格;违纪违规现象较多,如逃课、旷课,甚至考试作弊等。

2)教学活动缺乏创新,教风有待提高。高职院校师生间的相互满意度并不很高,一方面,不少教师认为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较差,素质偏低,很难有效开展教学;另一方面,很多学生反映教学活动比较枯燥,教学方法与形式单一,缺乏亮点和特色,缺乏创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确有部分老师责任心不强,部分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仅局限于课堂,深入了解学生不够,未能把握学生特点和特长,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探索。

3)学风建设的主体区分不明,内外因素联系较少。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抓”与“管”几乎占据学风建设的全部内容,抓辅导员,抓班主任,抓任课教师,督促让他们去向学生灌输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在“管”与“抓”上做了大量工作,往往却忽略了“输”与“导”的作用。在这种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工作状态与思维模式下,许多制度和措施的出台往往更多强调的是教师与学校的要求,很少充分征求学生意见,或考虑学生这一主体与工作对象的特点与要求;只注重外因的影响作用,而忽略内因的决定作用,从而导致在学风建设中真正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够。

2 基于系统论的学风建设体系构架

1)系统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特点:

①整体性。对高职院校而言,优良学风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一个综合多维的有机整体和长期渐进的过程。学风建设除了涉及到教务教学及学生管理部门外,也需要其他职能部门的密切配合。因此,学风建设工作中要以全局的眼光统筹兼顾各要素,力求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②层次性。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过程中,学院、系部、班级构成不同层次的管理机构,工作的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此外,不同年级、不同群体的学生在学习目标和学习状态上存在层次上的差别;同一年级同一群体也存在个体层次性。因此,学风建设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③动态发展性。对于学风建设工作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特点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要及时准确地把握学生新的动态,立足实际,开拓思维,创造出学风建设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2)学风建设体系可分为三大部分即核心系统、支撑系统、外延系统。三者作为学风建设大系统的子系统,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形成合力构建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完整体系。其中,核心系统主要包括教师群体、学生群体等;支撑系统主要包括教育教学资源、相关管理制度及运作体系;外延系统主要指校园文化氛围及相关社会环境等。核心系统是学风建设系统中最关键的子系统,它是最具活力的部分,具有浓郁的人本色彩,即在实际工作中要“以人为本”。支撑系统作为核心系统的辅助资源提供了重要的配套服务,对学风建设的正常运行及效力发挥起着保障和推动作用。外延系统处于学风建设系统的最外层,它通过环境能量的输出对核心系统及支撑系统产生影响。基于对学风建设体系的架构,学风建设工作应做到立足整体性、突出层次性、强调发展性,协调各相关要素,从而产生推动优良学风形成的合力。

3 系统论方法指导下学风建设途径

3.1 立足整体性,倡导学风建设全局化思想

1)从把握事物的相互联系性出发,实现学风建设的全员化。实际工作中,要强调学校各部门、各系部间的相互联系与协作,充分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性,并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形成一个联系密切、相互配合、高效运作的学风建设联动网络。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学校软硬件资源建设,加强学风建设相关制度体系运作,深入挖掘校园文化内涵,提炼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大学精神,为学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

2)从把握事物的层次性出发,实现学风建设的全程化。优良学风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习目标与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相关指导,将优良学风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学制三年,第三年多为在外实习,应针对学生在校时间短的情况,重点加强新生学风管理和毕业生就业指导管理。可以通过系列入学教育活动,不断提升新生对学校及相关专业的认知水平,加强新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合理规划课余时间,做到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同时还要通过加强学风建设制度管理,强化新生的纪律意识,提升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要加强就业指导管理,把学生的学习与就业密切联系起来,帮助他们认清所学专业对应的工作领域,引导他们根据自身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拓宽就业信息渠道,掌握求职技巧,做好求职择业的心理准备等。此外,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学生,应根据其不同特点有针对性的展开相应的学习指导。

3.2 突出层次性,把握学风建设的核心系统

1)充分发挥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学生不仅是教育的对象,更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学风建设的核心要求。所谓主体性,即学生能够在自我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我活动与发展。在学风建设过程中,要通过各种渠道向学生传递信息,对他们进行主体意识的相关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化被动为主动;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构建自己有序的知识系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知识技能和水平;可以建立一定的学生听证流程,使学生享有发言权,让更多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积极健康成长。

2)充分发挥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教师的引领主要是指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和对学生发展价值的引导作用,做到因势利导、因材施教[3]。首先,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监督和激励体系,使教师从思想上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使命,深入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其次,教师要转变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开展好各项学习活动。再次,要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师生沟通,采用旨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教学方式,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激情、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场所。

3.3 强调发展性,实现学风建设的创新管理

在系统论视角下,可根据内部及外部条件的变化,适时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以保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对学风建设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高职人才的要求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学生主体的特点也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在学风建设过程中,面对日益增加的就业压力以及九零后学生的特点,要进一步立足实际,勇于创新,积极探索学风建设的新途径与新方法。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风建设中应特别强调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目前国外工学结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主流模式,我国高校近几年也开始推行工学结合的模式,但在实践层面的深入度上还远远不够。高职院校应加强各类实训与实习基地建设,将优秀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积极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向纵深发展。对此已有一些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如学生的双导师制(导师由学校教师及企业专业人员担任),校企互认学风联合培养机制,学生订单式培养模式,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等。除此之外,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技能竞赛,鼓励学生参加相关专业技能考核等,也是促进学生提高专业技能、构建优良学风的积极举措。

4 结束语

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各要素间的密切联系,把握整体性,突出层次性,强调发展性,积极合理地做好各项协调工作,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学风建设有效进行。

[1] 张睿.基于系统论的都市旅游资源综合体构建研究—以上海长宁区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11(10):81.

[2] 闫晓玲.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分析[J].管理研究,2010(3):14.

[3] 陈贤斌.论学风建设中的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N].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版),2008(4):94.

猜你喜欢
学风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地方性本科院校学风问题及其对策
学风建设——高校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