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在政协履职机制创新中的作用

2012-08-15 00:52王宏武王宏涛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王宏武,王宏涛

(1.宁夏大学党委组织部,宁夏银川 750021;2.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信息化建设在政协履职机制创新中的作用

王宏武1,王宏涛2

(1.宁夏大学党委组织部,宁夏银川 750021;2.宁夏大学新华学院,宁夏银川 750021)

人民政协要完成自身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工作任务,关键在于能否全面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在推进人民政协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中,实现人民政协履职机制创新,是人民政协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人民政协改革和发展的题中要义。

信息化;政协履职;机制

一、信息化对人民政协工作产生的影响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信息化正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信息作为一种新型生产力将直接影响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信息化时代的诸多特点,必然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从已经或正在逐步显现的影响看,人民政协的工作将面临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化对人民政协工作产生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利益格局多样化要求政协进一步运用信息技术和手段整合利益诉求,全面履行政治协商职能;信息交流公开化要求政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全面履行民主监督职能;政治参与扩大化要求政协进一步发挥组织化的政治参与优势,合理有效地利用网络参政方式,全面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组织形式网络化要求政协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不断提高人民政协的工作效能,为各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等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生存方式数字化要求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不断提高信息素质,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履行职责。

二、加快政协信息化建设,创新政协履职机制

政协信息化建设是人民政协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信息环境,积极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全面推动政协改革和发展的过程。政协信息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相比既有共同点,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政协信息化的内容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更要突出实现政协职能的信息化。也就是说,政协信息化必须以推动政协全面履行职能为出发点,必须服从服务于政协的参政议政改革发展大局。因此,政协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思想、理念、结构、机制等层面的变革。

从当前各级人民政协履行职责情况看,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政治协商随意性较大,操作不够规范;二是民主监督力度不够,监督效果缺失;三是参政议政内涵模糊,参议方式单一,因而导致政协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问题;四是人民政协的政治沟通在速度和时效性方面尚难以比拟传统媒体,在利益诉求紧迫性方面不如社会团体,在专业建设性方面不如学术团体。在媒体、社团等沟通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人民政协的协商功能虽和历史上相比有所强化,但在整个政治网络体系中,其地位却逐步下降。

针对上述问题,除了在体制上实施必要的改革外,还必须从创新政协履行职能的机制入手,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政协工作全面发展。具体来说,要紧紧抓住政协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机遇,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政协履职机制。

(一)构建联动机制,切实履行政治协商职能

政治协商是否规范有效,一方面取决于相关制度的规定性,另一方面也与制度执行过程的严密性密切相关。传统的政治协商机制受到参与政治协商各方认识水平、操作规范程度等人为因素的影响,往往导致政治协商不到位;或者重视决策前的协商,忽略决策执行过程中重要问题的再协商;或者协而不商,流于形式。这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刚性的协商联动机制。因此,在政协信息化建设进程中应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政协与党政部门之间的联动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具有严密性、逻辑性、程序性的特点,在联动平台中通过系统程序建立必要的协商环节和刚性流程,未经过协商不能进入下一个决策环节,以流程化取代随意化,用程序化的流程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协商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从而克服政治协商的随意性。政协通过协商平台请党政有关部门向政协委员通报工作情况,进行有针对性地协商和交流,不断提高政治协商的质量和实效。

(二)构建民主监督平台,切实履行民主监督职能

传统的民主监督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通过召开会议、专题调研、委员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进行。应当说,这些民主监督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上述监督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参与民主监督的主体是以有限的政协委员为主的,民主监督的深度和广度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二是民主监督结果的反馈机制不够健全,影响力有限,民主监督的实效难以显现。究其原因,是政协构成结构和反馈机制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从政协构成看,政协组织主要是以界别代表构成为显著特征的,尽管各个界别的组成人员来自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理论上可以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但随着我国社会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社会角色逐步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原有界别代表的局限性日益显现。与此同时,民主监督主要是在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之间进行,难以体现民主监督本质上是人民监督的性质,监督效果往往大打折扣。因此,弥补界别代表的局限性,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和影响力,成为切实履行政协民主监督职能的必然选择。

(三)构建网络信息化平台,切实履行参政议政职能

参政议政的前提是知情知政。政协的参政议政能否有效,除取决于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外,还取决于政协委员知情知政的程度。政协委员分布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难以对党和政府每一项工作均有客观全面的理解,这就需要最大限度地让委员知情知政。因此,各级政协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在于构建面向委员、服务委员的参政议政信息库,为政协委员开展参政议政活动提供最广泛、最有效的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其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可以利用其智力资源提高参政议政的质量,进而提高辅助党政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此外,要进一步构建网络调研平台和网络参政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互动优势,不断拓展参政议政渠道,推动公民有序地进行政治参与。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说:“法制国家制度,尤其是富有生命力的公众社会是重要的,因为国家的制度化了的协商能够从公众社会中汲取自身的动力”。从目前已表现出的网络参政的途径和形式看,网络论坛、网络调研、网络博客(微博)、网络会议、网络新闻发言人等均可成为网络参政的有效途径。网络调研可以在更大范围上丰富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信息来源;网络论坛可以有效拓展政协委员的参政议政思路;网络新闻发言人可以直接回应网民提出的问题,实现发布者和公众信息的直接传播和双向沟通,提高网民参政的积极性。因此,各级政协信息化进程中,应充分发挥网络参政的功能,研究网络参政的规律,创新网络参政机制。

三、结语

尽管政协信息化并不能完全从根本上解决政协履职中的所有问题,但推动问题解决的过程本身也应当被视为一种进步,创新政协履职机制是政协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快政协信息化建设进程,可以有效推动有序的政治参与,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创新政协履职机制。

[1]刘红祥,张巍.信息化建设与政协履职能力的提升[J].信息化博览,2009(8).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S].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2006.

[3]刘红祥,林国锦.信息化与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新发展探析[J].中国信息界,2010(12).

[4]李斌.论人民政协与网络参政的契合性[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9(4)

[5]周清.试论人民政协政治沟通的机制性问题及其对策[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4).

[6]哈贝马斯.现实与对话伦理学——哈贝马斯答郭官义问[J].哲学译丛,1994(2).

D628

A

1008-178X(2012)10-0004-02

2012-03-24

王宏武(1971-),男,陕西周至人,宁夏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硕士,从事高等教育和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关于大数据时代民主党派提高参政议政能力的思考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精英模式研究
时政类直播:如何更好搭建参政议政新平台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