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论析

2012-08-15 00:52覃志峰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主观性存在主义入世

覃志峰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广西南宁 530007)

萨特的《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论析

覃志峰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广西南宁 530007)

“存在”就是人的存在;“本质”就是人的社会概念。存在主义认为“存在先于本质”,也就是说人要成为人,成为一个全面完整的人,首先要从认识自我开始,认识社会,积极入世,担当责任,成为本质意义上的人。存在主义立意为人在一个恶劣的社会处境中指出为人之道和入世之道,教导人如何存在,如何为人。存在主义鼓励人乐观向上,自在自为,从存在出发,找到自己,积极入世,实现自我的价值,成为真正的人;从我做起,承担责任,超越自我,以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创造社会,开创人类和谐的社会生活。

萨特;存在主义;为人之道;入世之道

存在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是一个争议颇多的学派。然而,人们看到更多的是对它的批评和贬损。如有人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非理性主义、主观主义的哲学,其基本特征被概括为:把孤立的个人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强调个人主义、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强调存在是缺乏的,是虚无的;宣扬人是被抛入这世界的,人的本质是充满畏惧、寂寞和痛苦等;死是人现实的本质特征,人要懂得为死而活,等等。[1]存在主义似乎是一种悲观绝望的哲学,是一种虚无厌世的哲学。实际上,存在主义并不是一种无为的哲学,相反,它是一种积极乐观的入世哲学。

存在主义立意为人类在这种社会处境中揭开选择的可能性,教导人们如何存在才得以为人,实现自我价值。存在主义者认为,存在主义“是一种使人成为可能的学说,这个学说还肯定任何真理和任何行动既包含客观环境,又包含人的主观性在内”[2]4。因此,存在主义在考察人的时候,既顾及客观环境,又考虑人的主观性。这是人为人处世不能顾此失彼的原则。

一、存在先于本质

人要为人,实现人的价值,首先要从我开始,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这就是“存在先于本质”。“存在”就是人的存在,人的自我意识。“本质”就是人的概念,人性的总和,是全面的人。“存在先于本质”就是人要成为人,成为一个全面的人,首先要从认识自我开始,然后认识社会,积极入世,担当责任,不断发展,成为本质意义上的人。

人要认识自我,首先要抛弃上帝(因为在宗教里上帝决定人的本质,这是极其虚无和荒谬的),否定神,否定“本质先于存在”。无神论存在主义又认为,“如果上帝并不存在,那么至少总有一个东西先于本质已经存在了;先要有这个东西的存在,然后才能用什么概念来说明它。这个东西就是人,或者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人的实在’”[2]7-8。这就是说,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然后才给自己下定义。

那么人是什么呢?存在主义认为,人开头无法说清楚,因为没有上帝提供有关人的概念。人就是人,人认为人怎样就怎样。“人除了自己认为的那样以外,什么都不是”。这就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也是人的出发点。人开头什么都不是,只不过是一种事物,就像石头、桌子一样。然而,所不同的是,人是有意识的,有其“主观性”所在。“人在把自己投向未来之前,什么都不存在,连理性的天堂里也没有他,人只有在企图成为什么时才取得存在。”也就是说,人只有通过主观意识,试图成为什么,才能获得存在。有了存在,才谈得上一切。

二、人是自由的

人首先意识到自己以及企图成为什么才能获得存在。这是人的出发点,也是存在主义的第一原则。这一原则使人明白自己的原本。人首先意识到自我的存在,然后才有所企图、有所选择。然而,选择并不是随意的和为所欲为的。存在主义强调,人在存在时,要为其存在负责,要为其选择负责。也就是说,“人在为自己作出选择时,也为所有的人作出选择”,因为他所选择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能继续存在下去,而存在下去,就必须“对所有的人以及我们所处的整个时代都是适用的”。因此,人的选择意义重大,它牵涉到整个人类。在某种意义上,人为自己选择也在为别人的选择树立榜样,人在模铸自己的同时,也模铸了别人。因为“当一个人对一件事承担责任时,他完全意识不到不但为自己的将来作了抉择,而且通过这一行动同时成了为全人类作出抉择的立法者——在这样一个时刻,人是无法摆脱那种整个的和重大的责任感的”[2]8-9。人在世上,要认识自己,要作出选择,要为其负责,这是一件非常艰难和痛苦的事。因为随着上帝的消失,一切能在理性天堂里找到的可能性都消失了,任何先天的价值都不再存在了。这就是说,没有了上帝,人变得自由。人在自由的同时,也失去了价值判断的依据,而变得无助。这是一种自由而无助的处境,是一种被动的自由。正如人没有创造自己一样,人是被投进这个世界里来的,从此人自由、孤单而无着。世上没有任何推动力,没有任何标志为人指明方向。人只有依靠自己,去发明创造自己。人得自己去阐释一切,去发现其中的规律或真理,并以此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和向导。正如萨特所举的例子,年轻人要面临两难的选择:是留下来陪母亲,为她尽孝;还是上战场去,报效祖国。没有人能帮他选择,唯有他自己才能作出抉择。

三、选择的痛苦

人生是痛苦的,选择也是痛苦的。人对未来无法预测,只能把自己局限在所能看到的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无所作为。痛苦阻止不了人的选择,客观使人不得不去选择,不得不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为此,人首先应当承担责任,然后按照承担的责任行事。这就强调了行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尽管所做的一切都没有把握,但是人要付诸行动,尽力而为。人不能空谈,唯有行动才能证明自己有没有把握做某件事情或拥有某种东西。

人要成为怎样的人,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证明。没有一个人天生就是懦夫或者英雄。存在主义认为,是懦夫把自己变成了懦夫,是英雄把自己变成了英雄,而且这种可能性是永远存在的,即懦夫可以振作起来,不再成为懦夫。要成为英雄而不再是懦夫,要紧的是承担责任,而不是幻想凭某一件事或某一行动就可以承担整个责任。存在主义强调处世为人要处处而为、事事而为,不能一劳永逸。

四、人总得选择

存在主义不是一种无为的哲学,不是悲观主义,而是乐观主义。“因为它把人类的命运交在他自己手里,所以没有一种学说比它更乐观。它也不是向人类的行动泼冷水,因为它告诉人除了采取行动,没有任何选择,人要生存就得靠行动。然而,并不能因此而认为存在主义就是主观主义。诚然,存在主义的出发点是人的主观性,是典型的“我思故我在”。然而,正是这样,人找到了自我的存在、自我的状态。存在主义认为,面对未知复杂的世界,人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而选择与不选择都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就算是不选择,也还得选择。“在某种意义上,选择是可能的,但是不选择却是不可能的,我总得选择,但是我必须懂得如果不选择,那仍然还是一种选择”[2]24。可见,面对现实,人不能随心所欲或逃避现实,而要勇于面对现实,对自己的选择负责任。在这种意义上,人不能主观,不能随心所欲。人存在于一个客观处境之中,处在“一个有组织的处境中,他是摆脱不掉的;他的选择牵涉到整个人类,而且他没法避免选择。”[2]24-25

五、人道主义和入世之道

人要选择,必须从主观出发,首先感到自己存在。认识自己,尊重自己,才配得上具有人类的尊严,才不至于把自己看成一个东西,当成一种工具或目的,而整天思考功名利禄,并为之终日奔忙劳碌,以致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只觉得一生是在为某种追求而牺牲自我,冥灭了人性,这才是一种极不人道的人生。由此看来,存在主义更人道,是一种人道主义。存在主义强调存在不在于物化,而在于人存在的自我意识。存在主义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别于物质世界的人的王国。在这个人的王国里,人在“思我”中,不仅仅发现自己,也发现别人、肯定别人、尊重别人,发现自己存在的社会价值。这一发现使人意识到一个人的存在及其价值不是独立的,它需要别人作为参照和别人的评价。除非通过别人介入,人无法对自己作出评判。正如麦金太尔 (MacIntyre)所说,在这样的社会里,“个人是由他或她的角色所识别和被构成”[3]160。对于人自己的存在,同样也少不了别人。人自身的发现同时也揭示了别人的存在,个人的自由也是他人的自由。他人也有思想有意志,他人作为时也不可能不牵涉到自己。这样,人立刻就会发现自己处在一个“主观林立”的世界。人就得在这个世界里判断自己是什么和别人是什么。[2]22人只有发现自己,发现别人,才意识到自己是处在一个由众人构成的社会。在为人处世时,才不得不考虑自己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该说什么或不该说什么,以及如何评价自己和评价别人。由此而言,存在主义是一种积极的入世哲学。

六、自觉承担责任

人处在一个“主观林立”的世界,这就意味着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意味着人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限制和困难。然而,人不必为此而悲观失望,因为这些限制既不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或者说,既有主观的一面,又有其客观的一面。客观是因为我们到处都遇到这些限制;主观是因为人在这些限制下生活。如果没有人在这些限制下生活,也就是说,如果人不管这些限制而决定自己和自己的存在,这些限制就变得微不足道了。[2]24这就是存在主义的乐观之处。人生活在众多的限制和困难之中,并没有被吓倒,而是企图适应或超越这些限制,成为乐观积极入世的人,成为有所选择、有所作为的人。由于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处世方式都是建立在主观和功利之上的,所以客观世界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带有主观臆断性,这种普遍性也就带有主观性。主观性的普遍性要靠人的主观去判断,靠人的自觉性、责任感去承担责任。这就是存在主义的核心思想,它强调“自由承担责任的绝对性,通过自由承担责任,任何人在体现一种人类责任时,也体现了自我——这样的责任承担,不论对什么人,也不管在什么时代,始终是可理解的。”[2]25人的处境极其复杂多变,他的选择是无可厚非的,他总有他的理由、他的难处,那是因为人造就了人自己。[4]53-54他不是现成的,他通过自己的道德选择造就自己,而且他不能不作出一种道德选择,这就是环境对他的压力。面对着一个不断变动的形势,选择始终是针对形势作出的。可以说,人是在通过选择体现责任,创造普遍性,创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可见,人只有选择,自觉承担责任,承担自我责任,才可以在“主观林立”的世界里找到人类社会的普遍性,从而自由存在。

七、超越人自身

一个人在“主观林立”的世界里,选择的原则是什么呢?存在主义认为,要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就是不仅顾及自己,也要顾及别人。如同追求自由一样,并不需要依靠别人。可是,“只要我要承担责任,我就非得同时把别人的自由当作自己的自由来追求不可”[2]27。正如康德宣称自由是一种既为他自己又为别人的自由意志。“人可以作任何选择,但只有在自由承担责任的高水准上”。那么,这个责任是什么呢?它就是社会道德准则。然而,社会道德准则不是生来就有的,正如“生活在没有人生活之前是没有内容的;它的价值恰恰就是你选择的那种意义”[2]29。可见,社会道德准则靠人们去共同构建,而构建这个社会道德准则的依据就是人道主义。社会是大家的,只有大家相互顾及,才不至于冲突而造成混乱。然而,人道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人不是目的,人在存在之中,人仍在形成之中。因此,人道主义内容也在不断发展,社会道德准则也在变化。这就是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的本质,它强调的是人的超越。“人始终处在自身之外,人靠把自己投出并消失在自身之外而使人存在;另一方面,人是靠追求超越的目的才得以存在”[2]30。人就是这样超越自己,在超越自我中掌握客观世界,掌握客观规律,构建符合人道主义的社会道德准则。

八、结论

虽然“存在主义只是根据一贯的无神论立场推出其全部结论,但是它的用意丝毫不是使人陷于绝望”[2]30,而是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自在自为,从存在出发,找到自己,积极入世,从我做起,承担责任,超越自我,成为真正的人,并以人道主义精神为宗旨,创造社会,开创人类和谐的社会生活。存在主义风行于20世纪40-50年代,对于经受世界大战摧残、生活无着、精神失落的人们重新树立信心、投向生活、融入社会有一定的教益和启迪作用;而对于物欲横流、世风日下、道德伦丧和权钱使人异化的当今社会以及渴望返朴归真、超然物外的人们来说,也无不具有其现实意义。

[1]徐崇温.存在主义哲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14.

[2]让·保罗·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永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

[3]A.MacIntyre.After Virture[M].London:Duckworth,1985:160-161.

[4]J.Golomb.In Search ofAuthenticity[M].London:Routledge,1995:53-54.

Existentialism Is a Philosophy of Going into Society——The Review of Sartre’Existentialism Is a Kind of Humanitarianism

QIN Zhi-fe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Guangxi Economic Management Cadre College,Nanning 530007,China)

Existence refers to the human existence,and Essence refers to the human social conception.Existentialism believes Existence Precedes Essence.That is to say,if a man wants to be a man,to be an entire whole man, he must start with knowing himself,knows the society,goes into the society,takes on commitment,and becomes in essence a man.Existentialism aims to indicate for man in a hostile or indifferent universe the philosophy of being man and philosophy of going into a society,and instructs people how to exist and how to be man.Existentialism encourages people to go advance optimistically,to depend on himself and to start with existence,to find himself and to enter actively the society,to realize his value and to become a real man.Existentialism also rouses people to start with himself,to take on commitment,to exceed himself,and taking up the humanitarianism as his tenet,to create the society and initiate a harmonious social life.

Sartre;existentialism;philosophy of being man;philosophy of going into society

B086

A

1008-178X(2012)10-0010-04

2012-06-20

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研究基地——“语言文字、文化信息研究中心”研究课题:萨特与存在主义。

覃志峰(1963-),男,广西上林人,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外语系教授,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猜你喜欢
主观性存在主义入世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出世与入世之间的持守——《诗词五首》整合教学设计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中国入世“日落条款”法律效果的“善意”解释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