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推进模式与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研究*

2012-08-15 00:34刘丽莉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主位连贯语篇

刘丽莉

(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对英语书面表达能力的一般要求是:能在半小时内就一般性话题或提纲写出不少于120词的短文,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1]。尽管很多大学生的习作符合语法规范,可读者总感觉到他们的习作在语篇的组织、思想的表达以及条理结构上“模糊不清”或“不顺畅”。许多学者专家针对学生写作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究,比如运用篇章语言学理论来研究英语写作中哪些是属于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问题,而不是属于一般的语法错误。如果我们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挑选课文中的一些典型段落进行主位述位推进规律的分析,毫无疑问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特别是在组织段落或整个语篇时有所依据。同时老师也可以将主位推进模式运用到大学英语写作范文以及学生习作的评析中去,分析文章在篇章连贯上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以便在学生头脑中加强对连贯语义上的认识。本文将运用主位推进模式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习作,着重从语篇层面分析学生构建习作的弱点,探讨该理论在大学英语语篇衔接与连贯的运用。

一 主位理论及主位推进模式

布拉格学派(Prague School)的创建者Mathesius最早提出了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这两个概念,他认为位于句首的部分在语言交际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2]。后来以Halliday为代表的系统功能学派接受了主、述位这对术语,并将其发展形成了今天的规模。黄国文(1988)曾说,“主位通常传递交际双方已经熟悉,或有所闻的内容,即已知信息,述位则通常传达受话者未知的信息,即新信息。”[3]Halliday等(1976)也曾打过这样的一个比喻:主位就像墙上的木钉,信息就如一串东西挂在这个钉子上,即主位是信息安排的纲,述位是传达信息的目[4]。

(一)主位的分类

在句子中首先起作用的是主位,可以根据其本身的复杂程度分成简式主位、多重主位和句式主位。

1.简式主位:指句子中的主位成分是一个独立的整体,只体现一种元功能(如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的一种),不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功能单位。其通常由一个名词词组、副词词组或介词短语来体现,例如(例1-8均选自《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版)):

1)My mother//taught Jimmy practical things like how to brush his teeth or put on the belt.(Book 3:P2).

2)Conciouly or unconciously,//we show our tru feelings with our eyes,faces,docies,and attitudes,….(Book 1:P78)

3)Like a shot, /the music woke Sandy.(Book 1:P102)

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组也可以构成简式主位,例如:

4)Self-respect and a clear conscience//are powerful components fo integrity.(Book 1:P230)

2.多重主位:指由多种功能成分构成的主位,其总是含有一个表示概念功能的成分,另外还可能含有表示语篇和人际功能的成分。这三种功能成分如果都出现在同一个主位中,它们的排列顺序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概念主位”。例如:

5)But the next day people//kidded him by saying it was the first time any fighter….(Book:P55)

but、the next day、people 依次为语篇主位、人际主位、主题主位。

3.句式主位:当一个句子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小句(呈并列关系或主从关系),首先出现的整个小句构成主位,因而称为句式主位。例如:

6)If you are not moving ahead,//you are falling behind.(Book 2:P2)

(二)主位推进模式

杨斐翡(2004)认为“在整个语篇的信息发展过程中,各句的主位与主位之间,述位与述位之间,这句的主位或述位与其他句子的述位或主位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联系变换。这种动态的变化发展也影响到语篇的信息流程,已知信息引发新信息,新的信息又不断地成为已知信息,并以此为出发点,再触发另一个新信息,这种新旧信息按信息价值的等级动态推进,形成的信息流不断发展推动语义内容的有序表达。”这种联系和变化就是捷克语言学家Danes所说的主位推进模式[5]。Danes(1974)列出3种最基本的模式,即连续主位发展型、线性发展型和派生主位发展型[6]。国内学者徐盛桓(1982)认为最基本的发展模式有4种:平行型、延续型、集中型和交叉型[7]。其他国内知名学者也推出了不同的模式,其中有1985年黄衍提出的7种模式[8],1988年黄国文提出的6种模式[3],1994年胡壮麟提出的3种模式[9]和1995年朱永生提出的的4种模式[10]等等。

尽管关于主位推进模式的种类各家说法不一,但在学生写作的习作中常见并常用的主位推进模式可归纳为下列4种:

1.平行型

平行型或称主位同一型或主位一致型:主位相同,述位不同。该模式可表示为:

<T1,R1>,<T2(=T1),R2>,<T3(=T1),R3>…,<Tn(=T1),Rn> 例如:

7)The most effective people(T1)never change from one situation to another(R1).They(T2=T1)are the same whether they’re having a conversation,addressing their garden club or being interviewed for a job(R2).They(T3=T1)communicate with their whole being;the tones of their voices and their gestures match their words(R3).(Book 1:P79)

2.延续型

延续型或称阶梯型或述位主位链接型:前一句的述位或述位的一部分作为后一句的主位,如此延续下去。该模式可表示为:

<T1,R1>,<T2(=R1),R2>,<T3(=R2),R3>…,<Tn(=Rn-1),Rn>例如:

8)I(T1)was in charge outside(R1)where(T2)I administered justice by tracking down the parents of the kids(R2),who(T3)picked on my brother and telling on them(R3).(Book 3:P2-3)

3.集中型

集中型或称述位一致型或述位同一型:主位不同,述位相同。该模式可表示为:

<T1,R1>,<T2,R2(=R1)>,<T3,R3(=R1)>…,<Tn,Rn(=R1)> 例如:

9)My grandmother(T1)is an English teacher;My aunt(T2)is an English teacher;My sister(T3)is an English teacher;I(T4)am an English too.

4.交叉型

交叉型或称主位述位链接型:第一句的主位成为第二句的述位,第二句的主位成为第三句的述位,依次类推。该模式可表示为:

<T1,R1>,<T2,R2(=T1)>,<T3,R3(=T2)>…,<Tn,Rn(=Tn-1)> 例如:

10)The concert(T1)was very interesting(R1),but I(T2)couldn’t enjoy it(R2=T1).My little daughter(T3)troubled me(R3=T2).I(T4)told her to be quite(R4=T3),but she(T5)didn’t listen to me(R5=T4).

在实际写作中,语篇的主位推进模式很少呈单一模式,而是混合使用几种模式。

二 主位推进模式在大学英语语篇构成中的应用及启示

Danes认为,语篇连贯的程度表现为语篇主位推进程序的连续程度。为了能体现任何主位推进程序类别,相关联的单位之间都要由相似的成分连接起来。如果语篇缺乏这种连接,主位推进程序中就会出现非连续性,就会造成语篇衔接上的断点,从而出现不连贯现象[6]。

(一)主位推进模式应用于学生习作评析

笔者在所教班级中选取了有学生55人的一个合班为研究对象,于第三学期期初在讲解了“problem-responseevaluation”写作模式后,要求他们完成一篇题为“The Fight Against Air Polution”的课堂习作(字数不少于120词),并按四级写作要求进行了评阅(以满分为15分的标准计算)。然后利用主位推进模式对这些习作进行了分析,以此来了解学生的常用主位推进模式,并通过对比高分低分两个(组)学生的主位运用情况来证明恰当地使用主位推进模式有利于促进语篇连贯性。而且本文还从主位推进的角度来发现学生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主位推进模式对大学英语语篇思维的启示。

笔者首先把学生的习作按照上文提到的4种常见的模式对所有样本进行模式使用情况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列表(见表1)。

表1 主位推进模式的分布情况

从表1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写作时最常用的是平行型模式和延续型模式,这符合Danes的关于这两种模式使用范围最广的说法。另外,样本句子总数为611句,能运用主位推进模式分析的句子368个,占60.2%,说明样本的语篇连贯性仍有待加强。特别是得分在8分以下的样本的语篇连贯性差的比率要比得分在12分以上的高约31.5%,然后抽出一篇14分优秀作文(A)和一篇7分低分作文(B)的主位推进模式运用进行了对比(见表2)。

表214 分作文(A)和7分作文(B)主位推进模式使用情况对比

很明显,A作文句子总数为11句,其有效地使用了主位推进模式句子8句,而且运用了较多的延续型模式,文章条理清晰,语篇前后连贯,逻辑性较强。这点与语言学家们所论证的在议论文中延续型模式被使用较多的论断是一致的。B作文句子总数也是11句,但其恰当使用的主位推进模式只有6句,而且模式使用较单一,主要运用的是平行型模式,语篇连贯性较差。由此看来分数的高低与主位推进模式的正确运用是成正比的。

(二)习作中存在的问题

1.大量使用平行型结构

例如B作文的第二段(response 部分):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some solution to fight against air polution.First,it should be close down some factories which with high polution.Second,it should move out some factories out of the regions which has seriously air polution.Last,it should ask people to plant trees at the region.该段中有4个句子,暂且不论其语法错误和主要段落篇幅的不够。其主位推进模式如下:T1—Rl,T2(=T1)—R2,T3(=T1)—R3,T4(=T1)—R4,因此可以看出本段落只运用一个平行型模式,读起来会让人感到很平淡。得分在8分以下的样本的第二段采用这种模式的占67%。

2.人称代词的前后不一致

在写作中we,you,they这三种人称代词常被用来泛称所有人。一般说来如果作者用“we”,表示他把自己也算在内;如果用“you”,表示他想和读者有个直接的交流;而用“they”的话,则表示不包括作者在内的另外一些人。但是,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则经常出现人称代词乱用混用的一些情况。例如(摘自本次作文一样本的evaluation部分):Maybe we have a long way to go before we have a clean world。But you will be happy with the measures taken by the government.我们可以看出例句we是前半部分中的主位,而后半部分的you转为主位了,人称代词混用容易让读者产生误解。在得分高的样本中这样的误用要远远低于得分低的样本。

3.做主位的it指代不明确

it一般被用来指代前面提到过的内容,但有些作者在写作中用it时使其指代不是很明确,让读者产生歧义,得分低样本中这样的问题出现比较多。例如(摘自本次作文一样本的evaluation部分):The region has been seriously polluted by harmful smog,and the people have started to move out of he area.So it should be pait attention to.在这个例子中,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it,它既可指“有害的烟雾”,又可以指“人们搬出该地区这个事情”。所以不同的理解可能会导致读者误解语篇。

(三)主位推进模式对大学生的英语语篇构建的启示

语篇类型的不同决定着主位推进规律的不同,学者们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大量深入研究。Fries(1983)曾经指出:在阐述性语篇中,每一个句子都应该在逻辑上与上文保持联系,是对上文的扩展或上文某个成分的依附,从而导致延续型模式的大量使用。而在叙事性语篇中句子往往以人物、时间或地点作为起点,从而较多地使用平行型模式。在议论和推理性的语篇中,延续型模式采用较多,这种模式推进可以使语篇在结构上首尾相连,意义上步步展开,读来扣人心弦[11]。

语篇生成者可通过对主位推进模式的选择表达组织自己思想的先后顺序,体现语篇结构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在语篇的生成过程中,习作者可以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的步骤运用主位推进理论进行写作。第一步,审题并整体构思,考虑好每段的主题句。第二步,明确所要用的句子哪部分是主位,哪部分是述位。第三步,考虑选取怎样的句子结构、语气类型及合适的词汇。第四步,根据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和构成选择合适类型的主位推进模式。第五步,修改语篇,对语篇的主位述位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分析来确定所选取的主位推进模式能否很好地表达自己的写作意图。

三结论

主位推进模式既要注意到语篇的整体信息,语篇的深层意思和整体结构,同时涉及到词汇和句法的选择,使得语篇的生成过程既涉及到词汇、语法等语篇的表层结构,并且涉及到语篇的深层结构,这样学生就能够从语篇的角度进行英语学习,使学生更好地应用英语进行交际。这种以语篇为研究对象的写作方法,可以使学生在写作时更多地考虑布局谋篇和语篇内部的衔接和逻辑关系。当然,本讨论还只处于探索阶段,其效果和运用方式还需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进一步研究论证。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3]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4]Halliday M A K,Hasan R.Cohesion in English[M].London:Longman,1976.

[5]杨斐翡.主位推进与语篇连贯[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4).

[6]Danes F.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text[C]//In F.Danes(ed.).Papers on 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Prague:Academia,1974:106-128.

[7]徐盛桓.主位和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1).

[8]黄 衍.试论英语主位和述位[J].外国语,1985(5).

[9]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10]朱永生.主位推进模式与语篇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5).

[11]Fries P H.On the Status of Theme in English:Arguments in Discourse.In Petofi,J.S.and E.Sozer(eds.)Microand Macro-Connexity of Text[M].Hamburg:Helmut Buske Verlag,1983.

猜你喜欢
主位连贯语篇
网络新闻语篇中的主位与主位推进模式特征研究
语意巧连贯,旧“貌”换新“颜”——从“八省联考”卷探析高考语意连贯题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衔接连贯题的复习备考注意点
主位述位理论在大学英语四级听力中的应用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主位结构下莎士比亚《Sonnet 18》及其中译本分析
希拉里败选演讲稿的主位及主位推进模式分析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