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大一新生对心理健康的态度及其教育对策

2012-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新生心理健康情感

罗 云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231)

高师大一新生对心理健康的态度及其教育对策

罗 云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231)

目的:了解高师大一新生对心理健康的态度。方法:采用自编态度问卷对514名大一新生进行测试。结果:大部分高师大一新生对心理健康有所了解且对心理健康教育持积极支持态度,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学习问题成为最关注的问题。对策:从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心理学方面的公选课、实施全员育人等方面着手提高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意识。

高师大一新生;心理健康;态度;教育对策

1 .问题提出

当今世界是竞争的世界,面对竞争,未来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而且要具有强健的体魄以及健康的心理[1]。长期以来,人们对健康的传统认识存在着许多的片面性,比如谈起健康就认为是医学的事,或者只认为只要身体健康就行了而忽略心理的健康。故而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只重视身体锻炼而不重视培养健康的心理。在出现身体状况不好的情况能会及时就医。而碰到心理不舒服时往往却不知道要怎么办。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生活的不断变化,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指躯体上没有疾病,还应当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健全与最佳状态[2]。”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都迅速发展的阶段,人生的许多理想和抱负都在这个阶段成型。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成长的适应阶段,而在大一刚入学的这段时间是最关键的时期。这一阶段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既是成长道路上的新起点,又是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点[3]。另外,这群学生也将会是未来教师的一员,作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的一举一动将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对他们来说拥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平衡健康的心态,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至关重要[4]。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对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2008级在校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了11个班级,发放540份问卷,回收514份,回收率为95.19%;有效问卷497份,有效率为96.69%。

2.2 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是了解高师大一新生对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情况,也就是他们的态度,故根据学生们的情况,湛江师范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自编了一份《大学生心理发展与健康》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有18道封闭式题目(16道单选,2道多选),2道开放式题目。

2.3 研究方法

采用 Microsoft Excel录入数据,统计方法主要是百分比。封闭式题目的数据分析是采用统计软件完成,而开放式问题是根据人工统计。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高师大一新生对心理健康的关注状况

3.1.1 对心理健康这一概念有所了解

在“您对什么是心理健康这概念有多少了解”问题中,有 4.63%的新生表示“非常清楚”,54.73%的新生表示“有所了解”,40.64%只是“朦胧知道一点点”,无人表示“很不清楚”。

3.1.2 较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且较满意自身的心理状况

在“对于自身的心理健康,您的关注度如何?”问题中,有89.54的新生选择了“很关注”或“比较关注”选项,而只有1.41%的新生选择“无所谓”选项。在“您对自己的心理状况感到满意吗”问题中,有 78.27%表示“非常满意”或者“比较满意”,只有2.21%的新生表示“非常不满意”。

3.1.3 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及学习问题成为关注的重点

在“您希望了解心理健康哪些方面的知识”中,分加有83.10%选择“人际交往”,74.25%选择“情绪情感”,60.56%选择“学习就业”。说明人际交往、情绪情感、学习就业都是新生们较关注的重点。

3.1.4 学习成为最困扰学生的问题。

在“在大学里,您觉得最困惑的是哪个方面?”问题中,60.56选择了“学习”这一选项。

3.2 对心理健康教育持肯定积极态度

在“您认为开设《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有必要吗?”问题中,有34.41与57.75%的新生分别选择了“很有必要”与“有必要”,而只有0.2%的新生认为“完全没必要”开设该课。并且人际交往、适应、学习以及情绪情感等问题是学生希望在课程中有所涉及的内容。另外,还对心理健康教育课提出一些建设意见,比如在开放式问题中分别有 66与63名学生提出“师生互动,共同交流”与“联系实际,结合案例”的教学方式。

4 .讨论

4.1 我国国情对高师新生心理健康理念的影响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晚,仍处于初级阶段,不论是在专业队伍建设、还是理论建设上,包括经费支持上,与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5]。这些相应的基础设施的缺乏也相应的导致了观念的跟不上。虽然近几年,各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但是还没有达到根本的改变,特别是观念的更新更需要一个过程,而对于从中学到大学的大一新生来说,尤其如此,故出现大一新生虽对心理健康有所了解,但还有待于回强。

4.2 环境的改变对大一新生造成的影响

由于从中学到大学,学习环境发生变化了,原有的学习方式已经不适应新的需要。尽管有些学生高考分数很高,但自学能力并不强。面对新的知识体系,新的讲授方式,大一新生往往感到困惑而不知所措,故出现学习问题成为最困扰大一新生的问题。另外在中学,学生的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因为他们交往的对象基本上就是一些有着相同语言、相同习惯的本地同学,他们谈论的话题也都互相熟悉,所以,在人际交往中他们不会感到有压力。但是进入大学后,环境和场合变了,他们缺乏角色转换的心理准备和适应能力,怎样处理好人际关系,怎样待人接物,不少大一新生对此感到很不适应[6];同时,不少学生在中学时是不用住集体宿舍的,而且学习是他们生活的重心,但来到大学之后,基本都要住集体宿舍,与人的接触交往也多了,各式各样的社团招聘等等都需要涉及到人际交往,人际交往问题成为大一新生们越来越关注的主题。

4.3 年龄特征及环境对大一新生情绪情感的影响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情绪情感的体验丰富而深刻,情绪的起伏和波动比较大,情感体验易受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也容易陷入各种情绪困扰。另外根据相关研究[7]高师学生的职业定位是教师,这在平时的学习生中就已经体现出来(大一新生也开始慢慢感受其影响),其情感发展特点有别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大学生,他们的情感并不是十分奔放,情感的表达方式更含蓄,在高师学生中,有消极情绪体验的学生很多,他们大多长期处于高焦虑状态,内心感到紧张和惶恐却没办法找到解决办法,故综合共性与个性的影响,情绪情感成为高师大一新生较关注的问题。

5 .教育对策

5.1 重视和加强高师大一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加强高师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目前,学校已针对大一新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讲授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但因是2008年刚开始开设,还不够系统与完善,在讲授课程时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今后的开课过程中,要注意学生们的主要问题,有主有次并让学生积极参与进课堂。在结合本调查的基础上,在人际交往、学习以及情绪情感这些方面增加一些内容,且内容要与高师学生的情况相结合,比如在人际交往方面,要体现我校学生所出现的情况。另外,进一步加强上课老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定期地给上课老师进行培训并加强教学研讨。真正做到老师上心,学生关心。

5.2 增加健康教育途径,提高新生自我心理保健意识

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途径,做到点面结合。不仅有面向整个学校的大型活动以及宣传,也有面向班级甚至宿舍的活动,拉动班级参与的积极性,为此可以经常性面向班级开设一些心理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带进公寓,长期在公寓的公告栏上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同时加强宿舍文化建设,适时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室友,我想对你说征文比赛、宿舍形象设计大赛、创建文明宿舍等多项活动,把自尊和互助、互敬相结合的理念灌输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把寝室当成自己的家,促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使学生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树立起真诚、平等的交际原则[8]。

5.3 实施全员育人,帮助新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在引导掌握学习方法上,科任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任教师不仅传授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具备触类旁通的自学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开设讲座的形式介绍大学的学习方法,包括: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制定学习计划;怎样读书;怎样利用图书馆;怎样使用工具书与查找文献资料及怎样写论文等。此外还可以邀请高年级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与大一新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除了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外,还要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自觉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引导学生养成早上早读,晚上至少一个半小时的自修,在班里、宿舍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气氛和你争我赶的竞争意识[9]。

5.4 优化高师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其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是由校园文化、校风和学校人际关系等综合构成的一种影响力量。校园文化是尤其要重视的一种环境影响力,它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主要阵地,是影响大学生成长的一个主要环境。高师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如充分发挥心理学专家教授这一人力资源,以及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带动作用。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环境氛围,使心理健良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活动的方方面面[11]。

[1] 刘欣,徐海波. 15年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总结[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2).

[2] 陈家麟.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 单光磊. 我院大一新生适应性问题的调查及应对策略[J]. 山东水利职业学院院刊,2008,(1).

[4] 刘艳. 教师心理健康浅论[J]. 教育理论与实践,1996,(4). [5]大学生抑郁症数据有问题[EB/OL]. 人民网,http://health.people.com.cn/GB/14740/22121/5092640.html. 15.

[6] 田开锦. 对大一新生不适应现象的思考[J]. 教育在线,2008,(5).

[7] 从茂国. 高师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Z]. 2003,(12).

[8] 陆钊. 对大一学生教育的思考[J]. 吉林教育学院学报,2008,(1).

[9] 欧阳效升. 大一新生的心理困惑及对策[J]. 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10] 樊富珉. 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11] 张公社. 关于高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03,(9).

The Attitude on Mental Health of Normal University Freshmen and Educational Counter -Measures

LUO Yun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ttitude in mental health of normal university freshmen. Methods: 514 freshmen were investigated by self-made attitude questionnaire. Results: The most freshmen were knew of the mental health, But should be reinforced. And they pay more attention to human relationship、emotion and study. Counter Measures: should take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in terms of improving the freshmen’s attitude, strengthening the group’s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idea of all-around education, Enhancing the freshmen’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nd others.

Normal University Freshmen; Mental health; Attitude; countermeasures

G444

A

1008-7427(2012)09-0041-02

2012-06-19

作者系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讲师。

猜你喜欢
新生心理健康情感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重获新生 庇佑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