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层次剖析

2012-08-15 00:49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特色

程 亮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层次剖析

程 亮

(太原大学外语师范学院,山西 太原 030012)

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论体系,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科学体系正确揭示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需要,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清晰地发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不断完善、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中国化的过程。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深层次的探究与剖析十分必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社会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于一体的科学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纳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深刻、全面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新时期内,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我们国家来说,有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1979年,美国《时代》周刊第一期序言有这样对邓小平的评价:“一个崭新中国的梦想者——邓小平向世界打开了‘中央之国’的大门。这是人类历史上气势恢弘、绝无仅有的一个壮举。”改革开放深深的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于此同时,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也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正不断地发芽成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十七大在理论上的又一重大成果,涵盖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而改革开放,是党的基本路线中“两个基本点”之一,是邓小平社会主义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实践经验,同时,还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反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也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正确指导,指引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顺利前行。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当的第二代领导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巨变,最重要的就是将我国的发展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之上,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施改革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吹响了时代的号角。改革开放的实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之举。改革开放,真正使我国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折。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同志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指导思想的提出,不仅使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寻找到一条符合自身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而且还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理论、路线、纲领所做出的最鲜明概括的理论体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和实践思想基础。党的十三大,对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理论进行了阐述,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四大,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总结出,我们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且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三个代表”是我党的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建设与执政党建设这两大工程紧密地联系起来,这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党的十七大深刻总结了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的宝贵经验,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毋庸置疑,回顾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是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所形成和发展的,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会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不断创新与发展;进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更为宽广,它定将得到丰富和完善,更加凸显其作为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善于进行理论创新的党。我们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的长期实践当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胡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理论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唯一正确的理论。所以说,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二、相互辉映、一脉相承: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胡锦涛同志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从科学理论上进一步明确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对科学发展观进行周密的科学解释,为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政治理论以及思想路线成熟和发展的显著标志。从改革开放到科学发展,包括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这是党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符合逻辑的继续,无可厚非,它进一步向世界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雄心壮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特征被赋予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而是要多方面、全方位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不同于其他民主社会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它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推动新的思想解放,就要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实践基础。党的十七大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部署从不同角度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发挥和展开。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不仅充分正确揭示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发展目标方面存在的差异的根本原因,也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与资本主义发展发展的目的做了严格区分。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以人民根本利益为目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由于和西方资本主义在任务上的一致性必须参考借鉴西方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经验,吸收其正确的成果,而并非全盘照搬,否则就没有理由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也没有理由称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满足人民根本利益为原则的,不论是现代化的发展模式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都应该服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一目的而不是偏离和背弃。“我们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发展它不是已经完成了的,一切真理在握的,而是未完成的,仍然需要丰富完善的。开放它不是自我封闭及新的东西不能吸收,而是向理论和实践敞开,借鉴有利于自身的开放。发展是协调的发展,需要我们从现实的中国具体国情出发,注意协调对象的各种长期和现在的矛盾,协调改革的各个领域之间的矛盾。发展不能代替协调,应注意协调推进并不意味着要齐头并进,而且不能否认在某些条件之下对某个方面要突出强调。

在新的时代条件以及新的发展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与思路、创新发展举措与领导方法,更加自觉地把继续解放思想落实到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科学发展观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探索,其成功之处不仅在于将经济建设放在第一位,而且更在于他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社会主义实践形式。邓小平曾提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摆脱贫穷落后状态,大力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同时他还指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现阶段,我国仍然将经济建设放在首要位置,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与质量,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不断缩小着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正在继续前行。胡锦涛同志也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断发展的事业,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付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

总之,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之间是相互辉映、一脉相承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道路上,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他们的指导思想是统一的。唯有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越走越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才能越来越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越来越兴旺。

三、结语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脉相承的关系。在当今历史新时期,我们应始终仅仅围绕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

[1] 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问题深度解析[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罗文东,吴波. 邓小平社会主义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4] 胡锦涛.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N]. 光明日报,2004-6-3.

[5] 邓小平文选·第3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 胡锦涛. 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D0-0

A

1008-7427(2012)09-0058-02

2012-06-26

猜你喜欢
理论体系改革开放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中医的特色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文心雕龙》理论体系再认识①——兼论“依经立义”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之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