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俊的翻译的实践哲学转向和建构主义翻译学

2012-08-15 00:49刘北辰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解构主义解构建构主义

刘北辰,梁 琦

(1.沈阳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2.朝阳市龙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辽宁 朝阳 122000)

吕俊的翻译的实践哲学转向和建构主义翻译学

1刘北辰,2梁 琦

(1.沈阳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2.朝阳市龙城区经济和信息化局,辽宁 朝阳 122000)

近 30年来,随着翻译学科的蓬勃发展和对西方译论的大量引进,我国的翻译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国内翻译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多样化,从起初源于西方翻译理论研究的语言学途径,逐步扩展到多元化的文化学和哲学研究途径。作为翻译研究哲学方面研究的代表,本文着重介绍了吕俊的相关译学理论。

国内;翻译理论;哲学

吕俊教授是国内比较全面从事翻译理论哲学范畴研究的学者。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开始关注西方翻译界对哲学理论的跨学科研究。发表了许多学术专著和论文介绍和总结西方翻译哲学理论,并对中国翻译研究的哲学途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从建立翻译学科的角度出发,他还创新性的提出基于实践哲学的建构主义翻译学的观点,是国内翻译研究界从哲学方面进行研究不可多得的创造性理论。

一、对解构主义的认识与思考

随着解构主义理论在西方翻译理论界受到热捧,国内学者也开始引入解构主义理论进行研究,一时间国内译界也兴起了一阵“解构热”。然而,吕俊教授冷静而严肃的对国内的解构主义热潮进行了总结,着重发表于2002年的《外国语》杂志上。

1.关于解构主义的影响

首先,吕俊教授肯定了解构主义翻译研究的重要性。他认为,一直处于主流地位的语言学研究模式在实际应用上存在很多不足,因为它研究的是一个静止封闭的系统,是机械式的符号规律,而实际翻译中,人们接触和处理的确是活的语言,拥有不同的主体与不同的语境。解构主义的出现恰好否定了解构的稳定性和意义的确定性,从而主张意义的对话性和生成性,以及开放性与差异性。因此,这种思潮一进入中国就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因为它冲击了许多传统观念,也给翻译研究带来一个多元取向的研究方法,从而取代了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单一模式。

然而,吕俊教授认为,我国解构主义翻译学派似乎尚未抓住解构主义的本质,恰恰只是抓住解构主义所表现出来的那些表面特征把翻译研究引向了极端。他们提出的一些主张,如“翻译即解构”,“翻译即征服”等,其结果恰恰与翻译学科的建设背道而驰。这使得国内译界变得更为混乱。

2.翻译研究者对解构主义的借鉴

吕俊教授总结了翻译研究要从3个方面学习解构主义。

其一,学习解构主义首先要抓住他的创造性,或者说“重构性”的实质,而不是否定、破坏、拆解等表面特征。可以说,引入解构主义是西方翻译研究的重要转折,其后的文化建构派、目的论派、操控论派和诠释学派都是沿着这一思路形成的。如果我们没有正确了解它的实质,对于这些后现代理论的认识就只能浮于表面。

其二,我们要学习他们的思考问题的思维范式,即现象学的范式,而不仅仅是结构主义那种逻辑-数学范式。现象学范式不认为一切事物均有一种恒定的本质,而是认为现象即本质。它以想象与联想的方式,而不是以抽象与归纳的方法去思考事物,是通过想象与联想使不在场者与在场者综合融通,形成整体性。这种思维方式更适合于人文学科。虽然,翻译学属于综合学科,但翻译中的再创造是与这种想象与联想密不可分的。

其三,是学习解构主义思想中的开放性思维。多元的思维风格是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精髓之一。在这里,吕俊总结道,目前,我国翻译研究者在这一点上尚有欠缺,一旦学习了某种理论之后就认为这是唯一最正确的东西。翻译过程是多种因素决定的,包括不同译者主体与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因素,译文对象不同的因素,时间和空间的因素等等。所以,在翻译研究中,开放的思想方法和多元的思维风格是必不可少的。

3.解构主义翻译研究中应避免的几个倾向

总结了解构主义在中国翻译研究界的发展,吕俊总结了三个应该避免的倾向:

第一,不应把在解构过程中发现的潜意识变成显意识。潜意识是具有非理性性质的,我们的意志行为因此而压抑它。但是,在近年来的翻译研究中,却存在放纵潜意识,甚至将其作为一种意志行为来看待的极端倾向。

第二,不应把解构当成目的。解构主义是一种思想方法和破除一元论的武器,而不是一种目的或结果。对于翻译研究亦是如此,解构并非目的,目的是在拆解之后的重构。

第三,不应把非理性当成理性。解构主义揭示出,在翻译活动中存在的非理性因素并不是让我们因此去张扬和放纵。

二、实践哲学转向对于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

在哲学史上,有两种最为基本的哲学理路:一种实践哲学理路,另一种则为理论哲学理路。实践哲学认为理论思维为生活实践的一个构成部分,理论思维不能从根本上超出生活,不能在生活之外找到立足点,认为理论理性从属于实践理性。理论哲学则认为理论理性高于实践理性,可以超越于生活对象以及具体的实践活动。

吕俊总结道:目前,无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还是解构主义理论都没有很好的解决翻译学问题。其原因在于,它们依据的哲学都属于理论哲学,而不是实践哲学。理论哲学缺乏实践指向,而更偏重理性思维,它是一种理论思辨,缺乏实践指向。翻译学科的建立,其哲学基础必然是实践哲学而不是理论哲学,因为翻译活动是人类跨文化交际的实践性活动。

吕俊对马克思提出的实践哲学思想进行了重新审视,认为实践活动是全部理解和解释活动的基础,而且,一切理解和解释的内容也应指向实践活动,服务于实践活动。否则哲学就会失去意义。他认为:讨论理论哲学向实践哲学转向的目的,就是以马克思的实践诠释学思想为武器,来反思以往的翻译理论,并以此作为建构翻译学的哲学基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走出语言与观念的牢笼,才能摆脱与实践无关,甚至制造混乱的理论空谈。

哲学的实践转向对翻译研究的指导意义就在于,这一转向会使翻译研究发生一系列重大观念的变化,如翻译观、语言观、真理观、认识论、方法论及对翻译的评价标准等。以翻译观为例,哲学的实践转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走出原文与文本的对立关系,而且走出了观念性文本,开始从现实生活世界出发,从人类社会实践的角度来观察翻译活动,把它看成是一种人类交往实践的重要形式,是一种信息交流与共享,是一种文化间的互动性活动。

三、建构主义翻译学

自2001年起,吕俊教授开始了对建构主义翻译学的思考。建构主义翻译学的提出,是建立在其对我国翻译研究所经历的几次范式更替总结的基础上的。总结中,吕俊教授提出了翻译应该向实践哲学转向的观点。并以实践哲学为基础,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范式——建构主义翻译学。

吕俊将建构主义理论的特点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是一种社会、文化与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共同建构。第二,它强调在社会交往中的理性。第三,建构主义理论的相对主义立场。第四,建构主义强调语言的媒介作用与社会性,把它看成是联结人与人、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媒质工具。

建构主义翻译学首先是对翻译活动进行研究的理论性探讨。作为一种理论,他的首要功能是实现它的认识功能,即通过对这一理论的学习,是人们了解了翻译活动的本质。建构主义翻译学秉承了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精神,把翻译活动定位在对文化之间互动与交流,从而共同构建人类知识的宏伟目标上,而不是仅仅把翻译活动定义在语言转化,或文体间互动的问题上。它把注意力放在寻求文化间如何成功的进行知识的传播与交流,从而在不同文化与社会间形成共识,共同促进人类进步及进行不同文化间平等对话的原则与方法。

除了这一理论的理论功能方面,它还具有其实践功能和方法论功能。在这一点上,建构主义翻译学不同于解构主义范式的译学研究。建构主义翻译学采用了行为理论的语言观,从而不仅可以应用原来结构主义语言学中的合理部分,同时还把言语行为理论中的许多原则和方法(如语言学的原则和方法)用于具体的翻译实践,实现了从结构主义语言学范式的语义-句法模式转向为建构主义范式的语义-句法模式,如此等等。

四、小结

吕俊是国内少有的重点从哲学范畴研究哲学的学者。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他借鉴西方哲学理论,梳理了国内翻译研究范式的变更,提出了将翻译作为独立学科的观点。其理论成果在专著中均有所体现。自2001年起,开始研究建构主义翻译学。经历4年时间,从提出这一全新理念,到不断充实理论,证明其可行性,再到最后将这一理论著书出版。吕俊教授在其20多年的翻译研究中,他对翻译研究不断探索,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研究思路,取得了很大成就。其研究为后人开辟了新的研究视角。特别是建构主义翻译学的研究,在近年来日趋升温。

[1] 吕俊. 吕俊翻译学选论[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2] 吕俊. 翻译学——一个建构主义的视角[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 孙宁宁. 实践哲学转向对翻译研究的影响[J].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4] 郑海凌. 现象翻译与实在翻译——兼论翻译研究的若干新方向[J]. 中国翻译,2006,(1).

The Transition of Practical Philosophy in Lu Jun’s Translation and Constructivist Translatoloy

LIU Bei-chen, LIANG Qi

In the recent three decades, translation studies in China have made great breakthrough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ranslation and western translation introduction. Domestic translation methods have gradually diversified from the linguistic ways of western translation studies to a wide range of culture and philosophy research approach. This paper introduces Lu Jun’s theory since he is a representativ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philosophy.

domestic; translation theory; philosophy

H059

A

1008-7427(2012)09-0085-02

2012-07-13

作者刘北辰系沈阳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解构主义解构建构主义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计算机教育
还原
浅析解构主义的精神内涵以及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以山顶度假屋为例
解构“剧本杀”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重塑与解构
于强 保持真实,从生活中解构设计之美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彭涛形而上的现世解构
解构主义翻译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