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少年“儿尾”方言刍议

2012-08-15 00:49杨生顺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枣儿雀儿虫儿

杨生顺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8)

青海少年“儿尾”方言刍议

杨生顺

(青海广播电视大学,青海 西宁 810008)

青海“少年”是青海民间文学中璀璨闪耀的奇葩,其中的“儿尾”方言,常是一个独立的、自成音节的词尾。“儿尾”方言不仅有一字尾、二字尾、三字尾,更有独到的ABB尾。

青海;少年;儿尾

青海“少年”是青海民间文学中璀璨闪耀的奇葩,俗称西北之魂。其中的“儿尾”方言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杨子华先生在其《金瓶梅文化新解》一书中强调:《金瓶梅》大量地、娴熟地运用了具有杭州地方特色和风味的“儿尾”方言,在杭州方言中,“‘儿尾’方言的语用意义主要是指‘小’”,“在‘小称’之中一般还包含着‘爱称’”。这样的一种观点同样也适用于青海,青海的“儿尾”方言和杭州一样,常是一个独立的、自成音节的词尾,不仅有一字尾、二字尾、三字尾,更有独到的ABB尾。

一、一字尾

“儿”依附在一个单字的后面,与这个字共同组合成一个词语,并独立发音。

1.哥儿

上山的牛哥儿下山者来/下山了咂一口水来//出门的大身材回家者来/回家了看一趟我来//这首少年,前句表面上写“牛哥儿”,实际上具有双关语意,是爱与性的写照。通常情况下,青海的是父辈、长辈与年纪较大的人把年纪小的男孩子亲昵地叫“哥儿”。在元明清的江南文学作品中不乏此例。《金瓶梅词话》31回:“西门庆一面分咐后边:‘慢慢抱哥儿出来,休要唬着他。对你娘说,大舅、二舅在这里,和应二爹、谢爹要看一看。’月娘教奶子如意儿用红绫小被儿裹的紧紧的,送到卷棚角门首,玳安儿接抱到卷棚内。众人观看,官哥儿穿着大红缎毛衫儿,生的面白唇红,甚是富态,都夸奖不已。”西门庆有了儿子,又当了官,所以给儿子起了个小名叫“官哥儿”,这里的“哥儿”是父母亲对孩子的叫法。《红楼梦》29回:“那张道士出来迎接贾母,说道:‘前儿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也来得少,东西也很干净,我说请哥儿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这里的“哥儿”是指贾宝玉,是长辈对孩子的一种亲切叫法。

2.肉儿

豆儿圆来圆豆儿/没知道豆儿是滚的//肉儿尕来尕肉儿/没知道肉儿是哄的//这首少年中的“肉儿”只是热恋中的男子对所爱女子的称呼,另外,青海人也常将自己的孩子叫心肝、宝贝、肉儿之类。《金瓶梅词话》88回:“小肉儿,还说白道黑。他一个佛家之子,你也消受不的他这个问讯”与《红楼梦》28回:“薛蟠连忙自己打了一个嘴巴子,说道:‘没耳性,再不许说了。’云儿又说:‘女儿喜,情郎不舍还家里。女儿乐,住了箫管弄弦索。’说完,便唱道:豆蔻花开三月三,一个虫儿往里钻。钻了半日钻不进去,爬到花儿上打秋千。肉儿小心肝,我不开了你怎么钻?”《金瓶梅》与《红楼梦》中的“肉儿”属于青海的前一种称呼。《西游记》79回:“行者叫城里人家来认领小儿。当时传播,俱来各认出笼中之儿,欢欢喜喜,抱出叫哥哥,叫肉儿,跳的跳,笑的笑,都叫:‘扯住唐朝爷爷,到我家奉谢救儿之恩!’”,显然,这里的“肉儿”则属于青海方言中的后一种称谓。

3.画儿

三间的大房下九过庭/挂红灯/又贴了个新画儿了//阿哥我想下的不维人/你心疼/我眼热者没法儿了//这首少年中的“画儿”,与《金瓶梅》中“生的上画儿般模样儿”以及《西游记》14回:“茶毕,行者回头一看,见后壁上挂著一幅‘圯桥进履’的画儿”中的“画儿”如出一辙,“上画儿”即入画,是说人长得漂亮美丽,能画到画上去。

4.鸡儿

四更里月儿偏西照/架上的金鸡儿叫了//手儿里邀来嘴儿里叫/你走的时候儿到了//这首少年生动地描述了男女偷情后,在凌晨,女子催促阿哥尽快离开的场景,“金鸡儿”即大公鸡。《西游记》47回:“行者道:‘贤弟,常言道,鸡儿不吃无工之食。你我进门,感承盛斋,你还嚷吃不饱哩,怎么就不与人家救些患难?’”这里孙悟空用“鸡儿不吃无工之食”这一俗语责备八戒贪吃又不作报答,是非常贴切的。《金瓶梅词话》第28回:“‘你认的这鞋是谁的鞋?’西门庆道:‘我不知是谁的鞋。’妇人道:‘他还打张鸡儿哩,瞒着我黄猫黑尾,你干的好茧儿!’”“打张鸡儿”本身就是青海话,形象地展现了女人间的争宠夺爱,有力地攻击了西门庆的言行不一。《红楼梦》41回:“刘姥姥拿起箸来,只觉不听使,又说道:‘这里的鸡儿也俊,下的这蛋也小巧,怪俊的。我且肏攮一个。’众人方住了笑,听见这话又笑起来。”把刘姥姥叫幽默大师,其实一点儿都不为过,“鸡儿”都是她幽默的对象,“肏攮”一词虽粗俗,却也符合她作为一个农村妇女的艺术形象。

5.虫儿

蚂蚁虫儿两头大/长不大/长大呵秤斤数理//、长高虫儿上来了/柳树的尖儿上喊了//看了这两句少年,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蚂蚁是虫儿无疑,长高虫儿却是布谷鸟,为何叫“虫儿”呢?其实,青海的这样一种叫法与元明江南的叫法是吻合的。《西厢记诸宫调》卷一云:“虫蚁儿里多情的,鶯儿第一”,据凌景埏校注,“虫蚁儿”指“小的鸟雀和虫,也写作‘虫鷖’。”《红楼梦》31回中有“蠓虫儿”;《西游记》32回中孙悟空变作了“蟭蟟虫儿”和“啄木虫儿”。所谓的“蠓虫儿”和“蟭蟟虫儿”就是一种极小的虫子,而“啄木虫儿”却是啄木鸟,与青海的“长高虫儿”的叫法是完全一致。

6.雀儿

高墙园子里种白菜/墙头上有一对雀儿//这句少年中的“雀儿”是指对麻雀之类小鸟的统称,元明清江南亦同样称谓。《水浒传》73回:“数内一个庄客相了一回,认出道:‘有些像东村头会粘雀儿的王小二。’”《西游记》86回:“雀儿绵单,猢狲脚迹,油灼灼煎来只好吃。”《红楼梦》26回:“宝玉无精打采的,只得依他。晃出了房门,在回廊上调弄了一会雀儿;出至院外,顺着沁芳溪看了一会金鱼。”王小二所粘的雀儿显然不只是麻雀,而贾宝玉调弄的雀儿也肯定不是麻雀,而是类似于麻雀大小的小鸟,显然这与青海方言中的“雀儿”是一致的。

6.枣儿

三日三夜把眼哭坏/把核桃认成个枣儿//“枣儿”是青海方言。《西游记》73回蜈蚣精为了给蜘蛛精报仇,用枣儿毒害唐僧的事情可谓广为人知。《金瓶梅词话》7回:“妇人安排酒饭,与薛嫂儿正吃着,只见他姑娘家使个小厮安童,盒子里盛着四块黄米面枣儿糕、两块糖、几十个艾窝窝,就来问:‘曾受了那人家插定不曾?奶奶说来:这人家不嫁,待嫁甚人家。’”这里的“黄米面枣儿糕”显然不是儿化音,是较为典型的吴方言。《红楼梦》54回:”贾母道:‘我吃些清淡的罢。’凤姐儿忙道:‘也有枣儿熬的粳米粥,预备太太们吃斋的。’”这里的“枣儿”也同样是吴语方言。

二、二字尾

“儿”依附在两个字的词后面,与这个词共同组合成一个词语,并独立发音。

(一)AB尾

1.两口儿

皇上爷爷的金钱儿/早掉到石板缝里//没拜天地的两口儿/早跌在迷魂阵里//这首少年极具元明江南文化意味,“金钱”、“迷魂阵”都是性的象征。明代的《山歌》“便做到你使劲‘金钱’也,情愿与你唱杨花同到老”和《挂枝儿》“聪明人闯入迷魂阵,口说丢开罢,心里又心疼”便是例证。青海少年中的“两口儿”也同样在明代的江南小说中屡见不鲜,比如,《水浒传》39回:不瞒官人说,老身夫妻两口儿,姓宋,原是京师人。《西游记》9回:张氏道:“我身子不快,此时路上炎热,恐添疾病。你可这里赁间房屋,与我暂住。付些盘缠在此,你两口儿先上任去,候秋凉却来接我。”《金瓶梅》11回:“他两个倒好象两口儿。”

2.心肠儿

蓝桥蓝来蓝玉莲/蓝河里她担了水了//心肠儿好来人干散/人伙里我挑上你了//在青海方言中表达一个人心底如何,常用“心肠儿”这个词。吴方言亦不例外。《金瓶梅》有“原来你去,省的屈着你那心肠儿。”《红楼梦》亦有“也有说他两个心肠儿好的。”

3.蜜蜂儿

上山的老虎下山来/下山着吃一趟水来//阿哥是蜜蜂儿探花来/探花着看一趟你来//这里将阿哥比作了探花的蜜蜂儿,这在中国文学中是一种常见的艺术手法,但是主要区别却在“儿尾”上。《水浒传》3回:”鲁达道:‘我也是发了昏的。今儿我从榜文下一走,偏有一个蜜蜂儿往脸上一过,我一招手儿,偏被那做公的就看见了。……’”《西游记》58回:“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金瓶梅》8回:王婆在旁插口道:“大娘子你休怪大官人,他离城四十里见蜜蜂儿屙屎,出门交癞象拌了一交——原来觑远不觑近。”上述蜜蜂儿都是“儿尾”方言。

4.戒指儿

清泉边儿里担水来/柏木的勺子啦舀来/三环戒指儿拿上来/担水的路儿上等来//戒指是信物,在青海叫“戒指儿”,吴语方言中亦如此称谓。譬如:《金瓶梅》15回:“那潘金莲一径把白绫袄袖子儿搂着,显他那遍地金掏袖儿,露出那十指春葱来,带着六个金马镫戒指儿,探着半截身子,口中磕瓜子儿,把磕的瓜子皮儿都吐落在人身上,和玉楼两个嘻笑不止。”《喻世明言》第四卷:“小姐想起夜来音韵标格,一时间春心摇动,便将手指上一个金镶宝石戒指儿,褪将下来,付与碧云,分付道:‘你替我将这件物事,寄与阮三郎,将带他来见我一见,万不妨事。’”《红楼梦》32回:袭人感谢不尽,因笑道:“你前儿送你姐姐们的,我已得了,今儿你亲自又送来,可见是没忘了我。只这个就试出你来了。戒指儿能值多少,可见你的心真。”不论是“金马镫戒指儿”,还是 “金镶宝石戒指儿”,都是戒指的一种,上述戒指均为“儿尾”方言。

(二)AA尾

在青海还有一种特别的“AA+儿”结构的方言。如:青铜的烟瓶双穗儿/水罐着凉凉儿的//我就煨下你一个/心想着长长儿的//“凉凉儿”表示感觉,“长长儿”表示愿景,这里作者希望爱情能够天长地久,幸福美满。又如:尕妹是池中的白莲花/阿哥们远远儿瞅下//“远远儿”表示距离,是对暗恋心态的表白。再如:骆驼蓬叶叶儿龙爪子/蛋蛋儿好像是纽子//“叶叶儿”和“蛋蛋儿”都是青海独特的称谓方式,因为AA方言在青海非常丰富,如门门、桌桌、凳凳等等,而且这些方言后都可以附以“儿尾”。

三、三字尾

“儿”依附在三个字组成的词语后面,与这个词共同构成一个词语,并独立发音。

ABC尾。这种方言比较少,但也是存在的,少年:鸡蛋罐罐里舀油哩/小姊妹烙馍馍哩//层眼皮儿耀人哩/心疼着打罗罗哩//《西游记》50回:“说不了,后边跑来一个哈巴狗儿来,望着行者,汪汪地乱吠。”青海方言的“层眼皮儿”与《西游记》中的“哈巴狗儿”都属于同一种类型,有异曲同工之妙。

ABB尾。ABB方言在元明之际的江浙地区非常流行,通常用于文学描写中,起到渲染和烘托的作用。《金瓶梅》中就多次采用了这种艺术手法,文字生动、优美而传神。概括来讲,有写味觉的:水济济、涎邓邓、涩剌剌;有写颜色的:白馥馥、白生生、白晃晃、红点点、红馥馥、黄邓邓、黄洪洪、青旋旋、明晃晃、黑洞洞;有写感觉的:热突突、喜孜孜、暖烘烘、热烘烘、虚飘飘、闹哄哄、气狠狠;有写人物动作情状的:喘吁吁、气吼吼、醉曛曛、眼睁睁、齐臻臻、光油油、光溜溜、肥 、泪汪汪、赤条条、直挺挺、硬帮帮;有写声音的:轱碌碌;贬义的有:二来来(同“二百五”,不搭理人)、刷剌剌(东西质量差)。而上述的这些ABB方言同样也是青海方言,比较独到的是,青海的ABB方言也常以“儿”缀尾。有一首少年是这么唱的:清粼粼儿的长流水/当啷啷儿的淌了//热突突儿的离开了你/泪涟涟儿的想了//“清粼粼”是水之清澈,“当啷啷”是水之声音,此句是对美好的爱情生活的写照;“热突突”是离人之怀,“泪涟涟”则是思念之泪,这与上句的“长流水”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儿尾”方言的运用,则使描物言情美轮美奂、动人心扉。

四、小结

青海少年的“儿尾”方言是非常丰富的,与元明清的江南方言一样,常依附在某词后,单独发音,一方面起到了舒缓语气的作用,使语言变得更为轻柔;另一方面又能表意,如“肉儿尕来尕肉儿”,如果取消“儿尾”,方言就不通,意思就歪曲了。所以,未尝不可以说,青海的“儿尾”方言是元明吴语方言的传承与发展,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1] 杨子华. 金瓶梅文化新论[M]. 北京:金城出版社,2010.

[2] 钱乃荣. 上海方言[M]. 上海:文汇出版社,2007.

[3] 兰陵笑笑生. 金瓶梅词话[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4] 吴承恩. 西游记[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5] 施耐庵,罗贯中. 水浒传[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

[6] 曹雪芹,高鹗. 红楼梦[M].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H07

A

1008-7427(2012)09-0095-02

2012-06-09

作者系青海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猜你喜欢
枣儿雀儿虫儿
创意生活用品
谎言
秋风吹枣儿红
枣儿
嘻哈叫虫儿(3)
记忆中的美味
嘻哈叫虫儿(1)
鸟粪中"建筑师"
沙漠里的精灵
猴年话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