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背景下的中美戏剧教育之思

2012-08-15 00:49郭海洋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艺考戏剧艺术

郭海洋

(许昌学院 文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艺考”背景下的中美戏剧教育之思

郭海洋

(许昌学院 文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美国戏剧的历史不长,但在 20世纪初开始引起世界瞩目并一跃成为当今戏剧大国。今天,我们国家戏剧专业的设置数量和招生规模,大有赶超美国之势。通过两国戏剧教育的比较才能更好地凸显我国戏剧专业快速发展的一些特点,发现我国戏剧教育的差距和不足。

艺考;艺术教育;戏剧教育;通识戏剧课程

1 .戏剧专业趋“热”的冷思考

近年来,戏剧专业渐成热门,引来了数以万计的学生报考,个中缘由需要我们冷静分析和思考。首先,高校专业设置的自主性增强,2005—2011年每年新增专业都在1500个以上。而戏剧(编导)类专业的增长速度更是惊人,如果再加上独立学院和部分高职,这个数量就会更多了。其次,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传统专业纷纷转向。传统专业如中文、新闻、美术、计算机等在生源萎缩、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的情况下,纷纷谋求新的发展。戏剧影视等传媒专业因其灵活的实用性和实践性,成了传统专业调整发展方向的一致选择。再次,家长对热门专业的追捧,艺考的变相加分,编导(戏剧)类考试门槛较低,也成为戏剧专业急剧扩张的有力推手。戏剧专业有着不同于传统中文、新闻专业的特点,报考戏剧专业的学生,无论是从专业基础、学习动机、知识储备上,还是从对专业前景的认识、对未来职业的规划上,也都呈现出不同层次的认知。

2 .戏剧教育成为国家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

和美国相比,我国高等院校的戏剧教育起步较晚,特别是作为艺术素养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新世纪以后的事。美国戏剧的历史不长,但在20世纪初开始一跃成为戏剧大国,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与其戏剧教育的普及化有密切关系的。1923年美国耶鲁大学戏剧系的成立掀开了美国戏剧高等教育新的一页。随后的不到一百年里,美国大学戏剧系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国家戏剧院系的总和。[1]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现有一千多所大学(学院)设有戏剧系,其中有一百余所高校可以授予戏剧专业硕士学位,另外还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开设戏剧艺术类课程。[2]1987年美国制定了《国家戏剧教育研究计划》,列出戏剧与剧场艺术的范本,并按照年龄,详细制定了从幼儿园到十二年级6各阶段的戏剧教育目标。1994年,美国公布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以立法的形式把戏剧课程确立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随后,法国、英国、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也都在2000年左右制定了相关的政策法律。我国也在2001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明确把戏剧列为教学内容之一,与音乐、舞蹈、美术等学科相互支持,相互补充,构成整体的艺术学科体系,并且规定这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3 .戏剧教育从通识走向艺术的提升

对于戏剧课程的开发和培养,美国教育界有不同的主张:一种是职业化教育,类似于我们的“中戏”、“上戏”以培养专业的编剧、导演、演员为主;另一种则坦然面对绝大部分学生无法进入戏剧领域的现实,而主张实施通识教育。通识类戏剧教育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数量最多,有条件的学校独立设有戏剧系,其他则是作为附属于语言系或文学系的一个专业,还有一些与音乐、美术、舞蹈等专业一起设在艺术系内。这些学校的非职业教育,大都实施人文教育和戏剧教学并重的教学模式,这几乎成了美国戏剧教育的一个主要特色了。而我国普通大学开设戏剧专业才刚刚起步,所以在教育观念上还存在诸多误区:首先,把专业教学的定位设置在培养演员上,更多地倾向于表演专业;其次,大面积依托中文专业课程,认为戏剧是文学的一部分,以培养中文系学生的模式,进行专业教学。前者,过分强调职业化,认为戏剧就是演戏,就努力在表演教学上下功夫,这使得学生就业口径过窄,在戏剧市场不景气的当下,毕业生除了演员无业可求,无事可做;后者,忽视了戏剧的舞台特性,将戏剧的文学性直接等同于戏剧,使得戏剧专业的学生与中文专业学生并无二异。这两种极端的戏剧教育观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戏剧专业的发展。

4 .基础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戏剧素养

戏剧素养主要表现在进入专业之前对戏剧的接触和了解。我国学生在整个学龄阶段很少接触到戏剧演出,也很少观看戏剧演出,仅有的戏剧经验可能要向前推溯到幼儿园时期。我们调查了来自全国10个省区的300名高中生,包括农村、城镇、城市的各类中小学,近97%的学生中小学时期没有上过专门的戏剧类课程。中学课本收录的戏剧篇目也非常少,仅以河南现行的初中教材(人教版)为例:教材共六册,180课,共选各类文体221篇(首),但属于戏剧的仅有一篇《威尼斯商人》。而美国的戏剧教育活动从幼儿起就没有中断过,《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对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戏剧教育给予了原则性和具体的说明指导。它认为戏剧作为人类形象化和掩饰化世界的戏剧艺术,是儿童在生活中进行学习的方式之一,不仅是学生艺术学习的对象,更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技能。[3]美国高校基本都有比较完善的校园演剧传统,学校提供的剧场设施也是先进的和充足的。一年一度的戏剧演出季,无论从规模还是质量上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参与演出季的学生不仅是戏剧专业学生,更多的是全校学生,学生基本上担当了演出、导演、舞台设计等所有工作的重要角色。日常的演剧活动常常在一些小剧场里开展,学生称为 theater workshop,几乎每周都有。除此以外,美国的校园演剧还通常会走出学校,到社区或教堂公演,成为社区文化的组成部分。相对于这些,我国高校的校园演剧还都停留在社团自发层面,没有形成规模和传统。也常常由于人员、资金、场地等方面的困难,再加上没有专业教师的指导,数量和质量都难有保证。

5 .改革戏剧专业体制开阔就业前景

如今,戏剧界的不景气带来的是戏剧工作岗位的减少,正规的院团几乎不要毕业生。美国也存在同样的问题,据统计,美国戏剧专业毕业生只有大约3%会在戏剧影视界谋生。然而,他们明知道戏剧专业不能给他们带来工作,还是自愿选择了这个专业。这在我国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我们也是3%的就业率,我们的戏剧专业是否还能吸引那么多考生报考?如果高考艺考制度中没有对编导类的变相加分,我们的学生还会不不选择戏剧专业?是什么让美国的大学生可以如此不必关注就业率而义无反顾地投身戏剧?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更深地从戏剧教育的理念与方式、体制与设施上寻找答案。许多美国高校非常注重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了许多交叉学科的内容,以期学生能在与戏剧相关的领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或者帮助学生能够在非戏剧领域更好地运用戏剧技巧。学生一般前两年不分专业,第三年才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志向选择专业。在前两年中,学校开设了许多戏剧类的通识课程,由于学生在中学时都有着良好的戏剧基础,对演出也非常感兴趣,所以,选修的同学非常多。大三时,选择戏剧作为专业的学生会相对少一些,但这绝不会影响绝大多数同同学会依然是戏剧的爱好者。另一种情况是,从一开始就攻读戏剧专业的学生还可以辅修第二专业,所以一个戏剧专业毕业生往往同时也可能是会计、法律、医科类的毕业生。同样恶劣的就业环境,美国学生是有准备的;而我国绝多数院校的学生一经高考填报志愿选择完专业后是很难再更改,也很少有高校能够提供辅修第二专业的机会。

[1] 孙惠柱. 高等戏剧教育的两种模式及其前景[J]. 戏剧艺术,2004,(1).

[2] 邢建军. 美国戏剧高等教育考察记[J]. 戏剧,2003,(3).

[3] 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J]. 刘沛,译. 舞蹈,2002,(2).

G423.04

A

1008-7427(2012)09-0115-01

2012-06-28

猜你喜欢
艺考戏剧艺术
有趣的戏剧课
我的艺考之路:播音,想说爱你不容易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Creative Cram
纸的艺术
戏剧类
杜绝艺考腐败案从制度设计开始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