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定位

2012-08-15 00:49文显平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2年9期
关键词:工科行政院校

文显平

(1.重庆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 400054;2.中央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

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新定位

文显平

(1.重庆理工大学 人文学院,重庆 400054;2.中央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

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面临很多的问题。这需要结合工科院校自身的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寻求具有一定特色的行政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赋予其新的定位。

工科院校;行政管理;新定位

一、工科院校发展行政管理专业的必要性分析

1.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国家和社会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高层次人才不仅应当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拥有广博的人文知识。在工科院校中开设行政管理专业,在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行政管理人才方面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基础优势,工科的发展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与课题研究以至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2.适应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领域宽泛,除工业经济之外,各省市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各领域也需要具有基本管理知识和技能的行政管理人才。企业、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尤其需要综合应用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是许多用人单位看重的主要因素。

3.适应工科院校发展趋势的需要

在当下,人们已有目共睹,并形成一定的共识:当前各学科交叉、文理科渗透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工科大学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已不是一种点缀,而是一种必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新的历史时期,许多理工科背景的高等院校都提出建设综合性大学的新要求,没有文科的适当发展,综合性大学就是一句空话。加强文科建设,有利于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推动综合化进程。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目标,走综合化发展的道路,以顺应潮流。

二、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处于“豆芽”学科的地位

工科院校向来存在着“重理轻文”的传统。这种传统不仅包括学校领导、老师还包括学生对文科类专业的不重视,不认可。目前工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基础较差,培养经费过少,必要的教学设施落后,图书资料和实践基地还尚未完全建立。无法满足行政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需要。

2.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模式忽视社会需求

一个学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质量如何,主要看毕业生能否很好地适应国家、社会、市场的需求。近些年对工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的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并没有从事与其专业有关的工作。究其原因,学校的培养模式并没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不准确,人才的培养模式相对单一。没有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培养模式,也就是说,学校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脱节,学校并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管理人才。导致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并没有发挥专业优势,很好地从事与其专业相关的工作,而让相当一部分同学被迫放弃自己的专业特长而选择从事其他的行业。

3.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滞后于整体学科建设

工科院校文科类专业不受重视,文科类专业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学方法单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陈旧,行政管理专业也往往把自己定位于可有可无的地位,并没有相对独立的学术和学科地位。学校引进的专业教师大都是从政治学和社科专业发展而来的,因此,其知识结构中政治理论知识所占比例很大,而其他学科知识,特别是经济学知识相对欠缺。并且学校在安排教师进修培训、出国调研方面都侧重偏向于理工科,文科类教师向外界学习交流提升的机会就相对比较少。科研能力相对理工科来说也处于劣势。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没有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没有认真反思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另外,行政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课程设置老化、陈旧、课程内容交叉、重复,重理论、轻实践,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学科理论基础薄弱,学科视野狭窄,未能跟上国外学科发展的步伐。

4.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相当薄弱

行政管理专业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专业,这就要求在人才的培养方面,既要注重理论的传授,更要重视实践教学。目前的工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都设有实践环节。尽管如此,但在实践环节存在的问题还是相当多的。首先学生实习经费过少,实习时间很短,很多实习流于形式。学生实习的形式一般仅限于参观、听讲座,看录像资料、讨论,写实习报告等形式,并没有真正进入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流程;其次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困难。目前,专业学生的实习都是靠二级学院自己解决,联系的单位范围有限,很多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受实习学生,有的即便是和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建立联系,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大部分都是走走过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的锻炼,对管理流程也仅限于书本上的知识。

5.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国行政管理专业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恢复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至20世纪末,全国从事行政管理专业本科以上教育的普通高校至少有40多所[1],进入21世纪后,行政管理类专业本科高校更有雨后春笋之势。至今,全国开设行政管理专业的学校达到几百所,因此,行政管理专业竞争是相当激励的,如果没有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就很难在这个领域生存和发展下去。如果只是简单照搬文科院校的行政管理专业模式,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就没有出路。

三、工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由于受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每所学校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学习和借鉴别的院校成功的经验是条捷径,但是重点还应立足于自身的发展,结合本地区的经济水平和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学校自己的办学特色。

1.面向社会需要,培养社会需要的管理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管理人才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个培养任务大部分由教育来完成,而“教育必须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服务”。所以,当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就必须对它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主要的措施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方案与人才培养途径进行合理的调整,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行政管理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机构中从事公共行政事务管理或公共服务的管理者、领导者、政策分析人才、高级职员以及从事研究和教学的理论工作者。因此,培养对象应该具备深层管理理论知识及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对管理人才的要求,已经从传统社会依靠行政人员的经验和悟性转向现代社会依靠专业的应用性人才。社会需求已经发生转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就应以这个转变为参照基准,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的培养目标、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方法

要实现行政管理专业由传统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以及提高教学质量,师资水平是关键,行政管理专业最终的发展要靠广大教师的努力。因此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适应于新型行政管理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可以采取“引进”、“培养”、“聘请”等措施:一是引进。即引进新的师资力量。尤其是注意在国内外获得博士学位的新教师,在人才引进中特别注意防止近亲繁殖;二是培养。即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资助中青年教师赴国内外名校进修,从而提高教师的素质,改善知识结构;三是聘任。即聘任国内外、校内外的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来授课,聘请客座教授,旨在提升学生的专业学术水平和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2]。学校还应尽可能与国外的大学建立各种学术交流关系。邀请国外学者到学校授课或开专题讲座,这既加强了师资力量,又拓展了学术交流渠道。另外,教师职称评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应给予文科一些优惠和支持政策。为巩固教研成果,行政管理专业教师还可以自编或自著大部分主干课和主要必修课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行政管理专业由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还要求更新教学方式。在国外,像美国管理学科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式是案例教学法,辅之以理论讲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和实习等。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接触大量的现实的或虚拟的案例,学习和积累实际的管理经验,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实现行政管理专业由传统学术型向应用型的转变就要全面推行以案例教学法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改革,建设高水平的案例教学室和案例实验室,为教学方式改革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

3.改革教学体系及课程内容,使之科学合理

进行教学体系及课程内容改革,首先就应积极进行教学理论体系创新,大量增加公共管理的跨学科、前沿性和应用性课程及教学内容,塑造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定位的新形象。改造行政管理专业旧的课程体系。对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与修订,及时删除或合并过时、交叉、重复、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的课程及教学内容。大量增加作为学科新基础或反映学科前沿和实践性、应用性强的课程。调整专业课、基础课、学科基础课比例,适当加大专业课程比例,根据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特点,适当进行方向性培养,选修课的设置具有一定灵活性,以应用型特色课程为主。比如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有个重要的就业渠道就是进入政府部门,那参加公务员考试就是一个必要的环节,选修课中就可以开设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与申论课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综合能力。行政管理学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分析能力等。在课程设置中都要充分考虑这些需要,形成一个较好反映行政管理学科发展现状,有较强的综合性、应用性,较完整合理的行政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4.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公共事业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以培养学生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能力为出发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外,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增长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在实践教学方面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加强案例教学。根据每门课程的教学目的,选择一些经典的案例进行教学,给学生传授实践经验,还可以组织学生结合案例进行探究式学习,这样既可以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也让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提高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随着高校扩招,各高校近几年引进许多青年教师,大部分青年教师自身缺乏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应该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公共事业单位第一线去,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实践教学能力。第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要重视校内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例如建设电子政务实验室、模拟一站式服务大厅、统计实验室等;要选择部分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和他们搞好合作,建立校外教学实习基地;要重视学生的实习环节,可以考虑让学生挂职锻炼参加社会实践的新路子,实行毕业班,大四学生到实习单位顶岗上班、挂职锻炼一学期。

5.从自身实际出发,发挥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

所谓特色,即“事物所表现的独特色彩、风格等”。它所追求的就是别人所没有的,因此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有特色才有竞争力。这对于专业的生存与发展来说,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专业是否有特色是培养的学生能否在人才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关键。毕业生在知识、能力、素质方面具有某些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在人才市场上就能占有一席之地。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专业的价值越来越偏重于社会的认可。所以我们专业的开展必须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因而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我们不能一味与重点大学比规格,比实力,而只能求新,求特色。应当以自身的学科优势,扬长避短,走文理结合的道路,努力做到文理渗透,综合创新。正好依托工科的背景,让学生具备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使重应用、动手能力强的特色得到更好的发展。以特色求生存求发展,围绕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与专业教学的融合,建立具有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的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道路。

[1] 薛澜,彭宗超. 历史、现状与未来:中国行政管理教育发展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0,(12).

[2] 杨述厚,等. 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6,(6).

G423.07

A

1008-7427(2012)09-0122-02

2012-03-07

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项目“理工科大学培养行政管理专业人才的模式探析”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0013。作者系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学院行政管理教研室讲师,中央民族大学2011届民族政治学博士。

猜你喜欢
工科行政院校
行政学人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工科概率统计教材中引入Matlab工具的探讨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