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英美政治性新闻报道的批判性语篇分析

2012-08-15 00:43魏红华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政治性英美批判性

魏红华

(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河北保定 071003)

对英美政治性新闻报道的批判性语篇分析

魏红华

(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河北保定 071003)

采用批判性语篇分析方法,从互文性和语法两个方面针对两篇英美政治性新闻报道进行分析,通过批判性手段揭示语篇中隐含的意识形态意义,并解释其存在的社会条件和在权力斗争中的作用。

批判性语篇分析;意识形态;英美政治性新闻

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纷纷通过大众媒体传递信息,由于媒体所处的立场各不相同,要读懂各种新闻报道蕴含的意图并非易事。首先,新闻报道中含义偏激和色彩强烈的词汇出现频率越来越低;其次,在客观公正的外衣下,媒体的宣传更具有隐蔽性。然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媒体为不同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服务的本质是不变的。本文采用批判性语篇分析方法对英美政治性新闻报道进行分析,主要目的在于通过批判性手段揭示语言形式背后蕴含的意识形态,以及意识形态和语篇如何为不同的权力集团服务,以便读者透过语言表象了解其真实意图及深层社会背景。

一、新闻、意识形态与批判性语篇分析

批判性语篇分析认为意识形态与话语有密切的关系。语言是审视、研究意识形态的重要途径;反过来,语言形式也可以通过意识形态得到阐释。批判性语篇分析的研究目的就在于透过意识形态等方面的遮蔽,在广泛的社会文化生活过程中重现、诠释和解读文本与话语的真实意义,揭示各种文本和话语是如何服务于各种意识形态利益的。[1]81-86

批判性语篇分析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语言分析中研究话语、意识形态、权力和社会的关系;着重分析人们生成的符号,比如词、短语、句子等,以及人们交流的意义之间的关系。分析语篇中的意识形态是为了分析语言是怎样被用于为权力关系和权力斗争服务。批判性语篇分析不仅考察意义,更关注意义产生中的权力渗透;谁控制了再现话语的权力和手段,谁就决定了意义。

新闻是一种再现的话语,它并非一种自然透明的媒介,而是在语言的外壳下起操纵作用的社会化意识形态的反映。对新闻话语的分析,就是揭示那些没有被直接言明的、不易被读者察觉的权力、价值观、意识形态等,以及这些是如何通过语言被隐蔽表达的。

二、对英美政治性新闻语篇的批判性分析

学者们用不同的方法对新闻语篇意识形态进行研究。批判性语篇分析在语言学上主要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分析手段,同时结合其他语言学理论中使用的概念和方法,特别注意运用词语选择、及物系统情态、转换等分析工具。本文从词汇选择、语法两个方面来探索意识形态与话语实践的关系。

1.词汇选择

词汇是意识形态核心部分。语篇对人和事件的描述主要通过词汇的选择来实现,因此,对词汇的选择影响着人们对于事件的理解。具有不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作者会选择不同的词汇来表达他们的经验世界。梵·迪克指出:“词汇选择是新闻语篇中的重要方面,通过它隐含的意识形态和观点可以得到再现”。因此,通过研究语篇中词汇的选择可以了解隐藏在语篇背后的意识形态和作者的立场、观点。[2]16

本文从2012年3月7日BBC官方网站的一则题为Six UK soldiers killed in Afghanistan explosion的报道中选取了部分文字,就其中的词汇选择及其所凸显的政治立场进行分析。

1)Prime Minister David Cameron said it was a“desperately sad day for our country”.

2)“Every death and every injury reminds us of the human cost paid by our armed forces to keep our country safe,”he said.

3)…said the timetable for withdrawal remained on track despite this“cowardly attack”.

4)“The courage,fortitude and determination of those servicemen and women currently in Helmand is inspirational,”he said.

5)The number of British military deaths in Afghanistan since 2001is now 404.

文中对于英国士兵死亡分别用了“desperately sad,keep our country safe,courage,fortitude and determination,inspirational”等这些积极意义的词汇。六位勇敢的士兵在阿富汗战场“为了保卫我们国家的安全”死亡,使得国人感到“极度悲痛”,他们的“勇气,刚毅,果敢”是“鼓舞人心的”。而相对来说,对于阿富汗方面的选词就是“cowardly attack,worst enemy attack”,即“懦弱,最糟糕的敌对性攻击”这些贬低意味极鲜明的消极词语。这些词汇的使用,会给读者营造这样一个印象:英国士兵充满正义,勇敢无畏的为了捍卫自己祖国的安宁而牺牲;而造成这场惨剧的是“懦弱无能、野蛮粗暴的”阿富汗人,这次“袭击”使得自战争以来英国士兵在阿富汗的死亡人数达到了“404”人。然而,关于英国士兵为什么要在阿富汗的领土“keep our country safe”,为什么自战争以来阿富汗人受到的伤害及死亡人数报道只字未提?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偏概全的报道树立了英方的积极形象,贬低了阿富汗的形象。

2.互文性

互文性是语篇结构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涉及一种语篇方式与其他语篇方式的互相影响与依赖的互动关系。在语篇分析层面,Fairclough使用“话语描述”来强调文本的语言描写。话语描述按是否使用引号,又分为直接的和间接的话语描述。人们认为,直接话语使用了被报道者的准确用词,更加客观准确,增加了报道的真实感;而在间接话语中,引号被取消了,所使用的动词、时态等成为体现作者观点的东西。但是,绝对的客观报道是不存在的。引用谁的、什么话和怎样引用,与报道者的价值取向有着密切关系。报道者的声音很可能支配或故意扭曲被报道者的声音。

本文从2012年1月31日CNN官网的一则题为CNN crew detained amid Chinese Tibet crackdown的报道选取了部分文字,以此为例来分析语篇中的互文性。

1)The monks tell us they are verbally abused and harassed by police,pushed to breaking point.

3)For the Chinese government,though,these are…part of what they call a“splittist”element.

4)“We want to go but we cannot,you can see all the security out there.Wherever you go,they see you.We cannot go anywhere,”he says.

在这篇关于藏区骚乱的报道中,为显示其“客观真实性”,记者多处直接或间接地引用某些藏人的话语:从1、2句的间接引语中,读者会看到“受到警察的辱骂及骚扰”,“被逼迫到了崩溃的边缘”,“收到了威胁电话”。从句4的直接引语中,读者会看到“想离开但不能”、“不管你到哪儿,他们都看着你”。串联这些言辞,读者可以获得这样一个信息:藏人受到警方的“辱骂及骚扰”“控制”甚至“威胁”。这样的引用,无疑把骚乱中的藏人放到了一个“弱者”的位置:没有自由,没有人权;而把中国政府摆在了“强权”的位置。报道中关于中国方面对事件的解释和驳斥的引语极少,而且使用了消极的转述动词,如3)中引用了中国政府的部分言辞,但却是以“他们所谓的‘分裂分子’”这种形式出现。这不但没有给中国政府以正面形象,反而会更加引人质疑,加深了中国政府在西方的负面形象。

三、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媒体运用语言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从而达到权利控制的目的。批判性语篇分析用批评性观点分析和解释语篇的生成、内部结构和整体组织,通过表面的语言形式揭示隐含的语言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以及统治阶层如何运用语言实施意识形态的控制和维护自己的权势,从而培养读者的批评语言意识。

[1]王攀峰.批判性话语分析:当代教育研究的一个新视角[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2]于垚.《纽约时报》涉华消费品安全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0.

[3]Caroline Wyatt.Six UK soldiers killed in Afghanistan explosion[EB/OL].(2012-03-07)[2012-03-36].http://www.bbc.co.uk/news/uk-17282903.

[4]Stan Grant.CNN crew detained amid Chinese Tibet crackdown[EB/OL].(2012-01-31)[2012-03-26]http://edition.cnn.com/2012/01/30/world/asia/china-arrest-grant/index.html.

threatening phone calls.

G212.2

A

1671-8275(2012)04-0078-02

2012-07-06

魏红华(1977-),女,回族,河北易县人,河北省保定市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白 波

猜你喜欢
政治性英美批判性
把牢信访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探讨樋口一叶作品中的批判性——以《青梅竹马》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翻译的政治性与有效性
Onemoretime:comingandgoingLiuYu英美电影与英美文学的互动发展研究
当前大众文化审丑异化的批判性解读
A Precritical Analysis of the PoemThe Passionate Shepherd to His Love by Marlowe
网络政治参与与传统政治性理的转变
英美文化差异对英美文学评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