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2012-08-15 00:43刘永辉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社团大学生能力

刘永辉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自我管理视域下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研究

刘永辉

(山东工商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学生社团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载体。然而目前高校学生社团存在一些发展瓶颈,高校学生工作者应从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视域下,规范社团管理制度、创新社团发展思路、逐步打造精品活动,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学生社团;自我管理;建设;精品活动

自我管理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方向。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适应社会形势发展、开发自身潜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学生社团是由具有共同志趣的学生自愿组织的能够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的学生团体,因其相对自由的环境、相对灵活的管理,成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载体。学生社团以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为主线,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加强自我管理、促进自我激励、培养团队精神、提升专业技能、实践创新理念的良好平台。

一、社团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载体

实践证明,高校积极引导并大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对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团活动有利于增强学生自我管理意识

学生社团以学生自治管理为主,通过参加各项活动,使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从而主动加强自我约束,养成守时守信的良好品质。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对社团组织产生了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培育了他们的自主精神、独立品格。社团活动还可以加深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广大学生知识、技能、能力的塑造和思想道德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社团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技能,完善知识

学生社团能使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激发思想、熏陶品格、发展个性,巩固、深化、扩展课堂所学内容,而且特别注重知识的转化、运用和创新。学生社团活动比课堂教学更灵活、更丰富,更注重实践性,弥补了课堂教学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种种不足,真正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尤其是学术科技类社团组织的实践性活动,可促使学生主动的、有目的的学习,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在实践中。例如我校的“智能车俱乐部”、“电子设计工作室”等。学生因为兴趣相同而聚在一起,在自己的协会里,就更能主动地钻研,相互交流,通过一项项工作或者比赛,提高动手能力,完善知识结构。

(三)社团活动有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

大学本身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桥梁,而学生社团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是学生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的窗口。是学生融入社会前一个很好的锻炼,更是学生适应社会、促进社会意识形成的催化剂。学生加入学生社团后,随着集体活动的开展,锻炼了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积累了解决日常事务的经验。同时,通过在活动中的对比,逐步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给自己正确定位,做到自我完善,更好地发展自己。所以说社团活动为学生架起了一座进一步认识社会、服务社会、塑造社会形象的桥梁。

二、创新社团理念,规范社团管理制度,加强学生自我管理

(一)制定规范的、科学的社团管理方案

1.强调社团文化建设。社团应建立并完善自己的理念、品牌等社团文化。只有拥有自己的文化,社团才会变得深厚、有底蕴,才会拥有更大的感召力和鼓舞力。社团应将自己的理念融合到活动中,让每一个社团成员都认同并积极维护自己的社团文化。

2.规范奖惩制度。管理社团应该像管理企业一样,需要建立一个科学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只有建立奖惩机制,才能在社团的日常管理中,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奖惩有序。高校要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定期检查并指导。

3.规范社团财务制度。财务管理一直是学生关注的焦点,也是社团干部的工作难点。由于缺少规范的财务管理指导,很多社团干部都有在活动中垫付资金、算不明白账目、引起猜疑的经历。因此规范社团财务工作制度,引导学生规范财务报销、使用,对社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每个社团都应拥有自己正式的财务报表,按学期报送社团联合会监审部,这样也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资金运作管理能力。

(二)加强对社团干部管理能力的培训、引导及监督

如果学生不能很好的理解与应用,管理条例再合理也不能发挥作用。所以加大对社团干部管理能力的培训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1.建立社团负责人培训长效机制。学校应该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每年新任的社团负责人开办管理培训,从思想理念、管理方法、财务知识等多方面给予指导,让学生负责人能真正领悟管理条例的意义并掌握开展活动的方法与技巧,为社团正常有序的开展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建立社团负责人考核监督机制。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己的社团,由学生自己管理。一个社团从成立到发展壮大,凝聚了很多届会员的心血,有时候却会因为某一届负责人的偏差导致其衰败甚至消失,主要原因在于缺少监督机制。所以,建立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监督机制,从负责人上任开始,定期举行负责人测评及社团成员评议,能促使学生社团负责人注重提升管理能力,尽心为社团工作。

三、充分运用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引导社团长期发展

社团不是某几个学生心血来潮的产物,不能随着学生的毕业消失,只有长期发展并不断加强的社团才能给学生提供实现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

(一)强化团队精神

每一个学生社团,都应该努力保持社团的连续性,既要注重眼前,更要注重长远。要想使社团长期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让社团每一个成员都意识到社团是个属于大家的团队,不是单纯的个人的表演天地。大家的努力方向,除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还有社团整体的进步与发展,这样才能保证社团长期的良性的发展趋势。社团在自身建设与管理上要特别注意加强对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培养,树立“一家人”的理念,使广大社员特别是骨干成员有荣誉感和归属感。

(二)建全社团档案

任何一个组织的发展都离不开历史的积累。所以,社团发展的每一步都应该留下完整的资料,既可以成为制定下一步工作的依据,也是社团本身文化积淀的见证。所以,重视社团活动资料的完善与保存,是社团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工作。学校应该尽可能的提供固定的社团办公室,让社团资料有固定的存档场所。

(三)重视新老传承

应该重视对社团新老成员的衔接和传统的承袭。社团工作中,可引进学长制,每一位社团负责人按照个人兴趣分工,分别带领新成员进行学习工作。学长对自己带领的学弟学妹应给与细心指导,也可以适当进行交流与交换。以新成员技能的提高程度作为对负责人考核的重要项目,新老成员学习能力的提高,也将促进社团的发展与传承。总之,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在一届又一届的传承中,努力探索新模式,使得社团长期健康的发展。

四、打造精品学术社团

大部分学生参加社团的目的是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因此引导学生打造精品学术社团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重要途径。

(一)社团指导专业化

1.强化指导老师的作用。要想让学术社团上层次,就少不了专业化的指导。因此社团干部必须加强与指导老师的沟通协调;高校也可以尝试将“导师制”引入到社团活动中,在社团活动中进行专业技术方面的指导。

2.肯定指导教师的成绩。学校应把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辛勤工作记入其工作量中,并对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予以奖励。在学校高度重视、积极扶持、正确引导下,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学生社团一定能够成为校园学风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

(二)用比赛促进学术社团的发展

抓住年轻人争强好胜的心理,提升学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组成以参加学术比赛为目的的学术社团。比如,为了参加电子设计大赛、网页大赛、数学建模等比赛,可成立相关的学术社团,聘请专业的老师指导。社团在统一的目标下,形成了科学的梯形成员结构,低年级的学生作为辅助队员,为高年级的同学完成一些基础工作,同时参与高年级同学的讨论、学习。高年级的学生作为主要参赛队员负责项目开发、研制。特别是有作品获奖后,将会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劲头,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社团的开放式发展,将极大地引导、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对广大学生的知识,兴趣,爱好,能力的提升和思想道德的修养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促进作用。

[1]张瑞强,杨贵明,贾金才,杜磊,冯晨静.强化学生组织在素质教育中的载体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2]李凤威,胡移山,范林海,高维权,李志强.辽宁省高校大学生社团活动的现状与对策[J].现代教育管理,2012(3).

[3]周志荣.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创新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2006(6).

[4]杨亚军.大学生社团的运作和管理[J].教育评论,2004(1).

[5]陈莉.加强改进社团建设 拓展素质教育空间[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

G645

A

1671-8275(2012)04-0096-02

2012-05-25

本文系2011年度山东工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项目“‘教学与就业实习基地’建设长效机制研究”(项目标号:2011QN14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刘永辉(1979-),男,河南新密人,山东工商学院信电学院团总支书记,讲师,硕士,山东省大学生社团工作研究基地课题组成员。

责任编辑:之 者

猜你喜欢
社团大学生能力
缤纷社团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大学生之歌
K-BOT拼插社团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