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小学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2012-08-15 00:43马媛媛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4期
关键词:劳动小学生家长

马媛媛

(1.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亳州 236800;2.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我国小学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马媛媛1,2

(1.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亳州 236800;2.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安徽淮北 235000)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能力,所以要加强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现状;原因;对策

古人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假如孩子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无法料理,他又怎能在走上社会之后,井井有条地处理纷繁复杂的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呢?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1]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依赖别人,能够自我服务。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衣物和床铺、自己吃饭、做好自我卫生等。这种能力是一个人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能力。

一、我国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现状

在我国,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普遍较低。很多孩子连日常生活中许多力所能及的小事都做不好,如早上不能按时起床,穿衣、洗脸需大人帮忙、反复催促;端茶倒水、添饭拿菜要父母服侍;整理物品、打扫卫生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经常见到学校值日时,家长打扫卫生,孩子成了“旁观者”;放学时,大人背着书包,孩子成了“甩手老板”;家长工作忙,没顾上做饭,孩子就会大发脾气;大人一天不在家,孩子就会无所适从等。

我们曾对小学生做过随机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有75%的学生要父母替自己整理书包,63%的学生不会叠被子,42%的学生没有主动刷牙的习惯,69%的学生从来没在家打扫过卫生……同时也有其他很多的调查数据能表明这一问题,如上海市宝山县曾对500名小学生进行过调查,低年级的学生97%有不会整理书包。天津市也对1500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52%的学生每天由家长代为整理学习生活用品,79%的学生生活、学习离开家长就束手无策。[2]我国少年儿童劳动观念日趋淡化,每天平均参加劳动(包括家务)时间仅0.2小时。[3]

由此可见,我国小学儿童的自理能力相当缺乏,事事依赖大人,这必然为孩子今后的成长与成才带来不良影响。

二、我国小学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观察、分析,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儿童自理能力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家长的原因。孩子不会照顾自己与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4-2-1”结构的家庭越来越多,一个孩子享受着6位长辈无微不至的照顾,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在这种家庭教育环境之下,孩子对父母、家庭过度依赖,自然缺少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多父母也经常抱怨孩子自理能力太差,但在生活中又时常对孩子说:只要你把成绩搞好了,什么都不用你做。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爱护孩子、对孩子负责,却从未认真思考过孩子一生的可持续发展到底需要什么。长此以往,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依赖性却越来越强。

儿童自身的原因。自出生起,孩子就享受着来自父母及其他长辈全方位的关爱,甚至是溺爱。他们将长辈为自己所做的一切看作是理所应当,自然他们的惰性、依赖心理越来越强。其实,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也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可就是不愿意去克服,也不积极培养自理能力。甚至少数同学认为身边父母环绕,替自己打点一切是值得骄傲的事情,错误地认为只有这样做父母才是真的爱自己。

学校的原因。200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从此我国的基础教育开始步入素质教育阶段。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学校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试教育仍切实存在,很多学校为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连学生的休息时间都挤占了。老师们每天苦口婆心给学生讲的是学习态度、学习方法、解题技巧,而对学生劳动观念和自理能力的培养比较忽视。长此以往,学生们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观点:我们的任务就是学习,其他一切都是父母和老师的事。此外,由于我国的小学教育以走读为主,学生在校的时间很短,还基本是在课堂上,生活方面的事情大多在家庭中进行,所以很多老师认为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应该是家长的责任,老师没机会也没必要对学生进行自理能力的培养。

三、解决我国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缺乏的几点对策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社会,要想让孩子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从小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显然是十分重要的。

我国大多小学生是走读,所以在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家长要做的工作会更多一些,但是单纯依靠家长是不够的,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小学生有着非常强的向师性,老师如能给予思想上的正确引导,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劳动观念。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相信孩子,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以积极语言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从而促使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具体来说,家长可采取以下方法,促进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

(一)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

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观念,首先要培养孩子劳动的兴趣。孩子常常喜欢帮父母做些小事,得到表扬后显得异常兴奋,这时父母应加以鼓励,使孩子感到自己做的对,高兴地坚持下去,劳动就由无意识的模仿变成有意识的自觉行为。

其次,让孩子懂得劳动最光荣。父母可经常给孩子讲述一些劳动带给人们的方便和快乐,如:没有人耕作,人们将没有食物;没有人打扫卫生,城市就不会干净;没有人建筑高楼大厦,人们将无处栖身等。要让孩子懂得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这样孩子会逐渐认识到,劳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此愿意参加到劳动中来。

再次,让孩子懂得尊重劳动成果。爱劳动的一个重要体现是尊重自己及别人的劳动成果。父母带孩子外出时,应告诉他们身边的劳动者是很辛苦的。在家里,要让孩子学会尊重自己和家人的劳动,如不要弄乱叠好的衣服、整理好的床铺及擦干净的地面等。

(二)帮助孩子,不要代替孩子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做父母的最好只有一只手”。父母不要总替孩子做这做那,孩子只有通过独立做事,才能体验到各种感情,这种感情与别人代替他们或强迫他们做是大不一样的[4]。父母代替孩子做事,不仅不会给孩子带来幸福,相反,孩子会因失去自己做事的机会而苦恼。他们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也体会不到失败的痛苦,[4]这对孩子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家长应该指导孩子自己去做,去克服困难,这样才能使他们早日获得独立生活的能力。

当孩子做不好时父母不要心急,既不要马上替他做,更不能轻易责怪他,以防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对一些略有难度的事情,父母要给予孩子指导。如父母要孩子洗衣服,就要教孩子洗衣服的技能:先将衣服按颜色分类,再处理污垢,测量洗衣粉的用量,操作洗衣机等。父母应注意示范,教会孩子劳动程序。孩子只有掌握了劳动技能,他才会愿意去做。

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更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责任心。

总之,凡是孩子自己能办的事都要让他自己去尝试,孩子学会了自己照顾自己,具备了生活自理能力,就摆脱了成人的照顾,向自主迈出了一大步。[4]

(三)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父母要从小开始培养孩子自立、自主的精神,孩子的生活中能自己做的事情,就都让孩子自己来做,还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整理自己的玩具、打扫自己的房间、洗碗、拖地等。

父母最好每天给孩子安排一定量的劳动。一般来说,小学生每天半小时左右,具体可根据孩子的时间灵活调整。当然劳动的内容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决定,从简单到复杂逐渐过渡,切不可开始就让孩子做难度较大的劳动。在安排孩子劳动时,父母应注意搭配,让孩子所做的事情按一定的时间轮流替换,这样孩子才能掌握更全面的劳动技能,将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5]

(四)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大部分家庭又只有一个孩子,所以父母都想让孩子少吃点苦,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口袋里零花钱不断,生活照顾无微不至。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将来更难以自立于社会。父母必须意识到:今天的天堂,难遮明日的风雨,所以要培养孩子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父母可以给孩子设一些固定的劳动岗位,如洗碗、铺床、整理东西、倒垃圾等,这样长期下来,自然就能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

父母应与孩子一起做家务,只要没有危险,父母都要鼓励。有些家务也许孩子不喜欢,如果有了父母的参与,家务劳动会更具趣味性,孩子也会很乐意去做。父母与孩子一起做,还能在劳动的过程中教给孩子一些劳动的技能技巧,这也会让孩子更喜欢劳动。当孩子主动去做或在劳动过程中取得一点一滴的小进步时,父母应及时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让孩子在赞扬声中感受劳动的喜悦和自豪,从而不断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

[1]许阳杨.浅析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03).

[2]黄祥祥,杨翠娥.谈小学儿童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2).

[3]王意.论少年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J].前沿,1999(07).

[4]马延灯.放飞:教育的一种策略[J].基础教育参考,2012(05).

[5]邓华英.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策略初探——以幼儿教育为例[J].四川教育,2011(Z2).

G620

A

1671-8275(2012)04-0104-02

2012-05-31

本文系亳州市2010年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项目“儿童自理能力培养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马媛媛(1978-),女,安徽蒙城人,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0级高等教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之 者

猜你喜欢
劳动小学生家长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心中的好家长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家长请吃药Ⅱ
我是小学生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