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探索——以怀化学院 “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例

2012-08-15 00:46杨吉兴宋克慧姜又春贺达江
怀化学院学报 2012年12期
关键词:三位一体应用型教学质量

杨吉兴, 宋克慧, 张 俭, 姜又春, 贺达江

(怀化学院教务处,湖南怀化418008)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教学改革的核心,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根本性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高等学校要“改革人才培养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地方本科院校①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应运而生的,要承担起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历史使命,必须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发展、大改革的形势,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怀化学院从2007年开始进行 “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顶层设计和理论探索,2009年全面实施 “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教学思想观念更新、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实施、实践教学新体系建立、课程考试改革探索、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校园文化活动实践和 “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这是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的改革创新,对探索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

1.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界定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等教育领域的基本问题,有人才培养,就有人才培养的模式。但在我国高校、学界及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并讨论人才培养模式,则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事。文育林于1983年针对如何提高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明确提出:“按学科设置专业,是高等工科院校尤其是重点高等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合理模式。”[2](P24)这是我国学者较早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吕森于1984年在谈到清华大学教学改革时指出:“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由比较`同一模式' 向全面因材施教的转变。”[3](P91)1994年初,国家教委制定并实施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随着这项改革的启动和实施,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在高等教育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中频频出现。但是,学者们对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理解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董泽芳曾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和分析,从关于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的诸多表述中概括出10种有代表性的观点[4],即“人才培养规范”说、“人才培养系统”说、“教育过程总和”说、“培养活动样式”说、“教育运行方式”说、“目标实现方式”说、“人才培养结构”说、“教学活动程序”说、“整体教学方式”说、“人才培养方案” 说等。导致人才培养模式概念界定甚多的原因是对人才培养模式概念认识存在误区。综观学者们的观点和研究,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其基本内涵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第一,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理念密切相关。它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设计与建构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是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依据。第二,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密切相关。它是为实现特定的人才培养目标而设计与建构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层次、服务面向及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第三,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制度密切相关。它是在一定的培养制度保障下设计与建构的,人才培养制度是对整个人才培养活动的一种目标引导、行为规范与资源保障机制。第四,人才培养模式与培养过程密切相关。它是对人才培养过程的设计与建构,即教育主体关于专业与课程设置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结构与程序的考虑,以及教学组织与管理形式的确定等的安排。第五,人才培养模式是由诸多要素组成的复合体,又是一个诸多环节相互交织的动态系统。它包括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课程设置模式、教学制度体系、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评价方式等构成要素。

2.“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内涵

我们所讲的“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基本内涵包括三个“三位一体”。其一,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融“知识、能力、素质”为一体。一方面,地方本科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与高等教育目标,以及学校办学目标定位、专业特征、社会需求、生源状况和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为指导,对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恰当的定位。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必须根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合理的设计,特别是对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就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规格而言,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关系既是并列关系,又是一种递进关系,可以表述为“知识是基础,能力是主体,素质是升华”,能力是其中最突出的部分,知识、素质通过能力而外显。因此,必须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其二,在人才培养的内容上,融学生的 “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 为一体。能力教育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体内容,在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上,公共能力是基础,专业能力是核心,发展能力是拓展,三者合一进而内化成一种相对稳定的、个人特有的心理品质,即带有较明显专业特点的能力素质,它是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后适应社会最重要的本领。其三,在人才培养途径上,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即实施研究性课程教学改革,改良理论教学平台;建立“三平台、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改造实践教学平台;建立校级层面以 “两节多赛”(即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科技·读书”节活动和 “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各类学科竞赛等)为主要内容和系级层面“一系一品牌”工程的两级校园文化活动机制,优化校园文化活动平台。

二、“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点

第一,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通过批判私有制造成人的片面性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观点,即“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5](P123)在 《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P294)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把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那种新的社会形式称为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7](P649)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我国高校承担着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统一,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1]“三位一体”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坚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作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 “有用、适用、够用”的学科知识传授,全面的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把对学生而言是外在的知识、技术和感受,内化为学生个人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具有专业特征的个性心理品质,从而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内发展和专业外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关键所在,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根据。地方本科院校是由地方政府主办的高等院校,绝大多数设置在省会之外的地级市,生源也以本地为主,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是地方本科院校的基本使命。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8](P560)如果说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由作为重点大学来培养,那么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就应该由地方本科院校来完成。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应该定位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上,即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应是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前些年,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盲目追求上规模、上层次,试图成为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大学,培养研究型人才、精英型人才,导致人才培养规格盲目拔高,这种定位是不恰当的。应用型人才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有很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而专业能力的重点应该是直接用于发明、开发、设计、制造或工程实施、维护和服务于生产领域的能力,以及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贸易、咨询、策划、经营、管理等能力。从社会职业的角度来说,我们应该培养工程师、设计师、会计师、物流师、精算师、策划师、经济师、教师、营销师等“师字辈”人才。

第三,坚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坚持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我们需把握与处理好以下4种关系[9]。一是人才培养规格上知识、能力、素质的关系,这三者既是一种并列关系,又是一种递进的关系,表现为知识是基础,能力是主体,素质是升华;二是人才培养途径上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平台之间的关系,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体现为以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主体,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重要补充;三是人才培养内容上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关系。在能力培养上,公共能力是基础,专业能力是主体,发展能力是拓展;四是教师、教辅人员和学生工作者的关系,三者是一个链条上的不同组成部分,目标一致,各负其责,互相配合,以教师为主体,教辅人员、学生工作者作为重要参与者。只有正确处理好了这4种关系,才能把握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这个根本。

第四,坚持学生能力素质培养全程化。能力素质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等智力因素,还包括自我概念、态度、情感、意志、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非智力因素,这就决定了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除包括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主渠道教育之外,还涵盖了包括学生管理教育、科技文化活动、体育文娱活动、各类学科竞赛、学习生活服务、社会公益活动、社会实践等校园文化活动的各个方面。因此,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是一个需要全程培养、全员参与的过程,不仅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学习过程、每一项学习活动都要始终贯穿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而且学校的专任教师、学生工作者和管理与服务工作者都有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同时,还必须发挥学生在自身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中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觉学习、自觉修养、自觉实践的积极性。

三、“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及成果

首先,更新教学思想观念,树立 “以人为本”教学管理理念,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指导。教学思想和管理理念的转变是教学改革的基础,是 “三位一体”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动力。“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所谓以人为本的理念,就是“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以教学系 (部)为本。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反映学生的利益,给予学生思想自由,重视学生独立、自主的存在,充分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教师为本,就必须赋予教师相应的教学权利,保障其教学上的相对自由,充分发挥教师教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教学系(部)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学系(部)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进行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管理环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明确指出:“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1]。这里所论述的五个 “观念”,即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需要更新和树立的新的教学思想观念,也是我校在“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中着重更新和树立的新的教学思想观念,它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其次,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基本标准和依据。根据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学校制定了《关于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提出了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各专业据此意见并在进行广泛的专题调研和论证基础上,及时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2012年新版人才方案对应用型人才的能力结构进行重新界定,确立了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发展能力协调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并据此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在具体课程的设置上,坚持以应用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在科学分析各专业的专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准确定位能力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设置相应的能力培养课程群和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构建体现以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的课程体系。各专业对应学生的公共能力、专业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子目标,将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分解为三大模块,即公共能力培养课程模块、专业能力培养课程模块、发展能力培养课程模块,每一个课程模块设计若干组课程,以确保相应能力子目标和总目标的实现。其中公共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为价值判断能力、交流沟通能力、身心调适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等四类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公共能力而设置普通公共课程、校级选修课程、校级学生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和综合实践类课程等;各专业的专业能力、发展能力的培养目标各不相同,为专业能力、发展能力目标培养所对应的课程群或实施项目体现各专业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坚持“有用、够用、适用”的原则,精选课程和教学内容,确定各专业的平台课程、主干课程、选修课程、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和综合实践类课程等。从而制定了具有鲜明特色的2012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基本标准和依据。

第三,实施课程研究性教学改革,提倡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坚实基础。为了适应“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全面改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校制定了《怀化学院关于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我校开展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等。课程研究性教学的指导思想,即研究性教学试点工作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又能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使学生掌握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开展课程研究性教学试点工作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我校“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全面改革和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既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又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发现学习与创造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指导和学生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独立研究和合作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课内研究与课外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和形式多样性的原则等。开展课程研究性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必须注重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更新和教学评价的转变。开展研究性教学课程的基本规范,包括课程团队、教学设计、教学条件和教学成效等方面的内容。目前首批立项资助的21门研究性教学试点课程改革进展顺利,初显成效。研究性教学试点工作的开展,为探索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新途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构建 “三平台、四模块” 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良好平台。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所提出的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10]的要求,怀化学院按照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在推进 “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在人才培养途径上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将实践教学提升到与理论教学同等重要的位置,大力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改造实践教学平台,建立了“三平台、四模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三平台、四模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的基本内容是,建立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又相互独立的“基本技能训练平台+综合能力训练平台+创新能力培养平台”三平台和“专业实习模块+专业实验实训模块+研究性实践模块+其它实践模块”四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在“三平台、四模块”的实践教学新体系中,对各专业实验实训课时所占比例和综合实践课程设置作出了具体规定,实验、实训学时在17学时以上的实验、实训项目应独立设置课程。同时学校高度实验 (训)室、实习 (训)基地的建设,加大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改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大实验(训)室开放力度,立项支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项目,加强本科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毕业设计)、课程设计、专业见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工作,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活动,积极开展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合作教育,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加强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包括职业资格鉴定、行业证书、岗前培训及就业指导等,大力推行学生“双证书”制度,积极与地方旅游局、财政局、税务局、教育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合作共同举办导游资格证、会计师资格证、税务师资格证、教师资格证、网络工程师证、系统监理师证等证书的考试及考前培训,通过各类证书教育和专项培训,将专业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与岗位技能训练相结合,将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相结合,实现专业能力素质、岗位能力素质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增强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五,探索课程考试改革,构建以能力考核为目标的课程评价指标体系,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评价机制。为了适应“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科学合理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全面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着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制定了《怀化学院关于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了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与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程序。课程考试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三个有利于”,即课程考试改革要有利于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推动教师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从而使教学工作的重点真正落实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上,更好地发挥考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引领作用。课程考试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适应我校“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的新的课程考试制度,促使课程考试多样化、科学化,培养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富有创新精神,愿意为基层服务的应用型人才。课程考试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4个方面,即改革考核评价方法,构建以能力考核为目标的课程考核指标体系;改革考核内容,构建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考核内容与考核试题;改革考核方式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多样化考核方式;改革考核的管理制度,构建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动性的灵活多样的考核组织形式。学校首批立项资助了27课程进行考试改革试点,对全校各专业课程考试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和带动作用。通过课程考试改革探索,改变 “一考定成绩”的传统终结性评价模式,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课内教学评价与课外自主学习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评价,构建主要以能力考核为目标的课程考核指标体系、考核内容和多样化考核方式,以确立专业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

第六,实行“四个三”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构建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为 “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保障条件。在推进 “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我们进行了构建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的实践探索。这一教学质量监控新体系的基本内容有三个方面,即教学质量监控标准,主要包括教学过程监控标准、教学基本建设监控标准、教学监控组织标准等;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主要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学籍与学位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专业建设管理、课程与教材建设管理、教学团队建设管理、实验室建设管理、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比较完整的教学管理制度,从宏观与微观的不同层面指导和规范学校领导、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学生等在实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行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以“四个三”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为主要,还包括网络信息化的教学质量管理平台和招生就业、人事分配、经费保障、后勤保障等内容。我校“四个三”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即学校、教学系部和教研室的三个管理层次;教务处、督导组和学生信息员的巡视、检查和反馈的三支管理队伍;期初、期中和期末三次重点检查;教学工作例会、教师教学工作座谈会和学生反馈意见的三个会议。“四个三”的教学质量监控运行机制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设,为确保学校本科教学有序进行和全面实施“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提供了监督机制和保障条件。

第七,建设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强化学校内部教学评估,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动力机制。为推进“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积极进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并强化学校内部教学评估。教学质量评估的范围涵盖本科教学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系列,包括教师师德和教风评估、日常教学工作评估、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等;学生学业质量测评系列,包括作业质量评估、考试质量评估、毕业论文(设计)质量评估、专业见习 (实习)质量评估、学风评估等;教学管理工作质量评估系列,包括办学指导思想评估、师资队伍建设评估、教学条件建设与利用评估、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评估、教研室工作评估、系级教学管理工作评估、系级教学工作评估、校级(主要是教务处)教学管理工作评估等。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主要有教学质量评估生成体系、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专业建设评估体系、课程建设评估体系、教学运行评估体系、课堂教学评估体系、教学质量反馈与改进体系等。我校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新形势,根据地方本科院校本科教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及教学实际,在推进“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中积极探索,研究制定了本科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主要有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质量标准、本科专业建设质量标准、课程建设标准、教材建设质量标准、教学团队建设质量标准、实验室建设质量标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实践教学质量标准、双语教学课程质量标准、课程考试与成绩管理质量标准等。这些本科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推动我校 “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确保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提供了基本保证和动力机制。

第八,开展以“两节多赛”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位,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强大支持。为全面实施“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校针对以往校园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人才培养途径上融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活动”三个培养平台为一体,将校园文化活动提升为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主渠道相并列的人才培养重要途径之一。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三个平台之一,校园文化活动以学生的知识增长、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为主要目标。在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的具体内容上,划分为校、系(部)两级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其中学校层面上的校园文化活动项目由教务处、校团委分别牵头(教务处负责能力素质拓展活动课程和各类学科竞赛的组织实施,其他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由校团委组织实施),其他各职能部门积极配合,通力合作,各负其责。学校围绕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素质拓展目标,按照校园文化活动项目化、学科竞赛培训课程化、教学形式多样化的要求,组织开展了以 “两节多赛”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其具体内容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科技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个性发展活动、文体艺术活动、创业就业教育等6个大类。系 (部)层面的校园文化活动主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而开展,内容丰富,各具特色。如音乐学、舞蹈学等专业的“红五月”和 “金秋艺术节”,美术学专业的“美术作品展览”和 “五溪民间美术节”,体育学等专业的“体育广场文化节”,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专业的 “设计作品大赛”和 “动漫节”,英语专业的 “芷江和平文化节翻译志愿者活动”,人文教育专业的“人文大讲堂”和“和平文化素质拓展营”,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语言文化周”,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 “影像艺术节”,法学等专业的“案例分析会”和“法制时政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 “时政论坛”和 “社区活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经济文化大看台”,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物理学专业的“大学生物理教学技能大赛”,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大学生ACM程序设计大赛”和社会导师计划,广播电视工程专业的“数字特效设计与制作大赛”,制药工程专业的“`格致'杯怀化学院科技文化节”,生物工程等专业的 “食品文化节”,园林专业的 “园林艺术节”,物流管理专业的“商道文化节”,旅游管理专业的“旅游服务规范大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公共管理案例分析大赛”和“公管竞技场”等。以“两节多赛” 为主要内容的校级校园文化活动和各具特色的系(部)级校园文化活动的实践,基本实现了学生能力素质拓展活动项目化、品牌化,提升了校园文化建设品位,促进了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近两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科竞赛中取得了屡创佳绩,成果斐然,学生的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即是很好的证明。

第九,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推动“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为“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基本条件和重要保证。学校积极采取各项有力措施,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一是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环境,以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加强师德建设,尤其重视培养青年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情操。二是在优化教师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和年龄结构的同时,重点优化教师的专业能力结构。一方面从“人才强校”的战略高度进行科学规划,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着力加强专业负责人、教学团队负责人以及学科带头人培养;另一方面,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积极聘请来自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的工程师、专家作为兼职教师,鼓励教师、实验师到相关企业和生产一线学习并获取相应的实践技能和资格证书,形成“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三是通过学术报告会、职前培训、进修访学、导师制等多种途径,逐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注重培养青年教师在实践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专业指导能力。

怀化学院“三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是对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的改革创新,探索了一条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可以为全国同类院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基本经验和有益借鉴。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 OL].[2010-07-29].http: www.gov.cn jrzg 2010-07 29 content_1667143.htm.

[2]文育林.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按学科设置专业[J].高等教育研究,1983,(2).

[3]吕 森.提高人才素质加强教学改革——清华大学教学改革的概况 [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4,(2).

[4]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1.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8]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谭伟平,宋克慧,彭庆文.怀化学院 “三位一体”通适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6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 (教高 〔2005〕1号)[Z].2005.

注释:

①本文所说的 “地方本科院校”特指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后为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建立的、地处省会之外的地级市的一批本科院校。

猜你喜欢
三位一体应用型教学质量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