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不同血压水平高血压患者干预作用的研究

2012-09-07 03:32刘茂辉胡学捷
中国全科医学 2012年1期
关键词:系统化收缩压血压

刘茂辉,胡学捷,杨 蓉

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是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最新资料显示:全球人口中有26%患有高血压病,我国已有1.6亿,35~74岁发病者每年新增300万,可见高血压病的患病率之高[1]。有数据显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死因的第一危险因素,据估计,我国心脑血管病每年耗费 (直接医疗费和间接耗费)3 000亿元人民币[2]。目前高血压的治疗主要由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两部分组成[3]。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疗效的主要途径。但是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健康教育对不同水平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存在差异,为此我们在220例高血压患者中开展前瞻性研究,观察健康教育对于不同水平高血压患者的干预作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从而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治疗高血压病的医疗费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4月—2010年6月我院住院高血压患者220例,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2]。对所有患者采用水银血压计进行坐位血压测量后 (测量血压的医务人员均进行了正确测量血压的强化培训,测量血压前先静坐15 min),将所有患者应用住院号单双数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10例,男82例,女28例;对照组110例,男76例,女34例。将两组血压值按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诊断标准划分为高血压1、2、3级[2](见表1)。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干预前血压、体质指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高血压不同水平的分级 (mm Hg)Table 1 The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level of hypertension

1.2 方法

1.2.1 护理措施 对照组继续原治疗加住院期间的健康教育;试验组加用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均保持原治疗方案不变,住院期间均不加用其他对血压产生影响的药物。

1.2.2 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该措施只针对试验组。

1.2.2.1 入院时教育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健康状况进行评估,每人发放1份自编的高血压健康手册。

1.2.2.2 住院期间教育包括 (1)心理指导:鼓励其尽量做到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切忌情绪波动,大喜大悲。 (2)饮食指导:食物多样,但要限量,以谷类为主,避免暴饮暴食,低脂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 g左右,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全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天吃蔬菜400~500 g,水果100 g[4]。(3)控制饮酒:饮酒影响血压,并影响药效。(4)休息、活动指导:全身性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气功、太极拳等,运动在进餐后1 h左右,每次30 min。运动前后增加5~10 min的热身运动;运动应循序渐进,当出现呼吸困难、胸前区压迫感、头晕、眼花、出冷汗、面色苍白或不能耐受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就地休息,必要时测血压或及时就医。(5)专题讲座:介绍高血压的基本知识,特别强调治疗高血压时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以增强患者对服药的依从性。

1.2.2.3 出院教育 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提倡戒烟、限制饮酒、控制肥胖,避免劳累。测量血压1次/d,并定期监测血糖、血脂的变化。出现不适或血压控制未达标及时就医,给予必要的处理和指导。

在出院后1个月内的随访期间,每周均给予电话随访,并随时接受患者的电话咨询及进行生活、药物指导。

1.2.3 人体基本参数测定 所有入选患者在入选该研究后,测定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血压测量严格按照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版中诊所血压的测量方法:选择符合计量标准的同一水银柱血压计 (鱼跃血压计32200),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气囊至少包裹80%上臂,肥胖者或臂围大者使用大规格袖带,被测量者至少安静休息5 min,在测量前30 min内禁止吸烟或饮咖啡,排空膀胱。被测量者取坐位,裸露右上臂,上臂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将袖带紧贴缚在被测者的上臂,袖带的下缘应在肘弯上2.5 cm。收缩压读数取柯氏音第Ⅰ时相,舒张压读数取柯氏音第V时相。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以柯氏音第IV时相 (变音)定为舒张压。相隔1~2 min重复测量,取2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如果收缩压或舒张压的2次读数相差5 mm Hg以上,再次测量,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记录。血压单位采用毫米汞柱 (mm Hg,1 mm Hg=0.133 kPa)。以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BMI=体质量 (kg)/身高 (m2)。此次测得血压为干预前血压;所有入选患者出院1个月后再次测定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等,此次测得血压为干预后血压。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输入Excel 2007数据库,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分析,对照组与试验组间基线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各组出院前与出院1个月后血压水平的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对照组与试验组出院1个月后血压下降值的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试验组与对照组间基线资料的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入院时血压、当前吸烟率、饮酒率、高血压分级构成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5)。具体见表2。

表2 对照组、试验组间基线资料的比较Table 2 The comparison of baseline data between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2.2 试验组与对照组干预前血压与随访1个月后血压的比较

试验组在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干预1个月后,收缩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5),舒张压虽然也有明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5)。对照组中,随访1个月后收缩压略有下降,舒张压略有上涨,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5)。具体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后血压与干预前比较 (±s,mm Hg)Table 3 The comparision of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表3 两组患者随访1个月后血压与干预前比较 (±s,mm Hg)Table 3 The comparision of blood pressure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between two groups

项目 试验组 (n=110)干预前 随访1个月后 t值 P值对照组 (n=110)干预前 随访1个月后 t值 P值收缩压 155.66±30.63 142.12±29.73 2.637 0.014 157.48±26.49 152.66±25.97 1.787 >0.05舒张压 96.17±19.62 91.32±16.99 1.471 >0.05 94.75±18.18 95.16±25.32 0.916 >0.05

2.3 总人群及不同高血压分级人群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间血压下降值的比较 由于患者基础血压会对血压的下降值起到混杂作用,因此,以基础血压作为协变量,血压的下降值作为应变量,是否行系统化健康教育作为分组变量,采用协方差分析来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间的血压下降程度。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间血压下降值 (随访1个月后血压-干预前血压),发现试验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研究人群根据血压水平分组后,发现高血压1级人群中,试验组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高血压2、3级人群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间收缩压、舒张压的下降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4。

表4 总人群及不同高血压分级人群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间血压下降值的比较 (±s,mm Hg)Table 4 The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in total population and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of blood pressure populations

表4 总人群及不同高血压分级人群中试验组与对照组间血压下降值的比较 (±s,mm Hg)Table 4 The comparison of blood pressure between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in total population and different classification of blood pressure populations

分级 例数 试验组 对照组 t值 P值220收缩压下降 12.96±3.52 4.74±1.44 8.927 <0.05舒张压下降 6.17±1.21 0.62±0.59 12.943 <0.05高血压1级 79收缩压下降 10.12±3.14 2.45±0.70 7.146 <0.05舒张压下降 5.84±2.52 0.73±0.52 9.831 <0.05高血压2级 96收缩压下降 13.77±5.87 5.68±2.75 1.708 >0.05舒张压下降 7.71±3.51 3.64±2.10 1.899 >0.05高血压3级 45收缩压下降 14.99±6.05 5.91±2.91 1.849 >0.05舒张压下降总人群7.75±3.69 6.02±0.64 0.782 >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5]。其发生、发展进程中,不良行为、生活方式起着加重病情发展的作用[6]。高血压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中常见的是部分医务人员只顾处方降压药物,而忽略了非药物治疗,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生活方式等健康宣教较少,患者常常是被动地接受治疗,因而治疗依从性差,血压控制不佳。所以,在长期正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规范的健康教育对血压的控制有重要作用[7]。

目前有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规范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有助于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从而提高高血压的控制率[8],但关于系统化健康教育对血压的影响以及不同血压水平患者血压的影响,目前还缺乏相关证据及资料。为此,我们在临床对110名高血压患者采用规范的系统化健康教育及随访咨询干预,并同时设立了对照组,通过观察系统化健康教育及随访前后的血压变化、试验组及对照组间血压变化的比较,来评价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结果发现,系统化健康教育有助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下降,在不同血压水平的患者中,健康教育的影响存在差异,在1级高血压患者中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较明显,而对于2、3级高血压患者,系统化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出现上述现象可能是因为1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不是很明显,血压对于靶器官的影响也相对较少,因此,患者对于血压的控制不太在意,而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后可以明显提高这类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对血压控制重要性的了解,积极地改善生活方式,从而导致血压水平的明显下降。因此我们认为这与血压水平不是很高的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认知情况有关,并且非药物性干预可能对提高1级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健康状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并且是一种主要的治疗手段。系统化健康教育是1级高血压患者治疗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2~3级高血压患者,由于血压水平较高,因此患者对于血压控制相对较关注,而且2~3级高血压患者对于改良生活模式的治疗方式敏感性较差,因此,健康教育的效果相对较差。

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尽量做到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匹配,从而增加两组间的可比性,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尽量减少混杂因素的影响,从而增加结果的把握度。本研究尽量按照临床设计原则,得到了一些有助于今后临床实践的实验结果。但由于研究本身的一些限制及影响,无法做到盲法实验,并且样本量也相对较少,因此对本研究结果的可信度产生一定影响。但在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会进一步增加样本量,并增加调查问卷研究,进一步探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于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

1 邹丽华,黄秀芬,周玉兰,等.高血压患者非药物治疗依从性行为现状调查[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21):2544-2545.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68.

3 2010年世界高血压联盟最新建议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290.

4 关凯.高血压饮食治疗 [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9):223.

5 Tjandra JJ,Chan MK.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stapled hemorrhoidopexy) [J].Dis Colon Rectum,2007,50(6):878.

6 Festen S,Van Geloven AA,Gerhards MF.Redo 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aemorrhoids(PPH)for persistent and recurrent prolapse after PPH [J].Dig Surg,2009,26(5):418.

7 李英,卢连君,李建英,等.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药物经济学考察 [J].河北医药,2009,31(7):874.

8 程旻娜,李新建,王玉恒,等.上海社区高血压疾病细节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394.

猜你喜欢
系统化收缩压血压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实施方案系统化研究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偶尔升高,需要吃降压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
最怕啥
健康年轻人收缩压高会增加动脉硬化风险
强化降低收缩压不增加卒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