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S”现场管理法在急诊科的运用价值

2012-09-11 05:43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636000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2年14期
关键词:急诊科医务人员医学

李 勇 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急诊科 636000

1979年,急诊医学被国际上公认为独立学科,是一门包含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危重症监护等多项内容的跨专业边缘学科[1]。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的危险系数明显增加,高危行业事故多发、高发、频发,同时加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一系列事件中,急诊急救人员就成为了应急救援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而急诊科作为急诊急救的“前沿阵地”就成为了医院的窗口,急诊医疗质量的好坏,直接体现了医院的综合救治水平[2]。急诊医学在国内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虽然发展不过二十余年,但随着急诊医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如何从制度层面加强急诊科管理,提高急诊急救水平就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为此,我院在急诊科管理中引入“5S”现场管理法,“5S”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因为这5个词日语中罗马拼音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5S”,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为内容和评价标准的管理,称为“5S”管理[3]。在实施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实施内容

1.1 临床资料 我院急诊科于2011年正式实施“5S”现场管理。将实施前的2010年与实施后的2011年的急诊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作为比较内容。

1.2 实施内容 即“5S”现场管理的具体内容:(1)整理(Seiri):将整理作为改善急诊科救治现场的第一步。要点是首先对急诊科救治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含药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救治现场需要和不需要的。其次,对于救治现场不需要物品坚决清除。(2)整顿(Seiton):把需要的物品(含药品)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的整理,对急诊科救治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使用时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物品,在最有效的制度和最简洁的流程下完成急诊抢救任务。要点是:①物品(含药品)摆放位置固定,以便于寻找,消除混放而导致的医疗差错;②物品(含药品)的摆放地点要科学合理;③物品(含药品)摆放目视化,是定量摆放的物品做到过目知数。(3)清扫(Seiso):将急诊科救治现场清洁干净,设备有异常时马上进行维修。要点是:①对设备的清扫,要着眼于对设备的维护保养,要同设备的检查相结合;②清扫也是为了改善,发现问题及时上报。(4)清洁(Seiketsu):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急诊科救治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要点是:①急诊科环境整洁卫生,保证医务人员身心舒畅,提高抢救热情;②医务人员本身也要做到清洁,如仪表等;③医务人员除了外表上的清洁外,还应做到精神面貌上的“清洁”,对待患者和蔼可亲,同时尊重患者;④要使急诊科环境不受污染,及时对空气及污物进行消毒处理,避免发生院内交叉感染。(5)素养(Shitsuke):为“5S”现场管理的核心。即努力提高急诊科医务人员的修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

1.3 评价标准 (1)急诊医疗质量:根据卫生部、四川省卫生厅相关文件内容制定《急诊科医疗质量评定标准》[4]见表1。评定标准总分100分,得分≥9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合格,<70分为不合格。急诊医疗质量每月评定1次,每年评定12次。(2)患者满意度:根据医院办公室每年随机发放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价。

表1 急诊科医疗质量评定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2010、2011年急诊医疗质量评定结果

2 结果

2.1 急诊医疗质量 2010年我院急诊医疗质量评分中3、7、9、10月得分达到优秀,其余8个月得分分别达到良好和合格,无不合格月份,优秀率为33.33%。2011年急诊医疗质量评分中共有10个月评分达到优秀,其余2个月得分达到良好,见表2。2011年优秀率明显高于2010年,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患者满意度 2010年由我院办公室随机对患者调查显示,患者对急诊工作的满意度为(89.30±3.09)%,2011年满意度为(96.37±2.15)%,2011年患者满意度较2010年明显上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010、2011年急诊医疗质量优秀率及患者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急诊科是医院中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患者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5]。因此,急诊科的工作可以说是医院总体工作的缩影,直接反映了医院的急救医疗、护理工作质量和人员素质水平[6,7]。

“5S”现场管理发源于日本,并在日本企业中广泛推行,它相当于中国企业开展的文明生产活动。“5S”活动的对象是现场的“环境”,它对生产现场环境全局进行综合考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与措施,从而达到规范化管理[8]。“5S”活动的核心和精髓是素养,如果没有职工队伍素养的相应提高,“5S”活动就难以开展和坚持下去。我院将“5S”现场管理运用在急诊管理中,使得急诊急救工作更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急诊医疗质量取得了较大提高。“5S”现场管理法的引入为急诊科创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的就诊环境,提升了急诊品质,提高了急诊救治水平。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3.1 提高了急诊医疗质量 通过实施发现,在施行“5S”现场管理法以后,急诊医疗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实施前的33.33%提高到了实施后的83.33%,提高了50个百分点。当然,笔者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实施前、后混杂因素过多,如急诊医务人员医疗水平的提高等,也期待后续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的进一步研究。

3.2 提高了服务质量 医疗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服务过程中患者和医务人员必然发生直接联系,患者只有而且必须参与到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去才能最终享受到医疗服务的价值[7,9]。有研究表明[10],在面对面服务的过程中,患者一旦对医疗服务的某一方面不满,可能会导致他们对整个医疗过程的全盘否定,最终导致医疗纠纷,甚至医疗事故的发生。患者满意度源于他们对医疗服务质量的评价。在本文现场管理法的研究中,在未实施“5S”现场管理法的2010年,患者对急诊的满意度为(89.30±3.09)%,而在实施了“5S”的2011年,患者满意度上升为(96.37±2.15)%。这说明通过“5S”现场管理,能够提高急诊科整体的服务质量。

3.3 提高了急诊医务人员的素养 “5S”现场管理模式,使医务人员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作风。用物及时归位、及时添加,发现隐患及时处理,用物损坏及时报修,减少了安全隐患,为急诊急救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4 造就了良好的医院环境 由于急诊急救工作的特殊性,急诊科的工作环境经常被人诟病,在实施“5S”现场管理后,其工作环境、就诊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3.5 塑造了良好的医院形象 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在实施了“5S”现场管理后,随着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务人员素养的提高,急诊就诊环境的不断完善,为医院赢得了广泛赞誉,展现了医院品牌,塑造了良好的医院形象。

[1]柯蕾,高世明.急诊/急救专业学科建设与医疗模式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6,26(3):204-205.

[2]田桂红,秦淑娟,吕靖.急诊医学与急诊模式的探讨与发展〔J〕.中国实用医药,2009,4(34):232.

[3]凌雪梅,周彬,李俊英,等.实施“5S”管理,实现医疗服务人性化〔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8):1478-1479.

[4]黄豪,李文放,林兆奋,等.综合性医院急诊专业质控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918-20.

[5]于启林.急诊科建设与管理〔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7,14(2):145-146.

[6]李琳业.综合医院急诊科的建设与管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9):6016-6017.

[7]李春盛.我国急诊医学的展望——对“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解读〔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0,19(1):5.

[8]刘秀君.5S管理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09,21(1):150-151.

[9]廖晓星,蒋龙元,单爱军,等.《卫生部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引发的思考〔C〕.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第十三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0:71-72.

[10]Brazil V,Greenslade J,Brown A.F.T.Enhancing capacity for intern training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the molie project〔J〕.Med J Aust,2011,194(4):165-168.

猜你喜欢
急诊科医务人员医学
超声技能提升对急诊科住院医师能力提高的影响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务人员新冠疫苗接种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福建:通过全国首个关于尊医重卫的决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