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下美国电视真人秀节目的流变

2012-09-25 05:57彭菊华
关键词:真人秀媒介融合

彭菊华 唐 苗

(1,2. 湖南大学 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

网络和其他新媒介移动终端带来的互动性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传统媒介,如电视。尽管受到了新媒介的巨大冲击,可电视与新媒介并不是站在你死我活的对立面,而是处于共生环境中。因为互联网普及面广、使用率高,美国电视为应对新媒介的挑战做了很多尝试。真人秀就是电视为满足在新媒介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观众而推出的节目模式,因此可以看作是传统媒介与新媒介融合的产物。美国电视在把真人秀节目模式推向全球上功不可没。

一、媒介融合下的受众和电视真人秀

在新媒介环境中,受众呈现出一些新特点。学者喻国明认为,数字时代的受众用“用户”一词来概括更为准确。他指出:“用户,是指传统意义上受众角色的改变——‘用户’意味着媒介所面对的不再是仅仅具有选择或不选择权利的被动的受众,而是具有选择权、接近权、使用权,甚至表达权等一系列‘完整权利’的用户。”[1]

第一,使用权。在美国,类似TiVo和SlingbOX的数码录像机设备可以帮助观众根据需求来安排自己的观看时间表。电视网的节目播出表的重要性逐渐下降。第二,选择权。康卡斯特等传媒公司为观众提供了各式各样的个性服务,在视频部分包括数以千计电视剧、电影、儿童节目等,在现场直播部分包括电视节目、运动赛、新闻,以及DVR(即数码录像机)服务。第三,接近权。例如CNN的电视机构会开放其新闻中心给公众参观,让他们了解制作新闻的流程。有一些电视剧甚至邀请部分观众参与常规的剧情研讨会议。第四,表达权。直接表达是电视台使用观众拍摄的视频素材。间接表达则是观众通过自己的喜恶强化某些内容的传播或淡化某些内容的传播,如重点观看视频的某一部分或跳过某一部分。此外,更有专业公司帮助用户创建自己的专属频道。如纽约一家在线社交视频网站公司Magnify.net可以帮助用户创造视频频道,用户可使用的视频资源库包括YouTube、Revver等,以及Magnify.net自身的视频资源库。这项业务允许用户对观看者设置权限,授权的观众也可以上传相关视频来进行互动。观众上传的视频可以被积分、点评、贴标签和分享。

真人秀这种节目形态是在网络平台出现后才产生的。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学者和传播学者亨利·詹金斯指出,电视真人秀是媒介融合的头号杀手。[2]59真人秀最初是电视模拟新媒介互动性制作的电视模式,随后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融合了其他技术、艺术、文化。真人秀的始祖是1989年Fox电视台的《美国警察》,其较为成熟的体系表现为1996年的《交换房间》,1999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走向全世界的真人秀是《老大哥》,随后2000年颇具盛名的《幸存者》问世。

早期的真人系列产品融合真实犯罪纪录、灾难短片和肥皂纪录片,在20世纪90年代上半期出现。这种廉价节目融合了电视媒体和监控录像、闭路电视、手提式摄像机技术,以及电视报道和直接电影纪录片(direct-cinema documentary)手法的融合。在更成熟的真人秀节目中,电视台鼓励制片人将节目与相关产品或市场结合。BBC电视台的《交换房间》曾获得巨大成功,是真人秀观看与受众行为相互融合的成功尝试,在交换布置对方房间的过程中可以非常自然地植入家具家纺类产品的广告。真人秀电视节目可视作媒介融合时代开端的标志。

在真人秀泛滥之后,收视率曾经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社交媒体的兴旺帮助电视真人秀将一部分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拉回电视机前。Twitter就让年轻观众产生了同步观看直播的兴趣,因为真人秀和体育比赛一样极具时效性。以Twitter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带给观众与节目互动的感受,并且有利于为新节目造势。为了挽救《幸存者》收视率的严重下滑,主持人Probst尝试在Twitter上建立交流群来争取粉丝。在本季节目的前七周,主持人通过Twitter直播节目进程,开辟了节目的“第二屏”,利用广告时间来回答观众提问,粉丝们也对如何改进节目提出建议。TLC还启用其他新媒介为《幸存者》节目争取收视率。电视台针对于4种不同的讨论话题:文化、媒介、政治和幕后故事开辟4个不同的博客,帮助《幸存者》迅速得到观众反馈,同时也给予粉丝们一个发布意见的机会。观众对于节目的海量反馈是一座金矿,它显示了人们针对不同节目的不同部分有怎样不同的回应,甚至可以帮助电视台分析人们每天花费多少时间观看真人秀、新闻、电视剧和其他节目。

二、美国电视真人秀的三级融合

根据TV Guide.com的统计数据,2011年秋季美国最受欢迎的电视节目中,前三名分别是《与星共舞》(真人秀)、《摩登家庭》(情景喜剧)、《X元素》(真人秀),第4到第9位都是电视剧,第十名是老牌真人秀《老大哥》。但第11到第20名内有7名是真人秀节目,包括《美国偶像》、《美国之声》等。真人秀融合了纪录片、电视剧和竞赛类节目的一些特点,构成要素十分丰富,但几大元素之间又相互渗透和借鉴。

(一)初级: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老大哥》、《幸存者》

真人秀是被节选的生活,它让观众看到了平常人不平常的遭遇,如现代版灰姑娘故事,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因此节目大多要求参与者个性强烈、敢于表现,这样才能与其他参与者碰出火花,爆发冲突,使节目“有戏”。《老大哥》是最先获得颇高收视率的一档真人秀,该节目的主要看点就是参与者之间的冲突。它于1999年由一家荷兰电视台推出,成功后迅速被澳大利亚、美国、德国等数十个国家引进播出,是目前CBS的王牌真人秀,2000年7月首播。节目模式是一群男女入住到与世隔绝的房子里,进行各种游戏和派对,由选手或者观众投票淘汰,最后胜出者获得大笔奖金。节目采用纪录片式的跟踪拍摄,节目理念类似于纪录片的真实电影(Cinema Verite)风格。在节目中,虽然摄像机和制片人并未主动介入被摄环境,也不能像电视剧编剧一样写出细节,但却为观众提供了几种情节发展的可能性。在《老大哥》中,因为参与人数有限,人物之间可能发生的关系是有限的,人物搭配也是有限的,观众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来对自己倾向的剧情进行投票。《老大哥》成功的一个关键是通过电视这一主流媒体首次充分满足了观众的窥私欲。佛洛依德曾指出,每个人的潜意识中都有偷窥他人的欲望。虽然这种欲望是非道德的,必须加以抑制,但并非就是负面的,它出自对真相的探索和对了解他人的渴望。此外,它是首档成功结合手机、网络投票与节目互动的真人秀,使得观众真正参与到自己选择明星的过程中来。

《幸存者》讲述一个荒岛求生的故事。美国CBS电视台参照瑞典一个成功的电视节目《鲁滨逊探险》制作了该节目,于2000年播出。它在理念上是野外版的《老大哥》,并加入竞赛、智力问答、旅游、冒险等娱乐元素。节目制作方安排了新奇有趣的竞赛游戏作为叙事环境。其中不仅仅是体育竞赛般的身体竞争,参与者还要面对自然与人性的双重考验,因而节目的戏剧冲突非常强烈。这些冲突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为设置的,是建立在游戏规则的强迫性和巨额金钱的诱惑性的前提之上的。每集节目都会推出新的挑战,而且每集的最终悬念都围绕着“谁会下一个被淘汰”。在这种框架下,矛盾逐渐升级,人物个性变得深刻甚至极端。真人秀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让人们看到如此戏剧化的情节发生在真实生活中。《幸存者》不仅将融合理念深植于节目之中,在包装和宣传上也不遗余力地整合多种媒体对节目进行全方位的传播。节目前期征集选手时,CBS通过可以利用的一切媒体,如网络、报纸、电台、电视发布消息,既宣传了节目,又为节目征集到大批应征者。在节目进行中,网络全程参与,观众可以在网上看到被淘汰的选手发表最后的感言;同时设置“民意测验”,让观众通过给游戏者打分,显示每位选手的受喜爱度;还有一种网上博彩游戏,观众可参与预测下一轮的被淘汰者,大奖是一部跑车。这些做法在网络普及率仅为40%左右的2000年的美国社会是相对超前的。《幸存者》播出的最后十天,CBS的官方网站访问率逐步上升,在最后一集播出前访问量最高。

这两档真人秀节目融合了纪录片与竞赛类节目的理念与手法,将人们的内心世界不加粉饰地呈现在观众面前,并利用新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把观众引入电视节目制作的环节。

(二)中级:电视与其他工业文化融合的《美国偶像》和《美国超级名模》

《美国偶像》和《美国超级名模》都是美国精神与网络草根文化的完美结合。在YouTube这样的视频网站打造了多位草根明星后,电视真人选秀节目最大程度地模仿了网络造星的无门槛性,又结合了美国电视制作绚丽和煽动性强的气氛优势,让普通人一夜成名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

如果说,《老大哥》和《幸存者》是对以往影视艺术技术的优质融合,《美国偶像》则是更高一级地融合电视和其他工业文化,观众被鼓励看电视时用手机投票,而他们对节目的兴趣又吸引他们去网上寻找更多选手的相关信息,观看以往的比赛视频,以及在论坛里讨论相关话题,节目中的表演和视频也支持mp3和其他移动终端下载。正如亨利·詹金斯指出的,这是一档皆大欢喜的节目,它创造了一个混合媒介的世界。[2]59-61电话公司、广告商、电视网和媒介集团,因为在节目中采用了营销策略与品牌攻略,毫不费力地就把观众转变成消费者。如植入可口可乐广告(在主持人的桌子上一人一个可乐杯),鼓励观众与AT&T(电话公司)签约,等等。在《美国偶像》中,每个重要的故事都被讲述,每个品牌都被卖出去了,而且每一个消费者都被这个多媒体平台取悦了。《美国偶像》是一档结合娱乐与休闲工业,融合故事、品牌与平台的真人秀。

《美国超级名模》这档真人秀的主要创始人本身就是一位成功的商业模特。她创作的节目让人们看到一位成功模特的成长历程。该节目从全国报名者中选出十多人(大多为业余爱好者),统一入住到某一豪宅中,通过一系列的专业培训与实践逐步淘汰选手,最后一轮从三名选手中选出一位冠军。冠军奖品是两份合同:一份是与美国顶级模特公司的合同,另一份是和化妆品公司的广告合同。这无疑通过节目的名气提高了该化妆品的知名度,同时也通过为新秀提供拍摄商业广告的机会来为比赛增值。与《美国偶像》在评委桌上放可乐杯的植入广告方式不同,《美国超级名模》的冠军奖品本身就是节目和商业品牌的结合体。近年来,节目开始与时尚类、青少年类杂志合作,“名模”为其提供素材,杂志为“名模”的选手提供演习的平台。《美国超级名模》的另一个里程碑式的意义在于开发了一系列专业竞技真人秀。在它获得成功之后,服装设计真人秀《天桥骄子》,烹饪竞技真人秀《顶级厨师》,发型设计《狂剪天才》等真人秀应运而出,基本都是套用《美国超级名模》的模式,且都获得较好的收视效应。这类真人秀被美国女权主义者米莎·卡夫卡称为“Bravo频道风格”真人秀。[3]因为Bravo频道在2003年播出了一档非常火爆的造型设计真人秀《粉雄救兵》,节目以五名男时尚设计师为主角,他们各以时装、家居、发式及护肤、烹饪、文化为所长,每一集他们会闯进一个普通男人的家中(多半是在他们的女友、未婚妻或太太的秘密邀请下),不由分说地“绑架”他,全方位地包装这个男人。此后,该节目中出现的五种主要元素:时尚、美食、美容、设计和流行文化各自衍生出了不同种类的真人秀。“Bravo频道风格”真人秀可谓是《美国超级名模》和《粉雄救兵》通力制造出来的。

(三)高级:真人秀之间融合的《单身汉》系列

《单身汉》是2002年在ABC电视网播出的一档约会游戏类真人秀。在每一季的《单身汉》中,一位单身男士将有机会从25名女性候选人中挑选出他未来的妻子。每一集的男主角通过一对一或一对多的约会方式来淘汰候选人,他和她们可能会去外地旅行,或和男方的家人共度一段时光。最后男主角向他心目中的最佳人选求婚。这种真人秀融合了选秀类真人秀的“淘汰”概念,也融合了纪录片式真人秀的“真人实景”手法,满足观众的窥私欲,且集中在两性关系上。时隔一年,ABC又推出了这档节目的女版——《单身女郎》。女主人公从被前一季淘汰的女候选人中选出,这些人大多有一定的观众基础,电视台事先在网上公布她们的资料,从网络报名者中选出候选人,这就融合了真人秀“打造平民明星”的概念。《单身女郎》的节目结构更力求营造电视剧式的人物关系和戏剧化矛盾冲突,在拍摄形式上设置花哨、时髦的视觉效果,节奏紧凑,善于制造悬念、煽情、冲突等戏剧化效果。作为一档情感类节目,它的女性观众更多。女主角和追求者之间的感情纠葛波澜起伏,且淘汰方式更多样化,有时被淘汰的选手还会返回节目,使得情节更具悬念,人物冲突更加强烈。随后,ABC推出《单身公寓》,该节目邀请在前两档节目中配对失败的11名单身女性和8名单身男性入住一个豪华公寓,这些单身男女试图在节目中寻找真爱,并通过互相投票的方式进行淘汰,最后剩下的情侣将获得现金大奖。《单身汉》、《单身女郎》和《单身公寓》系列节目的生产模式体现出电视真人秀的进一步成熟。根据成熟的真人秀节目模式打造新栏目,不仅降低了策划、宣传成本,降低了新片上市的风险,也显示了电视业的“服务意识”。本着良好的“售后”服务精神,节目组为那些节目中的情场失意者再度甚至三度创造机会,这也是对真实生活的一种还原:人们可能需要多次寻找和尝试才终成眷属。

三、美国电视真人秀的发展趋势

(一)进一步对其他节目理念进行融合。著名制片人卡威尔在其英国版《X元素》中用尺度大胆且颇受争议的“实境拍摄”手法为这档真人秀争取收视率。本季《X元素》的250名参赛者住进四星级饭店,参赛者免费畅饮主办单位招待的任何酒品,其后还有一场“游池派对”。制片方承认这主要是为了诱使参赛者酒后失控,并为观众直播选手可能发生的荒唐行径。之后,晋级决赛的参赛者还将一起住进豪宅。这是竞赛类真人秀对其他真人秀的融合,不断为观众带来新的感官刺激。

(二)发现现有节目模式的缺陷并进行提升。真人秀的模拟网络互动模式曾遭到学者的质疑。有学者认为观众投票给真人秀《老大哥》的过程仍然只是单向的,讨论和谈判仅发生在制片人、电视网和计票者之间。[4]如下图:

图 真人秀投票流程图

上图显示了金钱是如何从公众流向电话服务提供商、投票公司,最终流向制作公司和电视网的。有人认为这个过程不透明,电视网可能操控结局的可能性非常大。澳大利亚有一个《老大哥》的在线粉丝团,包括3500名粉丝,他们称自己为“核心粉丝团”,用各种激烈的形式表达他们对节目的忠诚。这样的消费者集团为市场研究提供了数据,有助于针对特殊群体开发新电视节目。[5]

(三)加大力度研发为内容服务的电视技术。英国4频道的在线点播服务4oD是深受观众喜爱的服务器,它发布的一系列新功能使观众的观看过程更个性化,预测性的搜索和观众控制的推荐功能可以找到最匹配的节目内容。注册用户创建一个“我的4oD”账号就可以管理并创造播放列表,编排一整晚的观看节目,创建一个想观看节目清单,或者回头去看那些只看了一半的视频。目前4oD数据库拥有5000小时的可观看内容。英国节目还主动开发新媒体技术来增加观众和节目之间的互动。英国选秀节目《X元素》9月发布2011年新应用,新设“Tap to Clap”功能增添更多参与感。观众能够在观看的同时对某段落“拍掌鼓励”,对其进行评分并将结果分享到Twitter和Facebook上。《X元素》还在网络上设置超级粉丝“Superfans”活动,粉丝们可以撰写博客,也可以定期上传自己的视频。《X元素》称此举是为了让观众能够实时参与节目互动,增加趣味。在技术研发中,强调个性化和人性化是取得市场成功的关键。美国真人秀也应找准节目的切入点,在开发相关应用上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 喻国明. 数字化时代的媒体U化战略[J]. 新闻与写作,2006(8): 24.

[2] Henry Jenkins. Convergence Culture: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M]. New York and London: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6: 59.

[3] Misha Kavka. Industry Convergence Shows[A]//Kackman, Binfield, Payne, Perlman & Sebok. Flow TV[C]. New York:Routledge, 2011: 81.

[4] Virginia Nightingale, Tim Dwyer. The Audience Politics of “enhanced” Television Forma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a and Cultural Politics, 2006(1): 25-42.

[5] Miller, V. Sititching the web into global capitalism [A] //D. Gauntlett, R. Horsley (eds.). Web. Studies(2nd edn.)[C], London: Edward Arnold, 2004: 171-184.

猜你喜欢
真人秀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调查
真人秀节目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