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撤离仿真及其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

2012-09-27 04:34颜瓅俞赟
船舶 2012年1期
关键词:元胞甲板工况

颜瓅俞赟

(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 上海 200011)

0 引 言

在现代船舶设计制造领域中,船舶的安全性是一个受到长期关注的问题,在紧急情况下确保船上人员及时撤离是其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较好的方法是在船舶总体设计阶段进行撤离分析验证。2007年10月海安会通函MSC/Circ.1238《新客船和现有客船撤离分析指南》(下文简称规范)为分析验证提供了指导。规范提供了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1]:一种称为简化撤离分析,是目前在船舶设计生产中常用的方法;另一种称为高级撤离分析,是基于人员撤离仿真的。本文将对人员撤离仿真的概念、原理、特点和在船舶设计中的应用作简单介绍。

1 人员撤离仿真

仿真又称模拟,指为了研究现实中的系统,在计算机中建立该系统的仿真模型,然后运行模型,根据运行结果获取现实系统中的相关知识。

1.1 概况

人员撤离仿真相关研究起源于建筑行业,自20世纪80年代起至今已经有了较深入的发展。有多种数学模型可以描述撤离过程,根据对人员细节描述程度不同主要可分为宏观模型和微观模型。宏观模型认为行人的运动行为类似于气体或液体的流动,包括博弈理论、决策理论和传播模型等[2]。宏观模型的优点是理论难度较小、建模简单、计算量较小;缺点是丢失了一部分环境几何信息,并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微观模型把行人视为相互作用的粒子,包括社会力模型、排队网络模型和元胞自动机模型等。微观模型的优点是对每个人的特性、位置和运动有单独的描述,有效提升了仿真的可信度;缺点是计算量比较大、计算耗时比较长[3,4]。 但是,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的高速发展,微观模型的缺点正被逐步克服。

根据不同的数学模型,国内外已经开发了数十种不同类型的软件工具。其中有些软件工具已经比较成熟,例如STEPS等,可作为分析人员撤离过程分析的较好平台。随着工具的发展,人员撤离仿真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已较广泛,可以对商场、剧院、高层建筑、地铁站、机场等建筑的安全性能作出评估。但其在船舶行业应用相对较少,我国则刚刚起步[5-7]。

本文使用STEPS(SimulationofTransientEvacuation and Pedestrian Movements)软件开展人员撤离分析,该软件由美国Mott MacDonald公司开发,专门用于模拟建筑物中人员在正常情况或紧急情况下的移动过程。STEPS提供了较为友好的界面,用户可直观的建立三维模型,并通过对话框设置相关对象的仿真属性;软件还提供了丰富的参数设置,允许用户对条件、概率、采样曲线等做深入的定制。

1.2 元胞自动机模型

STEPS所使用的数学模型为元胞自动机(Cellular Automata)模型。该模型将舱室或通道划分为大小一致的网格,每个人可占据一个单元格。人员移动的主要规则是:所有元胞的状态同时发生变化;某个元胞在t+1时刻的状态由其自身及其相邻的元胞在t时刻的状态共同决定。一个典型的房间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元胞自动机模型中的房间模型示意图

模型为每个单元格都计算了距离出口的数值,出口本身数值为0,距离越远数值越高。左侧有一个L形的障碍物,数值为-1。仿真开始后,人员可以朝前后左右或四个斜角方向移动,任意单元格中的人员只要不断朝数值更低的相邻的单元格移动,最终都可以到达出口。

1.3 撤离分析方法比较

简化撤离分析基本过程为:绘制撤离及水力网络原理图,给各个通道编号并计算其面积,然后获取各处人员数量,进而计算人员流量、流速和流动时间,最后得到人员到达集合站所需的总时间。

规范将高级撤离分析描述为:模拟以计算机为基础,把每一个乘员作为一个个体,将船舶布局并显示乘员与布局之间的相互作用详细显示出来。由此可见,高级撤离分析在本质上是基于微观仿真模型的,其基本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建立仿真模型、运行仿真模型和分析仿真结果。

而简化撤离分析有些类似于宏观仿真模型,它简化了一些几何信息,并将人群视为流体。但是人群并不符合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人和人之间也有较明显的差别[8],这与流体不同。这些只有在高级撤离分析中才能得以体现。因此,高级撤离分析的结果更接近真实情况。

2 应用实例

以某教学船为例,进行人员应急疏散分析。下页图2为该教学船居住舱室分布图。

2.1 概况

某教学船以散货船为基础,另为实现教学实习的功能,增设了教室、教师办公室以及教师和学生住舱等舱室,需满足特种船舶相关规范要求。除原有散货船船员外,另增加教师与学生168人。由于人数较多、总布置较复杂,人员撤离过程可能存在不确定因素,有必要对本船的总撤离时间进行计算。

为保证船舶的安全性,本船的集合站/救生设备有三处,分别位于6甲板左舷、6甲板右舷和9甲板尾部,对应三种不同的撤离路线。

根据规范,总撤离时间=最长撤离用时+安全余量+登乘和下水用时。本船总撤离时间必须小于60 min,规范指定了安全余量、登乘和下水用时,最长撤离用时则由仿真计算来获得。具体方法是:在软件中把人员从舱室出发、经过通道/楼梯、最终到达集合站的过程模拟出来,并记录所需的时间。多次重复上述试验,取耗时最长的一次作为最长撤离用时。

2.2 仿真建模

2.2.1 环境模型

首先为人员撤离所经舱室、通道、楼梯和集合站建立网格模型,将舱壁、阻挡物视为边界和障碍;然后建立出口的模型,包括门和楼梯-地面连接处,并设置相关属性;最后为了加强可视化效果,为环境中的实体建立几何外形。

表1 年龄组和行走速度

2.2.2 人员模型

根据规范和本船的定员情况设置人数和年龄组,后者会对人的行走速度产生影响。如表1所示。

特定人口组的速度符合以该组平均速度为均值的正态分布,标准差取最大速度与最小速度差的1/6。

2.2.3 工况模型

根据本船的实际情况,人员在白天撤离和夜晚撤离的初始位置有所不同:人员主要分布在4~9甲板。在白天,一部分船员在工作岗位,一部分船员在住舱,教师和学生大多在教室,少量教师在办公室;在夜晚,船员的情况与白天基本相同,而所有教师和学生全部在住舱。

用3种撤离路线与规范要求的4种工况,一共组合出12种工况,根据规范需要对每个工况进行5次仿真。建模完毕后运行仿真,用户可以看到船上人员从住舱撤离到集合站的全过程,软件提供的可视化效果如图3。

2.3 仿真结果

在仿真运行时记录各个时刻到达集合站的人数,就可以得到撤离时间。以夜晚、全部楼梯可用、9甲板撤离的工况为例,撤离时间如表2。

表2 某工况撤离时间

其中最长的时间出现在第5次试验,为14′48″秒,撤离情况的曲线如图4。

图中的4条曲线代表到达4个集合站的人数随时间的变化。当曲线升到顶部时,表示该集合站满员了。

通过观察仿真场景可知,本工况的拥挤点出现在8甲板外走道到9甲板外走道的楼梯前,人员由从6、7、8甲板撤离的学生构成。拥挤人数较少,持续时间较短,左右舷侧皆有。如图5所示。

通过60次仿真试验得到的结果表明,所有工况下人员撤离都可以在规范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并有一定余量。表明本船符合规范中的人员撤离要求。

2.4 现象分析

下面对在仿真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特殊现象进行分析:

(1)从9甲板撤离时,1号和4号救生艇(集合站)总是较快装满。

分析原因后认为:4艘救生艇依次排列在船尾部,1号和4号救生艇更靠近舷侧外走道,这使得从外走道撤离的人员总是首先登上这两艘救生艇,导致它们更快地装满。

建议在撤离时,可以将1号和4号救生艇编为一组,2号和3号救生艇编为一组。

(2)从9甲板撤离时,在甲板中央的楼梯间不可用的情况下,总撤离时间反而较短。

已有的研究表明,在紧急情况下的人员常常会选择离自己最近出口撤离[9,10]。这可使局部撤离时间最短,但未必会使全局撤离时间最短。

一些舱室的出口靠近中央的楼梯间,从这些房间撤离的人员有时会首先进入楼梯间,到达9甲板后,再从楼梯间出来,经外走道到达救生艇。这样造成了绕路,撤离时间稍有延长。当中央的楼梯不可用时,这部分绕路的现象就消失了。虽然外走道的楼梯人流有所加大,但总的撤离时间反而较短,见图6。因此,建议事先约定,从尾部紧急撤离时尽量不走中央的楼梯。

为本船建立基本仿真模型约需两周,为某一工况修改模型、运行仿真并分析结果约需一天。未来随着建模流程的优化,所需时间将有所减少。

3 结 论

人员疏散仿真在船舶领域是一种新兴的方法,利用其开展的人员撤离分析,可获得更接近真实的结果,并发掘出深层的现象,为辅助船舶设计、提升船舶安全性能提供支持。

[1]海安会通函规范.新客船和现有客船撤离分析指南[S].海上人命安全公约,2007.

[2]刘茂,王振.行人和疏散动力学研究现状及进展[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6 (7):121-125.

[3]黄希发,王科俊,郭莲英,等.一种运动学形式的人员疏散仿真微观模型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1):5791-5794.

[4]湛永松,卢兆明.计算机辅助大规模人群疏散平台[J].计算机工程.2008,34:77-79.

[5]张冬东,崔晓星.客轮火灾人群疏散的现状研究及进展[J].科技信息.2007,12:232-235.

[6]陈淼.舰船通达性仿真评估系统初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

[7]肖海松.舰船人员疏散仿真初步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

[8]孟俊仙,周淑秋,饶敏.大型建筑内人员疏散计算机仿真研究评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25(3):159-161.

[9]何大治.建筑火灾疏散三维仿真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7.

[10]于彦飞.人员疏散的多作用力元胞自动机模型研究[D].镇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

猜你喜欢
元胞甲板工况
基于元胞机技术的碎冰模型构建优化方法
热网异常工况的辨识
变工况下离心泵性能研究
不同工况下喷水推进泵内流性能研究
基于非负矩阵分解的高速列车走行部工况识别
科考船木甲板安装工艺
HCA直升机甲板降落证书检验要求剖析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基于元胞自动机下的交通事故路段仿真
歼-15舰载战斗机在辽宁舰飞行甲板准备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