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532例道路交通事故四肢伤流行病学分析

2012-09-27 07:15江长青肖德明王天兵
创伤外科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道路交通四肢深圳市

江长青,肖德明,曾 晖,王天兵

道路交通伤已被认为是全球最大的伤害死亡原因之一,而四肢又为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1-3]。对交通伤的研究既往主要是以交通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登记在案的资料分析为主,弊端之一就是数据不完整,登记在册的交通伤多是相当严重的伤亡事故,因此,我们认为这些数据分析不能完整反映交通伤的实际情况。基于收集完善道路交通伤资料为出发点,本研究采用多中心研究方法,通过深圳市6家医院急诊外科对四肢道路交通伤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调查,并对相应的四肢损伤的部位、伤情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资料与方法

1 抽样方法

参考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我国常见毒物数据库及中毒、伤害谱课题》协作组的13家医院2000年急诊伤害调查方法,将12个月分成3部分,受伤人数全部人数的比例分别为:(1)1、4、7、10月占33.13%;(2)2 、5、8 、11 月占32.18%;(3)3、6、9、12月占34.11%。分别与(2)、(3)用假设均一分布进行检验,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105)。我们按3等份平均分布的原则进行抽样调查。

2 调查方法

在深圳市6个行政区各选择1家综合性医院,在2007年2、5、8、11 月,每月的10 ~16 日,各个调查点急诊科对首诊的道路交通伤害患者列为调查对象,详细记录四肢损伤患者的资料。满足以下诊断标准者入选为四肢道路交通伤统计病例:(1)当事人一方或一方以上使用了机动车或非机动车(包括自行车);(2)道路交通伤发生时车辆所在位置必须在道路上;(3)车辆在行驶中发生;(4)有碰撞、碾压、刮檫、翻车、爆炸、失火等其中1种或1种以上原因;(5)由人为造成而非自然原因(如地震、台风、山崩等造成伤害);(6)造成人员伤亡或车辆损坏;(7)存在四肢损伤。

由急诊科医师填写统一调查表,职业分类以国家统计调查制度的职业分类(6565-85)为准。伤后4个月通过电话方式对患者创伤康复分级、工作恢复情况进行随访,了解患者伤后恢复情况,进入资料的患者均完成了知情同意。

3 统计学处理

严格按照流行病学要求采集原始数据,用Excel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 13.0软件和Excel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对四肢交通伤发生的周分布集中趋势采用圆分布检验。

结 果

1 道路交通伤患者的性别、年龄特点及交通工具类别

共调查四肢道路交通伤532例,占所统计的道路交通伤(1328例)病例的40.06%,为急诊科外科总量的2.14%,是急诊统计道路交通伤害发病率最高部位。伤者年龄2~80岁,平均33.2岁,其中男性310例,年龄(34.56±6.5)岁,女性222例,年龄(30.44±4.31)岁;年龄分布:0~20岁年龄组95例(17.86%),20~40岁组305例(57.33%),40~60岁组99例(18.61%),>60岁组23例(4.32%)。男性平均年龄>女性平均年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别比为1.4:1。最易发生道路交通伤的交通工具是小型汽车、重型卡车、电动自行车,分别占道路交通伤41.6%、20.5%、17.5%。

2 道路交通伤发生的时间分布

道路交通伤发生在周四、周五最多,分别达到28.76%,27.82%,每周在周五存在集中趋势(r=0.1660,P<0.001),见图 1。

图1 2007年深圳市急诊四肢道路交通伤害发生的1周分布

3 道路交通伤患者的职业构成

急诊交通伤患者职业排列前3位是农民工、工人、商业人员,分别占 120例(22.56%)、80例(15.04%)、76例(14.29%),总共占 51.89%。其余依次为服务业人员56例(10.53%)、无业人员53例(9.96%)、专业技术人员43例(8.08%)、办公管理人员40例(7.52%)、家政员33例(6.20%)、学生31例(5.83%)。

4 损伤部位及伤情

532例四肢道路交通伤按损伤部位计算共有损伤部位613处,前3位分别是足部、小腿、大腿,分别187例 (31.15%),94 例 (17.67%),82 例(15.41%),总共占64.23%。其次手部损伤79例(14.85%),上臂损伤32例(6.02%),前臂损伤58例(10.90%),下肢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上肢损伤发生率。伤情特点:开放性损伤356例(66.92%),闭合性损伤176例(33.08%),合并脏器损伤96例(18%),合并四肢骨折脱位194例(36.47%),合并四肢骨筋膜室综合征 35例(6.58%),合并四肢重要血管神经损伤 98例(18.42%),合并皮肤软组织缺损46例(8.65%)。

5 道路交通伤患者的急诊救治及随访

四肢道路交通伤患者58.64%经急诊处理后离院门诊治疗,28.95%需住院进一步治疗,12.59%留院观察病情发展,无患者死亡。

伤后4个月通过电话方式对患者创伤康复分级、工作恢复情况随访,215例(40.14%)获得完整随访,4级肢体伤残占81.35%,3级占12.55%,2级占5.20%,1级占0.9%;随访病例中80.47%恢复原来工作,14.42%需调换工作,5.12%不能参加工作。

讨 论

1 通过急诊监测道路交通伤害的优越性

伴随现代交通事业发展,交通事故已成为现代社会一大公害。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00年道路交通伤害是伤害的第1位死因,预计2020年将成为第3位致残原因[4]。但是道路交通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因而寻找科学的途径对道路交通伤进行监察,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科学的交通管理规则提供理论依据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道路交通伤研究多采用调查交通局、公安局报案案例或者对医院住院病例回顾性统计,多侧重严重伤害或死亡研究。但现实生活中,道路交通伤多是轻、中度伤,通过以上的研究方法很难获得真实资料或真实反应道路交通伤现状,缺乏伤情、治疗情况及预后的数据[1-2],而且四肢是交通伤最常见的损伤部位[6]。我们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通过医院急诊科对四肢交通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填写严格的调查表,突出非致死性研究,可以获得最准确、详细的四肢交通伤害数据,目前国内尚未见通过这一途径研究四肢交通伤害的文献报道。

2 深圳市四肢交通伤的特点

深圳市是一个移民城市,有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人口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其外来人口比例为82.1%(同期北京、上海和广州外来人口比例分别为20.0%、19.4%和30.0%)[7]。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道路交通繁忙,负担重,道路交通安全成为政府部门严峻的课题。

本次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四肢交通伤伤者年龄在2~80岁,20~40岁为高发年龄组,共305例,占57.33%,其中农民工和工人占37.60%,这类人员大多是属于社会弱势群体,文化素质低,交通安全观念薄弱,违反交通规则现象突出,主要表现为违章穿越机动车道,必须加强对这类人员的交通安全教育,设立道路保护措施,良好的道路交通照明,减少道路交通伤害发生。

导致发生四肢交通伤害最多的交通工具是小型汽车,占道路交通伤41.6%,这与既往研究认为两轮机动车是亚洲国家道路交通伤主要危险因素不一致[8-10],我们认为是由于近几年来深圳大力采取禁止摩托车上路,深圳经济快速发展,私人小型汽车拥有量急剧增多,两轮机动车退出道路交通,这是小型汽车发生事故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政府部门需要遏制私家车增长势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减少私家车拥有量和出行对减少四肢交通伤害具有重要意义。

在每周道路交通伤病例中,周四,周五发生率最高,围绕周五存在集中趋势,我们分析认为这与一周中工作疲劳、安全防范意识降低、交通管理松懈有关。

所有道路交通伤害患者中四肢伤是发生伤害最多的部位,左足、右足、左下肢分别占四肢伤害的20.06%、16.64%、15.82%,下肢明显多于上肢,这是导致交通伤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对这类患者及时救治对减少伤残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医院急诊监测信息对四肢交通伤救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3 预防四肢交通伤害的对策

“道路安全就是没有交通事故”,道路交通安全必须引起社会更多关注[11]。近年来,深圳市常住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均大幅增加,道路交通繁忙,负担重,尽管深圳新建、扩建了市区及城市周边道路,但是总的情况是道路的增长不能满足车辆的增长,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及伤害的救治成为深圳市各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我们通过对医院急诊监测四肢交通伤害数据的研究,对深圳市四肢交通伤预防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交通安全意识:深圳是移民城市,有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交通安全观念薄弱,发生交通事故的最多是这一群体;(2)科学的交通管理:制定严格的交通管理措施,严格执法对减少交通事故发生具有重要作用[12];(3)适度限制机动车辆增长,改善道路通行状况。

[1] Nantulya VM,Sleet DA,Reich MR,et al.The global challenge of road traffic injuries:can we achieve equity in safe-ty[J].Inj Control Saf Promot,2003,10(12):3-7.

[2] Varghese M,Mohan D.Transportation injuries in rural Haryana North Indi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ference on Traffic Safety[C].New Delhi:Macmillan India,2003:326-329.

[3]王正国.新世纪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趋势[J].中华创伤杂志,2002,18(6):325-328.

[4] WHO.World health injuries and violence prevention[OL].http://www.who.int/en/2012.

[5]江长青,张培训,姜保国.深圳市1328例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特征及伤情特点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9,25(7):640-643.

[6] Nantulya VM,Reich MR.The neglected epidemic:road traffic injur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J].Br Med J,2002,324(7346):1139-1141.

[7]江捍平,肖德明,李伟,等.1994~2003年深圳市骨科创伤住院病例调查分析[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6,8(12):1144-1148.

[8] Dandona R,Kumar GA,Dandona L,et al.Risky behavior of drivers of motorized two wheeled vehicles in India[J].J Safety Res,2006,37(2):149-158.

[9] Wang SY,Chi GB,Jing CX,et al.Trends in road traffic crashes and associated injury and fatality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Inj Control Saf Promot,2003,10(1-2):83-87.

[10] Suriyanwongpaisal P,Kanchanasut S.Road traffic injuries in Thailand:trends selected underlying determinants and status of intervention[J].Inj Control Saf Promot,2003,10(1-2):95-104.

[11] Mock C,Quansah R,Krishnan R,et al.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care of injuries worldwide[J].Lancet,2004,363(9427):2172-2179.

[12]王声恿,池桂波.我国伤害预防与控制研究现况和展望[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5):375-377.

猜你喜欢
道路交通四肢深圳市
深圳市鑫钻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深圳市朗仁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