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思考

2012-09-27 11:20张宏雁李景波
重庆医学 2012年22期
关键词:研究型指标体系内涵

陈 博,罗 旭,张宏雁,吴 昊,李景波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医教部,重庆400038)

随着建设创新型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和推进,医药卫生领域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研究型医院建设作为医院创新发展模式已经得到了国内外医院管理者的充分认可。本院按照军队医院创建研究型医院的战略部署,结合医院自身实践,确立了建设“跻身世界一流名院方阵的研究型医院”的愿景目标,并不断地进行探索实践。学科作为医院的二级单元,研究型医院需要研究型学科做支撑,根据本院研究型医院建设步伐,重点探索推进研究型学科建设。经过探索实践,医院对研究型学科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和管理办法。

1 研究型学科的概念及核心要素

目前,国内关于研究型医院的概念已经较为明确,但是研究型学科的概念尚存在争议。依据研究型医院建设经验和学科发展的基本规律,作者认为研究型学科是能够创新和引领技术进步和发展的学科。具体而言,研究型学科就是指以临床为基础的学科,能够解决临床上的疑难复杂疾病,疑难重症患者比率显著高于其他医院同类学科,能够引领技术创新发展,形成技术操作指南,占领学术制高点[1]。其核心内涵有3个方面:(1)具有解决重大疑难疾病的临床优势和引领行业发展的技术创新能力;(2)具有国内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和国际竞争实力的学科研究方向;(3)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和产出高等级的科研成果并将成果转化到临床运用[2-3]。

表1 研究型学科评价指标体系

2 研究型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意义

2.1 研究型学科需要有特色的评价体系作支撑 研究型学科是一种新型学科建设模式,具备其自身的内涵特征,其更加关注临床创新,更加注重临床实践与医学研究的有机结合,旨在“围绕临床搞科研,科研成果为临床”,实现临床与科研的互动[4],不断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作为学科建设的新模式,一种新兴事物,目前还缺乏系统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因此,急需构建一套能够满足该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实能够对研究型学科建设起到指导和评价作用。

2.2 现有学科评价体系无法满足新的学科建设模式需求 目前,国内学科评价体系大致可以概括为国家重点学科评价体系、军队学科评价体系和省市级重点学科评价体系3种。国家重点学科评价体系具有国家层面代表意义,宏观性较强,具有宏观指导意义,由于缺乏具体指标,对医院实际管理层面具体操作性不强。军队学科评价体系,强调为部队服务和战斗力生成,突出军事特色,专业性强,是军队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依据。省市级重点学科评价体系体现出地方特色和需要,区域性较强。上述学科评价体系没有充分体现出研究型学科的建设内涵,对研究型学科建设不具有直接指导作用。因此,在医院操作层面还需要构建针对性的评价体系。

3 研究型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3.1 研究型学科体系建立方法 通过搜集、鉴别整理有关学科评估的相关文献,形成对学科评价体系的科学认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型医院建设的相关特点来初步研究设计研究型学科的评价体系。通过组织医院管理专家及临床专家进行论证,初步确立指标体系,最后采取Delphi法,通过3轮调查来确定评价指标及确定指标的权重系数[5]。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采用平均数法,对平均数归一化处理,得到各层指标的权重系数值,然后用乘积法计算组合权重系数[6],最后制定出完整的学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图1。

3.2 指标体系的构成原则 结合研究型学科建设的内涵特征,指标体系在设计上确立了以下原则:(1)参考现有学科评价指标体系遴选核心要素指标;(2)围绕研究型学科内涵突出重点建设指标;(3)综合研究型学科医疗、教学、科研具体任务完善相关评价指标;(4)考虑操作性和自身特点采取定性与定量结合指标[7]。具体指标体系,见表1。

3.3 评价方法的确立 研究型学科评价体系是医院建设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重点在于发挥其建设指导和培育作用。因此,在遴选评价内容上有所侧重。评价整体上采取基础准入评价、客观评价和建设后再评估的方式进行。在满足基础建设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关键的核心指标评价,符合建设标准的即可纳入研究型学科建设,医院给予一定建设经费投入,按照建设周期实施再评估,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图1 研究型学科评价体系技术路线图

4 思 考

4.1 该指标体系体现了由“规模效益型”向“质量内涵型”的转变 研究型学科评价指标体系是围绕研究型医院对学科建设的内涵要求进行量身打造的,反映了军队医院整体发展转型的思考,反映了新形势下医院内涵建设的基本需求,更是新的学科建设模式的内在体现,整个评价体系中对医院及学科的规模数量指标没有硬性要求,主要从学科建设的内涵角度进行设计与评价,是学科建设转型发展的重要体现,更是医院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标志。

4.2 该指标体系体现了由“经验医学”向“转化医学”的转变研究型学科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设理念是“围绕临床搞科研,科研成果为临床”,强调了医学科技创新,并将研究成果向临床转化,不断提高临床技术水平,实现临床与科研的互动[8]。在这一理念的推动下,医院将大力推进转化医学发展,不断将研究成果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更重要的是还将进一步影响和调整临床医生的临床诊疗思维模式,由传统的经验医学向循证医学和转化医学发展,势必促进医学模式的发展和进步[9]。

4.3 该指标体系突出体现了对临床技术创新的更高要求 指标体系在设计上突出表现了3个方面的特色:(1)重点突出临床救治水平的提升。体系特别强调了医疗品质、特色和创新等,突出了基础医疗质量,强调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和临床技术创新[10]。(2)重点突出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本体系强调学科稳定的发展方向,具备较完善的研究平台,强调高等级课题、成果及产出,形成国际竞争实力。(3)重点突出研究型学科创新性管理。体系中重点突出科室目标责任制管理、医德医风建设。通过科室强有力的监督和管理,力求为研究型学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5 小 结

经过反复论证和探索实践,研究型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在本院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将全院临床医技学科对照研究型学科评价指标进行遴选,结果显示,按照评价体系的标准遴选出的研究型学科均为本院特色鲜明、发展势头良好的传统优势学科和重点学科。落选的学科为本院发展较为缓慢、后劲不足的一般学科。遴选结果与本院学科发展实际相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但研究型学科作为一种新的学科建设模式,建设经验不足,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因此,该体系在设计上还不是很成熟,还需不断完善。由于该体系主要是基于本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虽针对性和指导性较强,但还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如要进一步推广还需不断探索总结。

[1] 秦银河.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5,10(9):1-4.

[2] 秦银河,文德功,郭旭恒.创建研究型医院-“301”医院管理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0.

[3] 郭渝成.创建研究型医院的理论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10):903-905.

[4] 王冬,孔越.适应研究型医院建设需求 努力创新科研管理机制[J].中国医院,2010,14(1):62-64.

[5] 徐天和,苏颀龄.统计管理与健康统计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0.

[6] 冯鑫,李文考,田文华.军队医院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05,12(2):124-125.

[7] 周来新,徐迪雄,邓军,等.强化学科人才建设促进医院全面发展[J].重庆医学,2005,34(6):801-803.

[8] 连斌.研究型医院的内涵界定及特点研究[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5(22):307-310.

[9] 栗美娜,连斌,许苹,等.创建研究型医院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8,5(15):19-22.

[10]李景波.以持续创新推进医院品牌建设[J].重庆医学,2008,37(1):1-3.

猜你喜欢
研究型指标体系内涵
活出精致内涵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挖掘习题的内涵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时军:定锚现代化研究型医院
定锚研究型人文医院
要准确理解“终身追责”的丰富内涵
做“研究型”语文教师,从教育笔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