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2012-09-30 06:19刘惠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2年8期
关键词:诱因利尿剂电解质

谢 静 刘惠珍

冠心病心力衰竭是引起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占冠心病死亡病例的40%。冠心病心力衰竭可以由隐性冠心病发展而来,但多发生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之后。冠心病心力衰竭是老年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不断上升,据统计[1],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为1.3%,是造成老年人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该病临床症状多不典型,给病情观察及护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已经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难题。熟悉和掌握老年人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发病诱因和发病过程,有利于早期发现冠心病心力衰竭,还能提高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2008年5月~2011年5月本院共收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52例,现将其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152例,男96例,女56例。年龄(68.6±7.8)岁。病程2~11年。病例纳入标准:年龄>60岁,临床诊断标准按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推荐的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及分级标准[2]进行,经规范治疗后缓解出院。所有入选病例均在自愿的基础上参加此次调查。

1.2 方法 仔细询问152例患者的病史、发病特点和发病诱因,总结其临床特点。根据其洋地黄类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等单种或几种联合用药的基础和临床特点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

2 结果

2.1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 (1)临床症状。本组患者心悸、胸闷152例,端坐呼吸56例,劳力性呼吸困难128例,咳嗽、咳痰68例,伴头晕、乏力、嗜睡、意识障碍者49例。(2)体征。心脏早博47例,心界增大124例,心率(HR)>110次/min 78例,心率≤100次/min 42例,心律绝对不齐32例。颈静脉搏动增强、充盈怒张80例,肺部听诊发现有湿性啰音78例,肝脏触诊发现肿大47例,双下肢浮肿82例。心电图检查发现29例房颤,10例室性心动过速,136例房性期前收缩,26例室性期前收缩。152例均有ST段上抬及T波改变,31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18例左束支传导阻滞。

2.2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表1)

表1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发病诱因(n=152)

2.3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伴随疾病(表2)

表2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伴随疾病(n=152)

3 护理对策

3.1 基础护理 遵医嘱,给入院患者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护理。保持病房安静、舒适,每天通风2次,室内空气新鲜,同时注意保暖,保证患者睡眠的时间和质量。心力衰竭发作时立即给患者心电监护,采取坐位或半坐位,建立静脉通道,给予中—高流量吸氧,遵医嘱给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监测心率、血压、心律及尿量变化。

3.2 用药护理 根据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特点、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合理安排给药时间和剂量。为避免影响患者夜间休息,一般选择白天给利尿剂;清晨睡醒后患者心率最快,血压较高,此时服用地高辛、倍他乐克可获得最佳药效[3]。应控制输液速度在20~30滴/min,因为输液速度过快可能诱发急性心力衰竭,过慢则可能导致循环血量不足而加重心力衰竭。使用利尿剂时应间歇、交替,逐渐增加剂量和频率。利尿剂使用前应测血压,如果收缩压低于90 mmHg,以及发现患者有严重低钾血症或酸中毒时不宜应用。因为利尿剂大剂量和长时间应用可出现血容量过低、低钾血症和低钠血症,因此,要准确记录患者出入液量,注意监测血压和电解质,密切观察患者精神状况,如有无精神萎靡、嗜睡、表情淡漠、抽搐等电解质紊乱的表现。血管扩张剂可以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但是应用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滴速和观察血压变化情况。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持续低血压伴有肾功能不全时要禁用血管扩张剂。另外,使用洋地黄时要特别注意,因为老年人肾功能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对洋地黄耐受力下降,因此,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易发生洋地黄中毒,水、电解质紊乱[4],应用洋地黄类药物过程中,开始剂量宜小(大约是成人用量的2/3);全面分析患者的肾功能、体重、电解质等情况,决定是否给予和给药的剂量;使用洋地黄类药物过程中,要监测患者血压、心率、电解质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如果患者出现食欲不振、呕吐、黄视、腹泻等毒性反应,要立即进行对症治疗[5,6]。

3.3 心理护理 研究表明在心力衰竭恶化的进程中,焦虑、压抑、孤独等心理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不良的心理因素也是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的重要预后因子[7]。情绪激动或紧张等不良情绪,可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继而出现全身的小动脉痉挛,从而加重心脏负荷,最终加剧心力衰竭而危及生命[8]。心力衰竭患者常因胸闷、憋喘等症状反复发作有焦虑、恐惧、绝望等心理,严重缺氧者有濒死感,护理时应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及注意事项,做好心理疏导,给予患者精神安慰及心理支持,有利于保持患者的情绪稳定和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3.4 饮食护理 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护理非常重要。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限制食盐、低钠饮食的重要性,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食多餐,切忌吃饱。进食过饱、饮水过多会增加患者的心脏负担,从而诱发心力衰竭。控制水分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的发生。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轻泻剂,如开塞露或低渗盐水灌肠。

3.5 避免诱发因素 呼吸道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卫生宣教,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防止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避免过多的探视人员,以防交叉感染。如果患者发生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能自行咳嗽咳痰者,鼓励其有效咳嗽、排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者或不能咳痰者,可用雾化吸入或者吸痰。告诉患者避免过度劳累和进行重的体力活动,避免过于激动和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活动时,以不感到疲乏为宜,最大心率应<120次/min。密切注意血压的变化,遵医嘱使用降压药以保持血压的稳定。

3.6 并发症护理 老年人由于心血管收缩功能下降,血压调节机制受损,在应用利尿剂后易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低钾血症而诱发心律失常[9]。应密切观察并监测患者的脉搏、血压、心率、尿量和呼吸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处理。对伴随高血压病患者,要随时监测血压的变化,避免情绪激动,必要时应用降压药以控制血压;伴发糖尿病患者要注意低糖饮食,监测血糖变化,必要时应用降糖药;贫血者要加强营养;伴肾功能损害者,洋地黄的耐受力差,亦易出现电解质紊乱,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合理用药,注意密切观察病情,一旦出现洋地黄中毒或电解质紊乱情况,及时救治。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行动不便,长期卧床,血流缓慢,易出现压疮、血栓性静脉炎等并发症,要定期协助患者翻身,进行肢体被动训练,使患者保持舒适的体位。

4 小结

老年性冠心病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而感染、心律失常、高血压、严重的心肌缺血、贫血、肺阻塞、环境气候的急剧变化、过劳、情绪激动及输血或输液过多及治疗不当等都是冠心病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对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在保证药物治疗的同时,要加强药物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针对诱因和并发症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的好转率和生活质量。

[1] 顾东风,黄广勇,何 江,等.中国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及其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3-6.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12):1076-1095.

[3] 吕宜风,刘 军,薛秀娟,等.时间护理在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护理学报,2009,16(7):57 -58.

[4] 韩宝元.96例老年心力衰竭分析[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9(9):54-55.

[5] 闫红英.365例老年冠心病心力衰竭发病诱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2011,19(2):90 -91.

[6] 王 齐.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45例舒适护理观察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0):10 -11.

[7] 刘雪梅,陈嘉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0,17(29):89 -90.

[8] 何守迪,孙淑芳.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主要诱因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2,17(4):300.

[9] 杨军花.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9):158 -159.

猜你喜欢
诱因利尿剂电解质
心衰患者不用利尿剂,预后更好?!JACC子刊研究
利尿并非越多越好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公路施工安全事故诱因与预警管理的探讨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诱因及干预策略
电解质溶液高考热点直击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
Li2S-P2S5及Li2S-SiS2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