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作用

2012-10-17 03:21章浩明
浙江医学教育 2012年3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依从性量表

倪 立,肖 启,章浩明

(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富阳 311402)

·基础与临床研究·

社会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的作用

倪 立,肖 启,章浩明

(富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 富阳 311402)

目的:探讨社会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方法将10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社会心理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3例。干预组接受药物治疗和社会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药物治疗。分别对2组的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和依从性评分表、自知力、复发率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6、12个月干预组PANSS总分、各因子分、SD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自知力好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会心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治疗依从性提高,社会功能改善及降低疾病的复发率有很好的作用,在我国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工作中切实可行。

精神分裂症;社会心理干预;社区康复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unction of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on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Method] 109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56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3 cases.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were given to the patients in both groups and social intervention was applied to the patiens at the same time to intervention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assessed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 (PANSS), 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 (SDSS), insight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 (ITAQ), the compliance scale and self-designed scale at time of enrollment, 3 months, 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enrollment. [Result] The readmission rate in one year and the scores of PANSS were lower in observ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P<0.01or0.05); ITAQ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P<0.01).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1or0.05)about medication compliance, relapse rate and employment rate.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and soical intervention can help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strengthen adherence of treatment, improve their social function and decrease the rate of recurrence.

Keywords:psychological and soical intervention; schizophrenia; rehabilitation

社区慢性病管理,既是社区卫生工作的职责,也是慢性病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也不例外。社区康复对患者社会功能改善和降低复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精神分裂症患者属于一类十分特殊的患病群体,其社区康复中所实施的社会心理干预,须有相应资质的人员才能完成。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龙头,县级医疗卫生单位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社区康复中负有重要使命。我院自2010年起,通过社会心理干预,开展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区康复,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所有对象均来源于我院精神科2010年1月至2010年6月门诊患者。入组标准: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中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45;无严重心、肝、肾、脑等器质性疾病史,当前血尿常规、生化及心电图无异常,女性患者为非妊娠或哺乳期。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26例,按照预先设定的随机数字表序列随机纳入干预组(62例)与对照组(64例)。其中17例因自行停药精神症状急性发作入院中途退出而终止随访,实际完成12个月随访的样本109例,其中干预组56例,对照组53例。主管医师按常规对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经8周急性期治疗,出院后由专人负责进行社会心理干预治疗。2组在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病程、诊断类型及受教育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 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eing Schedule,SDSS)和自制的依从性评分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得分越低,说明依从性和自知力越好)。对所有患者于入组时、3、6、12个月分别评定。

1.2.2 社会心理干预方法 对照组53例予利培酮或氯氮平维持治疗。干预组56例在相同药物维持治疗同时结合社会心理干预治疗。社会心理干预治疗包括:(1)精神卫生健康教育:认识精神分裂症及精神症状,药物治疗的相关知识,病程、结局与复发,患者的家庭护理、康复、婚姻、生育及法律问题。每个月集中教育1次;(2)社会技能训练:包括自我介绍,背对背画图游戏,寻求帮助,交谈过程的技能训练(如体距训练、目光接触、体态技能训练),学习与人交往和合作,通过角色扮演展现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时的冲突问题以及解决社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前3个月每个月训练1次,以后每3个月训练1次;(3)职业康复训练:包括家政康复训练(自我服务始动性缺乏训练、购物、理发、休闲娱乐和做客)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每3个月训练1次;(4)小组认知心理治疗:根据认知治疗的理论,通过理性思维替代歪曲的非理性思维和行为,调整人际关系,增强服药依从性,提高自信心。前3个月每个月治疗1次,以后每3个月治疗1次。

1.2.3 药物治疗 干预组服用利培酮(2.4±1.4)mg/d,氯氮平(127.5±73.1)mg/d,对照组服用利培酮(2.3±1.6)mg/d,氯氮平(123.2±77.3)mg/d,2组服用利培酮及氯氮平的平均剂量经t检验,t=1.869,P=0.0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4 培训 治疗师均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并经统一培训,所有主管医师集中学习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和自制的依从性评分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的使用方法,评分一致性Kappa值0.76-0.92之间。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版的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双侧t检验。

2 结果

2.1 2组PANSS各因子得分比较

入组时2组的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因子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的第3、6、12个月的随访评估中,PANSS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因子的评分较治疗前均有降低,提示临床症状趋于缓解。见表1。

2.2 2组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缺损比较

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干预组的服药依从性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干预组患者的自知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配合治疗的态度更为积极;干预组较对照组社会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降低(P<0.05)。见表2。

干预组在出院1年后累计复发5例(8.9%),对照组累计复发12例(22.6%),经统计学处理,χ2=4.17P<0.05,干预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表1 2组精神分裂症治疗前及随访各阶段的PANSS量表评估情况

表2 2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自知力及社会功能缺损情况比较

3 讨论

据报道,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心理干预,可延缓或减轻社会功能受损和精神残疾,使其重返社会,保持较高的生活质量[3]。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后,通常会面临人际关系处理困难、长期待业等问题。而社会心理干预正是针对患者回归社会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通过矫正错误的假设和消极的动机来建立正性期待,使患者保持应有的社会能力,同时对患者的不良行为给予矫正,使患者掌握健康的生活及社交能力,逐步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以达到重返社会的目的。

从本组12个月追踪研究的结果看,PANSS各项因子、治疗依从性、自知力、社会功能缺损,干预组干预前后的评估,结果总分都有明显的下降,而对照组却不明显,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者在维持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经过社会心理干预后,取得了明显效果,其复发住院者5例(8.92%),没有实施社会心理干预的对照组复发住院12例(22.6%),说明在服药的同时,充分利用精神卫生资源,对社区患者进行社会心理干预,可以促进其心理康复,减少疾病复发。因此我们认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干预,对降低复发率有明显作用,是精神分裂症的社区康复工作的新思路。

本研究采用统一的治疗模式,希望能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疗效好又经济的治疗方法,但长期的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1] 长虹, 丛中.临床心理治疗学[M].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581-583

[2] Penn DL,Waldheter EJ,Perkins DO,et al.Psychosocial treatment for first-spisode psychosis:a reseatch update[J].Am J Psychiatry,2005,162:2220-2232.

[3] 张喜梅,肖春玲,朱凤艳.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4,31:150-152.

[4]李毅,吕路线.精神分裂症复发的相关因素[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2,29(2):96-98.

[5]江开达,李淑春.精神分裂症病人维持治疗中的依从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3):167.

Theeffectsofsocialandpsychologicalinterventionforcommunity-basedrecoveryofschizophrenia

NILi,XIAOQi,ZHANGHaoming
(The Third People's Hospital of Fuyang City, Zhejiang 311402, China)

R749.3

B

1672-0024(2012)03-0054-03

倪 立(1975-),男,浙江绍兴人, 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临床精神科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依从性量表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