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
——访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李飞跃

2012-10-21 04:42
当代贵州 2012年14期
关键词:黔东南黔东南州原生态

文 本刊记者 付 松 刘 文

推进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发展
——访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李飞跃

文 本刊记者 付 松 刘 文

依托良好的生态条件和民族文化土壤,黔东南州正在成为一片文化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的沃土。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把贵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黔东南如何抓住机遇,着力打造原生态民族文化世界旅游目的地,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本刊记者采访了黔东南州委副书记、州长李飞跃。

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当代贵州》:李州长您好,近年来,黔东南州在文化产业工程、文化产业园和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方面有哪些亮点?

李飞跃:贵州被誉为“文化千岛”,黔东南无疑是这片土地上绽放的一枝奇葩。近年来,我州文化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侗族大歌”成功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列为中国第四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成功举办了“中国·贵州·凯里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原生态黔东南”品牌知名度不断提高,打造出“天下西江”、“古韵镇远”等文化精品,创作出《苗乡侗寨》等黔东南原创歌曲,培养出了一批文艺人才,培育了黔东南万象传媒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文化企业,探索出文化体育旅游互动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了对外开放和文化旅游发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黔东南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推动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当代贵州》:黔东南文化建设下一步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李飞跃:文化旅游产业是我州最具特色、极具潜力优势产业之一,也是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点领域。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原生态国际旅游目的地,以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民族文化保护试验区和乡村旅游示范带为抓手,努力把我州建成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当代贵州》:为实现这一目标,黔东南州将采取哪些措施?

李飞跃:我们将着力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坚持以国际引领旅游,着力打造旅游精品。加大力度推进以镇远为核心的舞阳河景区建设,全面完成纳入古城保护规划的建设项目,完成云台山世界遗产申报工作,建成杉木河和云台山旅游开发项目;完成旧州古城整体打造;全面实施舞阳河全线通游工程;适时启动思州、隆里古城打造工程。加快以雷山为核心的雷公山景区建设,完成西江景区拓展提升工程,建成营上旅游文化产业园,实施雷公山生态度假旅游项目。建成蚩尤苗族文化园。打造以小丹江、南宫等为重点的环雷公山乡村旅游示范带。加快以黎平为核心的黎从榕景区建设,抓紧完成肇兴和黎平翘街整体打造工程。建成萨玛侗族文化园。加快从江小黄、榕江三宝等精品景点建设,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侗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推进以剑河为中心的三板溪库区旅游开发,加快完成全线通游工程。积极争取将以黎平会议会址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纳入国家红色旅游二期建设。

围绕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力实施文化产业集群建设工程。力争建成雷山、黎平、剑河等9个文化产业园,建成凯里、丹寨、施洞等8个文化旅游产业基地,实施旅游商品“万户小老板工程”;加快建设麻江下司、剑河温泉等6个重点休闲度假区。着力培育动漫、新兴网络服务等新型文化产业业态,建设3个文化创意园。积极争取建设3个左右体育休闲公园,建设2个以上国家高原运动训练基地,建成东方斗牛城等民族民间体育竞技项目。积极培育和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镇远、西江、肇兴等大型实景演出基地。把“原生态黔东南”打造成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知名品牌。继续实施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4个100”工程,力争“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

大力实施“八大旅游服务体系”建设工程。结合实施国省道改造工程,争取新建旅游干道公路建设标准达到二级以上,进入重要景点和旅游村寨公路建设标准争取达到三级以上,景区可进入性明显改善。凯里建成五星级宾馆5家以上,各县建成1家以上,积极发展商务型酒店、经济型宾馆和民居宾馆,接待能力明显提高。实施导游人才“千人培训计划”。引进国内百强旅行社和国内外知名旅行社10家以上,发展专业旅游车队3家以上。引进和培育特色餐饮品牌企业10家左右。把凯里建成全国民族旅游商品会展和交易中心。

文化惠民落实处群众活动热起来

2009年4月,黔东南州州长李飞跃(中)在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调研。(姚宁/摄)

《当代贵州》:黔东南州在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李飞跃:公共文化设施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作用的阵地。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首先要有场地,其次还要有群众参与,有群众参与的文化活动更富于实效性。

近年来,州委、州政府十分重视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在服务发展上重点做了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向国家、省争取项目支持,不断建设、完善各级公益性公共文化设施。建成32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23个博物馆、纪念馆,20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3118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044个农家书屋,50个数字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县、乡(镇)、村三级公共文化基层设施全覆盖。新建了一批体育场馆、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工程。

二是借助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之机,通过招商引资、吸纳社会发展资金、土地置换、捆绑开发等多种模式,多方筹集、整合资金,加快商业文化街、文化广场、主题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优越的文化活动空间。

三是结合我州实际,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争取社会力量的扶持、支持和补助,积极保护和新建一批鼓楼、花桥、风雨桥、斗牛场、芦笙堂、踩歌堂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公共活动场所。四是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要求,加强管理各类公共文化阵地、文化设施,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使用效益。

《当代贵州》: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对黔东南文化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李飞跃:通过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广大群众开展休闲娱乐、强身健体、修心养性、演出竞技、传播知识信息等提供了舒适的生活环境,有效促进了黔东南文化事业的发展,尤其对黔东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群众依托文化场馆、广场等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常态化地开展节日庆贺、歌舞表演、竞技体育等系列文化活动,为进一步推动和实现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夯实了基础。

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带来发展的历史机遇

《当代贵州》:国发2号文件提出要把贵州建设成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这一思路与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有无共通之处?

李飞跃:国发2号文件明确“努力把贵州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首次从国家层面把旅游业发展纳入全省发展战略,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提出,将黔东南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标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提出为黔东南生态文明示范区创新发展思路,加快建设步伐指明了方向。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是我州产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重点,也是我州在全国、全省整个产业分工中能占有重要地位的产业支撑,推进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是我州建设生态文明、加快实现历史性跨越的重要载体。

黔东南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顺利推进将为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建设目标在我州率先实现提供有利条件。黔东南丰富多彩的原生态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与世界自然遗产荔波、佛教文化中心梵净山有机整合,就能够形成一个更具魅力、更有特色、更加唯一的世界旅游金三角,这个金三角旅游产业的全面发展,通过贵广快速铁路、厦蓉高速公路通道向泛珠三角经济圈的融合,就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省委、省政府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当代贵州》: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提出,给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带来了哪些机遇?

李飞跃: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的提出,给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带来了三大机遇:一是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建设文化旅游大州的信心和决心;二是有利于黔东南民族文化保护和以原生态民族文化为内涵的旅游产业的加快发展,对于我们实施“旅游活州“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在文化旅游创新区建设中我们能够从国家层面得到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和倾斜,这对于我们加快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尤其重要。我们将抓住这些机遇,进一步增强黔东南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后发赶超的强劲活力,实现黔东南州的跨越发展。

(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黔东南黔东南州原生态
民居摄影
捕鱼节上捉鱼忙
遇见黔东南
补妆
这里有一枚“金钉子”——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诗书画苑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最天然”的经济形态——零加工、原生态
回归“原生态”
黔东南州广场体育文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