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2-10-30 01:49冉素娟李廷玉华子瑜许红梅
重庆医学 2012年7期
关键词:导学问卷案例

冉素娟,李廷玉,李 秋,华子瑜,程 茜,许红梅,黄 曦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 400014)

“案例导学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研究*

冉素娟,李廷玉△,李 秋▲,华子瑜,程 茜,许红梅,黄 曦

(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学院 400014)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随着“以疾病为中心”医学教学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模式的转变以及国内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临床教学资源明显不足,受国内人力、物力、财力及培养效率等综合因素的制约,“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课程模式、“早期接触临床”的教学模式难以广泛开展,本研究以临床案例为基础,根据临床课程学习阶段医学生能力培养和教学的需要,组织教师综合应用“案例导学、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以探索更实际、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1个自然学期作为研究周期,对2007级临床医学专业的本科医学生322人(高考录取自然分成2个系)进行研究,采用抽签法将临床一系作为对照组,临床二系作为观察组。对照组157人,其中,男66人、女91人;观察组165人,其中,男60人、女105人。

1.2 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规课堂讲授和临床见习示教,即有患者看患者、无患者看录像、网络答疑的教学方法,按惯例在第一节总论部分介绍儿科学学习方法,并督促学生课前预习与课后复习。观察组学生按5年制儿科学教学大纲中各系统的教学要求,选择相应病种的典型案例13例进行示教。在首次课前分为4个班、每班5个小组、每组8~10人,学生人手一份“学习操作手册”,采用“案例导学、问题导向”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流程为:书面提供典型案例、学习重点与路径→预习案例、自学讨论→课堂(导入案例、常规讲授、提问)→学生复习、讨论→疑难问题上传教师邮箱→教师网络答疑→见习示教、教师总结评价→学生自我小结。

1.3 问卷调查 设计分别针对教师与学生的调查问卷。根据课题实施情况和研究目的设置相关问题,采取基本资料、行为资料、态度资料的类别顺序和内容顺序排列问题,以封闭式问题提问,提供假定的被试行为或态度备选,主要采用单选,并呈等级式排列。在师生各自的问卷中,关于态度资料方面的问题趋于一致。经过预调查后由专家组对部分不适合条目进行修订。由课题组以外工作人员统一发放和回收匿名的问卷。

1.4 统计学处理 回收的问卷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问卷进行Cronbachα信度系数检验。

2 结 果

2.1 学习效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同一时间采用同一套试卷进行考试。观察组学生考试成绩及案例题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图1。

2.2 观察组师生问卷调查结果

2.2.1 学生问卷调查结果 本课程教学改革得到学生的普遍认可,发放调查问卷165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回收率为97.6%。整体问卷信度系数 Cronbachα=0.826,Cronbach α>0.8,故可以推断此问卷的内在一致性较高,信度较好。调查结果见表1。56.0%的学生认为病例选择恰当,40.1%的学生认为病例选择较合适;94.5%的学生阅读了提供的案例并做了笔记,其中认真和思考性阅读的学生占52.6%;50.8%的学生结合案例提前进行预习讨论,预习时间为0.5~1.0h;67.0%的学生进行了复习,复习时间为0.5~1.0h。

图1 观察组与对照组学生考试成绩及案例题成绩的比较

表1 案例教学学生评价问卷调查结果(%)

2.2.2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无记名调查全程参与课程教学的9名教师,回收有效问卷9份,回收率为100.0%。整体问卷信度系数Cronbachα=-0.804,故可以推断此问卷的内在一致性较高,可信度较好。调查结果见表2。教师们普遍认为案例选择恰当。

表2 案例教学教师评价问卷调查结果(%)

2.2.3 师生看法差异 由于全程参与“案例导学、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实践的教师人数较少,其调查结果可能欠客观,但师生看法的总体差异值得关注。案例选择原则得到师生的普遍认可。大多数师生表示该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为该模式对学生独立思考有很好和较好的启发性,并表示喜欢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认同的比例高于学生。近半数及以上的师生认同该方法对学生临床思维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其中教师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学生。

3 讨 论

19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兰德尔首创案例教学法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习者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1]。源于杜威的问题教学法理论的基于问题式学习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以信息加工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2],该基于现实问题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是建构主义教学改革设想中被广泛采用的核心思路[3]。本改革试验遵循教学大纲,选择临床真实案例,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过程需要和学习兴趣需要出发,构建临床课程学习引导与促进模式,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化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认识秩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客观规律[4]。

按照建构主义的观点,引导学生围绕临床实际问题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首先以案例为基础,预习教科书上的临床知识以及复习相关基础知识,以教师课堂提问方式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以小组形式引导自学、讨论,培养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扩充相关知识;通过典型案例的总结与分析,促进学生对临床知识的理解、掌握、迁移和运用。学生通过从临床到基础,又从基础到临床的角度去思考和分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技巧,建构起相应的知识与经验;另一方面,教师的提炼和概括,使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清晰、更系统。在课程学习阶段以训练正向思维为主,建立临床思维模式,从正向到逆向、到发散,循序渐进培养临床思维方法。此外,“案例导学、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减少患者资源的利用,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有助于扩大教学资源,为不能“临床”的医学生弥补不足[5-8]。

该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把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和人本主义思想落实到具体的临床医学教学行为中,在案例采集、编制以及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对临床真实案例的多维度解读和研究,将医学专业理论和临床实际操作联系起来进行思考,不仅有助于教师自身临床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其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其临床教学的能力。此外,教学案例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有利于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并与学生形成互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对教学改革的实施以及改革的结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教学改革的主导,教学改革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兴趣需要和学习过程需要出发,采用“压力加引导”的教学实施与管理方式。在传授式课堂教学模式下,辅以“案例导学、问题导向”的课程教学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果也得到显著的提高,在临床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这一教学方式是提高临床课程教学效率的新途径。

[1] 菅振行.职高经管学科案例教学法[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2):63-64.

[2]田茂友.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在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06,5(3):219-220.

[3] 孔维宏,高瑞利.PBL与高等学校的教学改革[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4):77-79.

[4] 高雪,曹萍.浅谈管理学案例教学法[J].才智,2010(25):145-146.

[5] 张丹晔,刘璐.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效果评价及改革[J].现代医院管理,2011,9(3):55-57.

[6] 房霞,肖立英.案例教学法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教育,2004,11(1):30-31.

[7] 邢向辉,李菲菲,于世宾,等.PBL法在儿童口腔医学双语教学中的应用和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9,11(5):611-612.

[8] 赖亚曼,蒋学武.医学教育中PBL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的比较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3):424-425.

10.3969/j.issn.1671-8348.2012.07.038

B

1671-8348(2012)07-0720-02

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项目(813019)。△

,Tel:(023)63623604;E-mail:tyli@vip.sina.com。▲通讯作者,Tel:(023)63603929;E-mail:liqiu_21@126.com。

2011-11-09

2012-01-09)

猜你喜欢
导学问卷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三角函数考点导学
“概率”导学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函数知识快乐导学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问卷网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问卷大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