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学导入体适能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从学生对体育课的评价进行考察

2012-11-15 01:49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年3期
关键词:福清实验班体育课

林 莉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福建福清 350300)

我国中学导入体适能教育的可行性研究
——从学生对体育课的评价进行考察

林 莉

(福建师范大学 福清分校,福建福清 350300)

2001年到2011年,是中国新课改的10年,在这10年中各界对新课改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是青少年学生的体能问题没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采用问卷调查法、多因素分析法,目的在于揭示在我国中学体育教学中导入体适能教育的可行性,为中学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体适能教育;中学;可行性

世界卫生组织将体适能定义为:除了应付日常工作之余,身体又不会感到过度疲劳,并且还有余力去享受休闲及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1]。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美国运动医学学会认为:体适能包括健康体适能和技能体适能。前者是运动选手为了在比赛中能够取得好成绩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速度、反应、爆发力、协调性和灵敏性等素质;后者则与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主要包括:有氧耐力、力量、肌肉耐力、柔软性、身体成分[2]等,这些素质都与人的健康息息相关。

体适能的提出适应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符合大众追求身体健康和精神愉悦的需要。本研究中的体适能特指健康体适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福建省福清第一中学高一年3班(实验班)45人、5班(对照班)46人。

1.2 研究时间

2011年9月1日到23日,共计一个单元7次课。

1.3 研究方法

1.3.1 实验方法

实验班3班在第一、二次课进行关于体适能教育学习,由作者担任讲师。具体内容:第一次课学习现代人的健康生活方式、现代人的运动不足、确认自己的日常饮食习惯和运动以及自己和家人的运动量的预测和测定方法;第二次课学习训练的原理和原则、如何从脉搏数判断运动强度、准备运动和放松的重要性、运动中如何正确补水以及如何测心跳以及选项目。第三次课开始按所选项目进行分组上课。而对照班5班第一次课开始就按所选项目进行分组上课。2011-2012学年上学期第一单元福清一中高一年级有健美操、田径、排球三项供学生选择。

1.3.2 分析方法

单元前后让全部班学生对有关体育课的印象和期待进行自由记述并回收。

每次课后给全部学生发放“对体育课评价的调查”问卷,每次共发出问卷91份,回收问卷91份,有效问卷91份(其中男生36份,女生55份),有效率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实验前后学生对体育课评价的情况分析

从学生对体育课评价的综合得分可以看出,对照班5班虽然分数较高,但是对体育课的评价没有明显的变换。而实验班3班,从第一次课开始到第七次课,对体育课的评价的综合得分呈稳定上升状态。从表1和表2中观察“成就感”“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方法”和“合作”四个因子,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对照班还是实验班,“学习热情和兴趣”这个因子和其他因子相比分数较高,其次是“合作”因子的分数也较高。四个因子中“成就感”的分数最低。还有,单元中分数上升幅度最大的因子是“学习方法”。

以上结果可以看出,不管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学习热情和兴趣”和“学习方法”这两因子和其他因子相比上升幅度较大,说明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自发学习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表1 实验班3班对体育课评价的得分

续表1

表2 对照班5班对体育课评价的得分

续表2

2.2 学生对体育课自由记述的分析结果

2.2.1 实验前记述内容的分析

研究发现,不管是实验班还是对照班,在单元前“加强柔韧性”“锻炼肌肉”等想通过体育课来改变自己身体的记述居多,其中也有学生提出“想学习在家也能自己锻炼的运动项目”。对于“导入体适能理念和方法”体育课的印象,“很期待”“想试试看”“很高兴能挑战全新内容的课”等类似的记述居多。在这些记述的内容中,比较有特点的是持“体育课能够锻炼身体”“重要的是能够坚持”等观点的学生2个班级都比较多,这说明学生们对“终身体育”的意识增强了。

2.2.2 实验后记述内容的分析

实验后的记述内容实验班和对照班有较明显的差别。实验班3班“改善每天的饮食习惯”“养成运动的好习惯”“运动时给自己设定目标心跳数”“把学到的知识在家中坚持锻炼”。和对照班5班“想锻炼身体”“有空时想坚持练习健美操”等内容相比较,实验班在单元结束后的记述更具体化和目标化。

2.2.3 考察结果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记述内容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多数学生能够理解运动对健康的重要。尽管这次本单元才7课时,但是实验班的学生能够把第一、二次课中学习到的体适能相关理论运用到运动实践中,能更有效地完成所选择的项目的学习任务,这是和对照表有着本质的区别。

3 结语

从上面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说在中学体育课中导入体适能教育并非不可能。力求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学生的需求开发和改善学习内容和运动方法,在体育技能课中如何传授体适能的理论知识等将是体适能教育今后的重要课题。

[1]李志宏,周振华,姜六平.浅析“体适能”概念对体育教学和训练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8(4):169.

[2]井谷惠子.体力づくりからフィットネス教育へ[M].東京:株式会社,明石書店,2005.

The Feasibility of Fitness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of Our Country

Lin Li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Fuqing,350300,Fujian,China)

In China,the year 2001 to 20ll is the ten years of new course-reform,to which all circles have different evaluations during this time,but there exists the true fact that the physical stamina problem of the teenagers haven’t got improved obviously.With questionnaire and multi- factor analysis,this paper aims at revealing the feasibility of fitness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of middle school,and providing theoretical references to the teaching reform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 middle school.

fitness education;middle school;feasibility

G807.3

A

1672-1365(2012)03-0152-03

2011-12-31;

2012-02-01

林莉(1966-),女,福建福清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

猜你喜欢
福清实验班体育课
基于语料库的词块教学对大学生英语写作能力提升有效性研究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校本作业开发:提高物理高考复习效率的利器——以福清二中为例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台湾青年随父深耕福清台农创业园20载
体育课
超常发挥的“幸运儿”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