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

2012-11-20 09:20陈婧思刘爱书马利军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正确率精神分裂症效应

陈婧思 刘爱书 马利军

自从1977年Rogers等人发现,记忆材料与自我联系时的记忆成绩比其他编码条件好,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简称SRE),此后,涌现了大量的验证性研究以及对其心理机制的研究,使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一度成为热点[1]。Tulving于1985年提出了带R/K判断的再认范式引入到了自我参照效应研究中[2]。该范式要求被试对再认出的记忆项目进行“记得”(Remember,R)或“知道”(Know,K)的判断[3]。

国内外关于记忆自我参照效应的研究方面的文献著作不少,多从中西方文化差异角度出发,关于精神患者的人格和记忆方面的文献也有不少,但关于精神患者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和自我概念方面的研究目前尚少见,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研究,旨在帮助和指导精神病患者康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实验组被试为广州市民政局精神康复医院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中女性6名,男性10名,对照组被试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其中女性11名,男性5名。被试平均年龄为27.12岁。

1.2 实验材料 根据“中国人人格形容词评定量表”[4],经过修改得到96个,褒、贬义词各半,平衡词性、字数分成2组,各48个。学习阶段随机呈现第一组,作为评估项目;再认阶段,将第二组和第一组的随机抽取的一半数量共72个形容词随机呈现,其中24个为呈现过的靶子词,其余为干扰项。

1.3 实验设计 4*2*2混合设计。组内变量一为加工任务,共4个水平,为“这个词是否符合形容自己朋友/父母/鲁迅?”(自我/朋友/父母/名人参照加工)组内变量二为再认阶段的R/K判断,有2个水平,被试在测验阶段对自认为学习过的项目做R或K判断。组间变量为被试的种类,有2个水平,实验组为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组为正常大学生。

1.4 实验程序 全部试验采用计算机呈现和操作,分为学习和测验2个阶段。

在学习阶段,告知被试这是一个形容词评价实验,要求评价某个形容词是否适合描述自己、朋友、父母和鲁迅。学习阶段之前先呈现一个练习阶段(8个词),学习阶段呈现48个词,大约用时5分钟。休息10分钟后,进行意料之外的再认实验。在测验阶段,告知被试屏幕将呈现一系列描述人的形容词,其中有一些是刚才在计算机上见过的,另一些是新词,对见过的词进行“记得”,还是“知道”的R/K判断。测验阶段时,无时间限制。

2 结 果

2.1 两组各种参照条件再认成绩差异统计结果 两组参照条件下R/K正确率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总的再认正确率差异显著,对照组成绩好于实验组。在R水平,两组4种参照条件下的再认正确率均有显著差异,而在K水平上,差异不显著。

2.2 实验组各种参照效应结果见表1。

表1 实验组各参照条件下R/K正确率F检验结果(P)

表2 对照组各参照条件下R/K正确率F检验结果(P)

在R指标上,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形容自己词的再认正确率显著高于形容朋友、父母和鲁迅的词,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表现出朋友参照效应和父母参照效应。

2.3 对照组各种参照效应结果见表2。在R指标上,对照组对形容自己词的再认正确率与形容朋友和父母词的差异均不显著,均显著高于形容名人的词。表明对照组对朋友和父母编码词的记忆效果与自我编码的词记忆效果一样好,这提示对照组表现出了朋友参照效应和父母参照效应,这与一些学者之前的相关研究[5]结果相符合。

3 讨 论

3.1 父母参照效应与朋友参照效应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父母被视为“自己人”而纳入自我概念中,与父母联系的记忆项目就会激活自我概念,得到精细化和组织化的加工,从而表现出与自我参照同样好的记忆成绩。而疏远的他人(如社会名人)在自我概念之外,其参照记忆成绩明显低于自我及父母的成绩。这与西方人是有差异的,与国内的研究结果一致[6]。

本实验结果也显示了大学生的朋友参照效应。和自我编码相似,朋友编码同样对人格特质记忆起促进作用[7]。这表明,东方文化下个体的长时记忆内朋友和自我表征一样具有丰富和稳定的图示。“朋友如手足”,传统的中国文化中,朋友如同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自我与朋友常常难分彼此。

3.2 精神病患者的自我概念以及与正常人自我参照效应的差异 本研究的精神病患者长期在精神病院生活,与父母及朋友失去联系或很少来往,病友间的交流少,自我概念低[8],很难有深层次的人际交往和感情沟通,加上长期服用药物导致社会功能减退、与正常人在朋友和父母参照效应上的再认成绩差异显著。

实验结果对患者的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自我概念的恢复也可以作为患者心理康复、健全人格的一个指标。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精神卫生知识的贫乏,极大地影响了个体维持健康的能力和患者康复的能力[9]。因此,在康复治疗中,可以融入恢复患者社交功能的活动,对患者家属也可进行辅导,有研究表明[10],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与精神分裂症发病有很大关系。社会支持系统不但与精神疾病发生有关,与其发展和转归也有联系[11]。也有研究表明[12],融洽的家庭关系对精神病情康复有积极作用,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是对精神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所努力工作的主要方向之一。

4 结 论

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正常人在记忆的自我/朋友/父母/名人参照效应上均有显著差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再认正确率显著低于正常人。

恢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没有表现出记忆的朋友参照效应、父母参照效应,这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概念中不包含父母和朋友。

本实验的对照组被试实验结果表现出了朋友和父母参照效应,验证了中国大学生的朋友参照效应和父母参照效应。

[1]刘新明,朱滢.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J].心理科学进展,2002,10(2):121-126

[2]杨红升,黄希庭.中国人的群体参照记忆效应[J].心理学报,2007,39(2):235-241

[3]戚健俐,朱滢.中国大学生的记忆的自我参照效应[J].心理科学,2002,25(3):275-278

[4]崔红,王登峰.中国人人格结构的确认与形容词评定结果[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88-95

[5]周丽,苏彦捷.实际亲密度对恋人参照效应的影响[J].心理学报,2008,40(4):487-495

[6]朱滢,张力.文化,自我意识与大脑[J].中国学术期刊文摘,2000,6(10):1325-1326

[7]管延华,迟毓凯.自我参照与朋友参照对人格特质记忆的影响[J].心理科学,2006,29(2):448-450

[8]李小麟,张瑞玲.康复期精神患者的自我概念[J].现代康复,2001,5(2):28-29

[9]李探云.健康评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41-145

[10]吕锋,高华,梁家国,等.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关系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2001,34(4):231-233

[11]黄爱菊,谷广臣.精神疾患与社会支持关系的研究[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15(9):55-56

[12]姜翕球,宫玉柱,徐作国,等.家庭关系对精神分裂症预后的影响[J].山东精神医学,1999,12(2):21-24

猜你喜欢
正确率精神分裂症效应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门诊分诊服务态度与正确率对护患关系的影响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