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研究*

2012-11-20 09:20张运红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年4期
关键词:观点分组个体

张运红

处于发展阶段的大学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恋爱、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职业生涯规划、了解接纳并完善自我等,为此他们常心怀忐忑,尝试着、观察着、反省着,希望对外界和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提高对世界的控制感,提升自己的安全感;他们的心理正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自我意识趋向确定,自我角色趋于形成,可塑性强是这个年龄段个体的心理特点。大学生可以通过大学阶段的探索和领悟提高心理素质,也可能因内外原因而在大学阶段留下心理阴影,影响心理健康。

“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一词由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西尼·朱拉德于1958年提出,他在《透明的自我》[1]中将自我表露界定为,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私密的想法与感觉的过程。已有的关于自我表露的研究显示,人际交往中相互真诚的自我表露,可以使交际中的个体与他人分享体验,从他人那里获得反馈,对自己有新的、更深入的认识;而且交际中的个体在向对方表露自己的观点、想法、态度和感受的同时,由于语言表达时的思维组织加工会使自己在意识层面上感到明了,获得自我澄清。

本研究考察自我表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以揭示自我表露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在机制。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某本科医学院校选修《社会心理学》课程的一至三年级的180名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选取有效样本90份。其中男生35名,女生55名;一年级34人,二年级31人,三年级25人;年龄17~22岁,平均(19.65±0.93)岁。

1.2 研究方法

1.2.1 朱拉德自我表露问卷(Jourard Self-disclosure Questionnair,JSDQ)[2]该问卷按照生活主题包括观点态度、兴趣爱好、金钱、工作(或学习)、个性和身体6个维度,60个项目,每个维度由10个项目组成,要求被试报告在每个题目上对不同目标人(母亲、父亲、最好的同性朋友和最好的异性朋友)的表露程度。该问卷用奇偶法二等分,分半信度r=0.94,在国外的使用中,信度、效度都比较满意。

北京理工大学李林英在研究中用克伦巴赫α系数对自我表露的6个维度做内部一致性检验,得到各维度的同质性信度分别在0.84~0.87之间,分半信度为0.92。将自我表露问卷各维度之间、对不同目标人之间的相关矩阵作为构想效度指标,得到问卷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6~0.69之间;表露的不同目标人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32~0.78之间,相关系数双侧检验显著性都达到了0.01水平,这表明问卷的构想效度较好。

1.2.2 症状自评量表(SCL-90)[3]该量表是一个包含90个自评项目的症状自评量表,由9个因子组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因子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在5点量表上回答,由“从无”到“严重”分别为1~5。

1.3 数据处理 运用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检验。

2 结 果

2.1 大学生自我表露的6个方面及总水平的内部相关情况个体在进行自我表露时,是单单就某一方面表露,还是在6个方面全面表露?表露的6个方面及总水平存在相关性吗?从调查所得数据的统计分析来看,表露的6个方面及总水平其内在存在相关性,其中态度和观点的表露与钱的表露达到P<0.05的显著水平,其他均达到P<0.01的显著水平,见表1。

2.2 SCL-90因子与自我表露的相关情况 在学生管理和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有这样的看法,肚子里存不住话的人一般来说不会出什么大的问题,即秘密少的人一般不会做出自伤、伤人之类的极端事件。秘密少、表露多和心理健康水平有关系么?本研究对SCL-90各个因子与自我表露的6个方面及总水平相关性进行探索,相关性检验是利用Pearson Correlation。结果发现,态度和观点的表露与恐怖因子、表露的总体水平与敌对因子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达到P<0.05水平,见表2。

表1 大学生自我表露的6个方面及表露总水平的内部相关情况

表2 SCL-90因子与自我表露的相关(r)

表3 自我表露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比较()

表3 自我表露高分组与低分组在心理健康水平上的差异比较()

项 目 高分组 n 低分组 n t躯体化 1.2719±0.2184419 1.4737±0.37685 19 2.019强 迫 1.7895±0.47946 19 2.2579±0.74634 19 2.302*人际敏感 1.7076±0.54334 19 2.2515±0.80366 19 2.444*抑 郁 1.5684±0.35116 18 1.9798±0.66412 19 2.336*焦 虑 1.4158±0.29110 19 1.8632±0.68004 19 2.636*敌 对 1.4386±0.59889 19 1.8246±0.70814 19 1.814恐 怖 1.2707±0.27311 19 1.5338±0.53206 19 1.918偏 执 1.6019±0.5777418 1.7895±0.49641 19 1.061精神病性 1.5579±0.46704 19 1.7842±0.55804 19 1.356其 他 1.6090±0.53631 19 1.7744±0.51136 19 0.973

为进一步探索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本研究对自我表露总体水平从低到高排列,取得最高和最低两端的各27%组成高分组和低分组,考查这两组人在SCL-90因子上的差异。结果显示:表露越少,在SCL-90因子上得分越高。其中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因子、焦虑因子这4个方面,高分组与低分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 论

3.1 自我表露内容的内在特点 自我表露的6个方面及总水平其内在存在相关性,说明个体在表露内容上具有普遍性,而不是就单一的某一方面进行表露。也就是说表露水平高的个体在表露时往往不太约束自己哪些方面可以表露,哪些方面不可以表露,而是对自己所掌握和了解的信息均进行较高水平的表露;表露水平低的个体却懒于或不能向他人述说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3.2 自我表露和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机制 表露的总体水平与敌对因子存在负相关说明表露越少,得到反馈越少,对事情的整体情况也了解越少,认识上越狭隘,内在的敌对性越强。或者说因为内心存在较高的敌对性,所以不愿意与人沟通,导致较少的表露。这和已有的关于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研究相一致[4],也与生活中我们所观察到的相一致,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过少的表露影响个体和外界的沟通,加强了对外界的不适应[5]。

态度和观点的表露与恐怖因子存在负相关说明因为害怕而不敢表露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或者说因较少地表露自己的态度和观点使自己更加害怕。日常生活中因害怕说错话而不敢说出自己观点的人很多,而不说出自己的观点就会使自己更加恐惧么?本研究认为个体表达自己的过程也是一个人提升自信心、加强对自己、对环境认识的过程,通过表露和反馈达到内外信息的交流和平衡,减轻了个体内在的困惑和恐惧。

表露总体水平越低,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的4个因子得分越高,或者说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情况越严重表露越少。这一结果支持了朱拉德(1971a)等人认为自我表露与临床失调呈负相关的研究结论。本研究也符合了已有的研究,即自我表露是一个健康人格的特征[4],也就是说善于自我表露导致了健康的人格,或者说健康人格本身具有适宜的自我表露特点。

如此说来,表露越多越好么?言多必失,不适当自我表露也会带来风险。很多研究认为,表露太少或太多都不好,适度的表露将对心理健康有益,即对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具有高表露性,对社会中的其他人表露适中;适应不良者对每个人做高或低表露。

[1]Derlega V J,John H B.Self-disclosure:Theory,research,and therapy[M].New York and London:Plenum Press,1987:82-94

[2]李林英.自我表露与心理健康[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22-124

[3]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2:31-35

[4]智银利,陈会昌.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自我表露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10):1140-1142

[5]Jourard SM,Lasakow P.Some factors in self-disclosure[J].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1958,56:91-98

猜你喜欢
观点分组个体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观点
分组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观点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