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抗凝血活性*

2012-11-21 02:41谢亮亮蔡为荣张虹陈勇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2年9期
关键词:抗凝血脱色分子量

谢亮亮,蔡为荣,张虹,陈勇

(安徽工程大学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241000)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脂及其引发的血栓性疾病已日益危害人们健康[1]。肝素多糖已在血栓性疾病治疗中发挥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易诱发血小板减少等副作用[2],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抗凝血活性成分,或将其主结构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而研发新药,或开发功能性食品,具有毒性小、研发费用低、周期短和全民保健的优势[3]。

茶叶起源于中国,是古代文献记载最早的天然药物之一。在我国和日本民间有常饮用粗老茶来治疗糖尿病的经验[4]。而我国茶叶年产量60万t左右,其中粗老茶约10万t,在市场上中低档茶严重滞销,在茶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低质茶叶,由于丧失饮用价值而被废弃,茶叶功能活性的开发研究已受人们关注[5]。清水岑夫从番茶中冷水浸提的茶多糖(tea polysaccharides,TPS)具有降血糖效果,是由葡萄糖、D-核糖、阿拉伯糖组成。Takeo报道有降糖作用的茶多糖由半乳葡聚糖组成。聂少平报道[6]冷水与沸水提取的粗茶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相差数倍。Monbe等[7]发现,茶多糖可以明显增加HL60细胞的免疫能力。显示出茶多糖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原料及提取分离纯化技术的不同,制得的茶多糖组分、结构及生理活性有所差异。目前报道的具有抗凝血多糖多为来源于海藻的硫酸化多糖,从粗老茶叶末中提取多糖及抗凝血活性研究报道甚少。因此,本文选取中低档茶叶末,提取其多糖,分离纯化,进而研究了其组成,及抗凝血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仪器

粗茶叶末,购于芜湖老三届茶行;聚酰胺(80~100目),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四甲生化塑料厂;DEAE Sepharose CL-6B,Pharmacia公司;透析袋,北京瑞达恒辉科技发展有限公司;Dextran T系列,Pharmacia公司,色谱纯;考马斯亮蓝(G-250),Sigma公司;APTT、PT和TT试剂盒,上海太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浓硫酸、苯酚、无水乙醇、氯化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等试剂,均为国产分析纯。

TH-1000梯度混合器、HL-1S恒流泵、BS-100A自动部分收集器、旋转蒸发器RE-52,上海青浦沪西仪器厂;层析柱,江阴市新辉层析设备有限公司;HH-6数显恒温水浴锅,国华电器有限公司;高速离心机,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真空冷冻干燥机,美国SIM公司;IRPretige-2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UV-36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Waters 600高效液相色谱仪,配2410示差折光检测器及Empower工作站,美国Waters公司;Sysmex CA-1500凝血仪,日本Symex公司。

1.2 实验方法

1.2.1 茶多糖的提取

采用水提醇沉[8]提取茶多糖,条件为料液比1∶20,温度60℃,时间90 min。提取液过滤除去杂质后浓缩,浓缩到原体积的1/5缓缓加入无水乙醇,使乙醇终浓度达到80%,醇沉24 h后离心去除上清液,冷冻干燥得粗多糖(crude tea polysaccharides,CTPS)。

图1 茶多糖提取流程图

1.2.2 粗茶多糖的脱色去蛋白

称取1 g粗多糖溶于50 mL蒸馏水中,经时间为10 min,转速为4 000 r/min离心后上聚酰胺柱(2.6 cm×60 cm),以蒸馏水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每管收集4 mL,用苯酚-硫酸法[9]跟踪检测,在420 nm[10]下测量多糖溶液的吸光度确定多糖的脱色率,考马斯亮蓝G250比色法[11]测定蛋白含量及蛋白去除率。

式中:OD脱色前、OD脱色后分别为脱色前后茶多糖溶液在420 nm的吸光度。

式中:m去除前、m去除后分别为多糖脱蛋白前后溶液中蛋白质的质量。

式中:m糖1、m糖2分别是脱蛋白前后的多糖质量。

1.2.3 茶多糖的紫外可见和红外光谱分析

取100 μg/mL 茶多糖水溶液在 200~700 nm[12]内进行全波长扫描,观察紫外可见光谱特征。称取2 mg多糖样品,采用KBr研磨压片,用 IRPretige-21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4 000~500 cm-1区间[13]内进行红外扫描,观察其红外光谱特征。

1.2.4 茶多糖的分离纯化

取100 mg茶多糖溶于20 mL磷酸盐缓冲溶液(0.02 mol/L,pH 5.9),离心除去不溶物,转速为10 000 r/min,时间为10 min,取上清液上离子交换层析柱(1.6 cm×60 cm),分别用pH 5.9的0.02 mol/L磷酸盐缓冲液和0.1~0.5 mol/L的NaCl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2 mL/min,每管收集10 mL,用苯酚-硫酸法跟踪检测。

1.2.5 分子量的测定

用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HPGPC)[14]测定分离纯化后的茶多糖样品,色谱条件为色谱柱:UltrahydrogelTMLinear 300 mm×7.8 mmid×2;流动相:0.1 mol/L NaNO3;流速:0.9 mL/min;柱温:45℃。样品溶于流动相,用0.45 μm微孔膜过滤后进样,进样体积20 μL。

1.2.6 茶多糖的体外抗凝血

新鲜静脉血与3.2%的柠檬酸钠按体积比9∶1混合均匀,以4 000 r/min离心10 min。多糖样品和血浆按1∶4的体积比进行混合,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和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测定的实验方法和步骤按照试剂盒和仪器说明进行,以肝素钠和生理盐水代替待测样品分别作为阳性和阴性对照。

2 结果与讨论

2.1 茶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按1.2.1法,将200 g茶叶粉末经水提、过滤、乙醇沉淀后得茶叶粗多糖6.702 g,提取率为3.351%。制得的CTPS呈棕褐色,示含色素及蛋白质,经1.2.2法脱色去蛋白。茶多糖聚酰胺柱洗脱曲线(图2)显示,前40管吸光度很小,40~100管有吸收,收集40~100管的液体,经浓缩、醇沉、冷冻干燥后得到白色的茶多糖(D-TPS)。脱色率、蛋白去除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75.1%、91.2%和79.2%,表明聚酰胺对茶多糖基本没有吸附作用,聚酰胺具有脱色、脱蛋白的双重功效。紫外光谱图显示(图3),在260~280 nm时D-TPS比TPS吸光度明显下降,仍有较宽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多糖含有蛋白质。

图2 茶多糖聚酰胺柱洗脱曲线

图3 茶多糖的紫外可见光谱图

茶多糖的红外光谱图(图4)显示,D-TPS在3 600~3 200 cm-1区间出现一种O—H的伸缩振动宽峰,3 000~2 800 cm-1出现糖类特征吸收峰C—H,1 665~1 635 cm-1的特征吸收峰表明多糖带有结晶水,此外在1 653 cm-1出现多糖中乙酰氨基的C O伸缩振动,说明多糖中含有氨基酸残基,在1 400~1 200 cm-1所看到的不太尖的吸收峰是C—H的变角振动,1 200~1 000 cm-1间较大的吸收峰是由一种属于C—O—H和另一种糖环的C—O—C的2种C—O伸缩振动所引起的,795 cm-1的特征吸收峰则表明茶多糖是呋喃型多糖。

图4 D-TPS红外光谱图

以管数为横坐标,吸光度为纵坐标的茶多糖洗脱曲线(图5),采用DEAE 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柱对茶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经磷酸盐缓冲溶液(0.02 mol/L,pH 5.9)、0.1、0.2、0.5 mol/L 的 NaCl溶液阶段梯度洗脱后得到4个吸收峰,分别合并收集主峰洗脱液,然后浓缩、透析72h、冷冻干燥后得到白色絮状固体,分别为 TPS-1、TPS-2、TPS-3、TPS-4。得率分别为13.4%、27.4%、15.9%和17.1%,总的多糖回收率为73.8%。结合离子交换和NaCl浓度可以得出这样结论,TPS-1为中性糖,TPS-2、TPS-3和TPS-4为酸性多糖,而且所带电荷量在不断递增。

图5 茶多糖DEAE Sepharose CL-6B柱层析洗脱曲线图

2.2 纯度鉴定与分子量分布

HPGPC是按分子筛原理进行分离的,不仅可以检测多糖的纯度,同时可以测定多糖的分子量及其分布。经GPC软件处理,以标准葡聚糖分子量的对数Log Mol Wt对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进行回归,其葡聚糖Dextran系列标准品校正曲线方程为Log Mol Wt=12.14-0.392tR(tR为保留时间),相关系数r=0.995 0。茶多糖4个组分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如图6,其分析结果见表1。TPS-1、TPS-2和TPS-3均为单一峰,表明其为均一多糖,其分子量分别为20 760、24 230和250 643。TPS-4的HPGPC图谱显示出两个峰,可见TPS-4多糖中主要含有2个组分,其分子量分别为689 113和4 150,表明TPS-4为非均一多糖,因此需进一步用凝胶过滤色谱对其分离。所得茶多糖的分子量与之前报道不一样[15-16],可能与茶多糖的原料和提取方法不一致有关。

图6 TPS-1、TPS-2、TPS-3 和 TPS-4 高效凝胶渗透色谱图

2.3 多糖的体外抗凝血活性

在医学检验中,APTT、PT和TT 3项指标常常用于确定血液凝固的途径,APTT是测定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和共同途径的筛选实验,PT是测定外源性凝血状况的筛选实验,TT是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能力的筛选实验。采用Minitab 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APTT、PT、TT检测结果用平均值±标准差,显著性差异采用t-配对分析。从茶多糖体外抗凝血实验结果可知,茶多糖及其各个组分都可以延长APTT时间,但各组分对PT基本没有影响。其中TPS-4可以显著的增加APTT和TT的时间,分别延长了24.2%和22.8%,表明茶多糖TPS-4是通过内源性、共同途径以及具有把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来影响凝血过程的。

表1 茶多糖的高效凝胶渗透色谱结果

表2 多糖的体外抗凝血活性实验结果

3 结论

(1)在茶多糖的提取过程中用聚酰胺对多糖进行脱色脱蛋白,其脱色率、蛋白去除率和多糖保留率分别为75.1%、91.2%和79.2%,能够有效的脱色和去除溶液中的蛋白质。红外谱图显示D-TPS有多糖类物质的特征吸收峰,茶多糖的全波长扫描表明茶多糖带有氨基酸残基。

(2)茶多糖经DEAE Sepharose CL-6B离子交换柱分级纯化后得到4个组分,分别为TPS-1、TPS-2、TPS-3、TPS-4,得率分别为 13.4%、27.4%、15.9% 和17.1%,多糖的总回收率为73.8%,其中TPS-1、TPS-2、TPS-3为单一对称峰,分子量分别为20 760、24 230和250 643,为均一多糖,TPS-4含有2个组分,其分子量为689 113和4 150,为非均一多糖。

(3)体外抗凝血实验显示多糖各个组分都可以延长APTT时间,但对PT没有影响,其中TPS-4可以显著延长APTT和TT时间,分别延长了24.2%和22.8%,表明TPS-4具有抗凝血效果。

[1]王有国.血粘导致脑梗阻[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1(2):19-20.

[2]Ekanayake P M,Nikapitiya C,Zoysa M D,et al.Novel anticoagulant compound from fermented red alga Pachymeniopsis elliptica[J].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2008,227:897-903.

[3]周永国,杨越冬,王树元,等.天然活性多糖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6,(9):16-23.

[4]Nie S P,Xie M Y.A review on the isolation and structure of tea polysaccharides and their bioactivities[J].Food Hydrocolloids,2011,25:144-149.

[5]陈海霞,高活性茶多糖的一级结构表征、空间构象及生物活性的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2.

[6]聂少平,谢明勇,罗珍.用清除有机自由基DPPH法评价茶叶多糖的抗氧化活性[J].食品科学,2006,27(3):34-36.

[7]Monobe M,Ema K,Azuma K,et al.Enhancement of phagocytic activity by a crude polysaccharide from tea(Camellia sinensis)extract[J].Animal Cell Technology:Basic& Applied Aspects,2010,16:333-338.

[8]陈小蒙,刘成梅,刘伟.龙牙百合多糖的纯化及其分子量的测定[J].食品科学,2008,29(11):305-307.

[9]张惟杰.糖复合物生化研究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4:16-17.

[10]王元凤,金征宇.茶多糖脱色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12):60-64.

[11]Marion M.Bradford.A rapid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the quantitation of microgram quantities of protein utilizing the principle of protein-dye binding[J].Analytical Biochemistry,1976,72:248-254.

[12]江和源,陈小强,寇小红,等.茶多糖的分级纯化及组成分析[J].茶叶科学,2007,27(3):248-252.

[13]Yang W,Pei F,Shi Y,et al.Purification,characterization and anti-proliferation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s from Flammulina velutipes[J].Carbohydrate Polymers,2012,88(2):474-480.

[14]易剑平,叶晓,钟儒刚.高效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枸杞多糖的分子量[J].中草药,2006,27(2):214-215.

[15]Wang L M,Xia W S.Isolation and analysis of a novel acidic polysaccharide with glucokinase-stimulating activity from coarse green tea[J].Journal of Food Biochemistry,2006,30:187-202.

[16]Chen H X,Zhang M,Qu Z S,et al.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different fractions of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s from green tea(Camellia sinensis)[J].Food Chemistry,2008,106:559-563.

猜你喜欢
抗凝血脱色分子量
加入超高分子量聚合物的石墨烯纤维导电性优异
改良的Tricine-SDS-PAGE电泳检测胸腺肽分子量
不同对照品及GPC软件对右旋糖酐铁相对分子量测定的影响
脱色速食海带丝的加工
低分子量丙烯酰胺对深部调驱采出液脱水的影响
抗凝血类灭鼠剂中毒的诊治分析
肝素抗凝血浆用于急诊生化检验的价值分析
藏北草原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应用技术研究
应用D301R树脂对西洋参果脱色工艺研究
玉米阮脱色用活性炭的筛选及其脱色工艺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