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黄汤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2012-11-23 08:16徐春玲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血象黄汤肾虚

徐春玲

(山东省禹城市中医院,禹城251200)

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转化而来,但也有起病即为慢性化经过的,临床常见为慢性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及卵巢周围组织水肿及盆腔腹膜发生的炎症,统称为盆腔炎。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愈,或患者体质虚弱,病程迁延所致;也可无急性发病史,起病缓慢,病情顽固,反复不愈。慢性盆腔炎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在中医属于 “癥瘕”、“带下”等范畴。现代医学对于慢性盆腔炎多采用抗生素治疗,但效果不尽人意。我院自近年来采用易黄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盆腔炎的临床诊断标准[1],且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妊娠患者。观察组48例患者年龄18~58岁,平均(41.2±10.5)岁;病程1~7年,平均 (3.4±1.2)年。对照组48例患者年龄20~61岁,平均 (40.6±9.8)岁;病程1~9年,平均 (3.2±1.0)年。2组患者从年龄、病程等各方面比较差异不大 (P>0.05),具有可比性。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青霉素1000万U+甲硝唑0.5g静脉滴注,每天治疗1次;观察组给予易黄汤加味,方剂为:生山药30g、芡实30g、黄柏15g、车前子6g、白果10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15g、蒲公英30g、白花蛇舌草15g。临证加减:阴痒者加白鲜皮30g、地肤子15g;腹痛者加生白芍15g、丹参12g;带下偏白者加党参、炒白术各15g;带下偏黄者加败酱草30g、红藤15g;带下夹血者加仙鹤草30g、地榆炭15g;带下时间较长者加生牡蛎、生龙骨各30g、海螵蛸15g;肾虚腰痛者加桑寄生30g、炒杜仲15g。以上水煎服,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剂。治疗14d为1个疗程,评价治疗效果。

1.3 疗效评价标准[2]治愈:下腹不适或腰痛感消失,白带恢复正常,无异味,妇科及血象检查正常;显效:下腹不适或腰痛感明显改善,白带基本恢复正常,无异味,妇科及血象检查正常;有效:下腹不适或腰痛感有所减轻,妇科及血象检查基本正常,腹部包块缩小;无效:较治疗前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无改善甚至加重,妇科及血象检查异常,腹部包块明显。总有效率= (治愈+显效)/48×100%

1.4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进行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发现,观察组治愈22例,显效18例,有效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1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56.3%。2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1个疗程后临床疗效比较 (n)

3 讨论

中医认为,盆腔炎病位在胞宫胞脉,初起以实邪为主,迁延而致慢性,日久必损及其脏。而五脏之中肾藏精,司胎孕,为生殖之本。“胞脉系于肾”,故生殖系统疾病首当责之于肾。《中藏经》云:“劳者,劳于神气也;伤者,伤于形容也……色欲过度则伤肾。”本病之因,多由劳力劳神过度,耗损气血,引起脏腑功能失调,外邪乘虚侵犯,正邪交争而发病。或房事不节,耗伤肾精,久而导致肾气、肾阴、肾阳亏虚而形成虚实错杂之证。本病具有病程长,缠绵难愈,劳累后易复发的特点,“久病多虚”,“久病及肾”,故慢性盆腔炎日久多损及肾,导致肾虚[3]。从临床表现角度审视,本病患者多有腰膝酸软,腰骶酸痛,月经不调,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等症,而腰为肾之府,在体主骨,肾主藏精,关乎生殖,脉系冲任,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均与胞宫、孕育、月经、带下密切相关,可见此病如是诸多之症,亦皆为肾虚之候,故病机当以肾虚为基础[4]。另外,由于脾经统摄中焦,为冲任之本,慢性盆腔炎所见的带下不尽等症状与脾虚不能统摄精液有关,因此,脾虚湿热也是慢性盆腔炎的重要病机。故对于该病的治疗,应从脾肾虚弱着手,同时注重清利湿热,切不可囿于西医所言之 “炎症”而一味徒执清热利湿等攻泻之法。

易黄汤是 《傅青主女科》作者傅青主所创的治疗女性脾肾两虚、湿热带下症的专用方剂。临床表现为带下色黄白,粘稠腥臭,食少,腰酸软,舌苔薄黄腻,脉濡滑。傅青主认为肾与任脉相通。肾虚气不化津,津液反化为湿。湿郁化热,下注于前阴。脾主运化,脾不健运则水湿不化,蕴湿生热。湿热浸淫下焦奇经任脉,以致带下色黄白,黏稠腥臭。脾虚运化乏力,故食少;肾虚腰腑失养,故腰酸;苔薄黄腻,脉濡数者,皆为脾肾不足,湿热内蕴之象。治宜补脾益肾,清热祛湿。方中以山药、芡实为君,健脾运湿、补益脾肾;臣以黄柏清热利湿,热去湿孤,湿邪自除;佐以车前子利水渗湿,湿去则带下自减;使以白果收涩止带。在原方的基础上酌加生薏苡仁、土茯苓、蒲公英和白花蛇舌草以增加补脾利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共助全方止带之功。现代医学研究证明[5],健脾祛湿、调补冲任之中药具有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抗渗出及抑制结缔组织增生,增强纤维蛋白溶解酶活性的作用。清热解毒中药具有促进组织黏膜炎性水肿、渗出的吸收,防止炎性细胞的浸润及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的作用。现代药理证实易黄汤全方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尤其是子宫壁微循环,促进盆腔病理变化修复,促进炎症病灶的消退及吸收,同时还具有调整机体免疫、抗菌消炎、抗粘连的作用,因此对于慢性盆腔炎属于脾肾虚弱、湿热证的患者十分适宜。本研究观察组患者采用易黄汤加味治疗,而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静脉滴注,经过14d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显示应用易黄汤加味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1]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5.

[2]周中明,姜惠中.金刚藤胶囊治疗慢性盆腔炎(瘀热湿阻型)对照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8(6):125-126.

[3]欧玲.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5):521-523.

[4]王霞.中药颗粒剂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96例[J].2012,33(3):337-338.

[5]罗春花.妇产科临床常用中成药应用及部分中药药理作用初探[J],陕西中医,2012,33(3):362-363.

猜你喜欢
血象黄汤肾虚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中药自拟方清肝健脾退黄汤药浴对于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观察
参芪地黄汤联合沙格列汀治疗降糖不佳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医学期刊常用字词正误对照表
连花清瘟胶囊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及对体温恢复时间的影响评价
“赶走”肾虚
透视“肾虚综合征”
平阳黄汤
咖啡酸片对直肠癌放疗过程中的血象降低的预防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