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并用治疗过敏性鼻炎38例※

2012-11-23 08:16李品群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针药鼻炎过敏性

黄 枫 韩 刚 顾 伟 李品群

(1 上海长海医院中医科,上海200433;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医院中医科,伊宁835000)

过敏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又称变异性鼻炎,是鼻腔黏膜的变异性疾病,表现为阵发性鼻痒、喷嚏,急性发作时流出大量水样鼻涕,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头痛耳病、支气管哮喘等多种并发症。传统的脱敏疗法、药物治疗以及神经阻断等治疗的效果往往不理想。近年来,我科采用针灸结合中药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根据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标准[1],入选新疆伊犁地区2009年8月到2010年7月就诊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共142例。

1.2 观察方法 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法,将观察对象分为3组,治疗和观察均为开放式,告知患者的具体治疗方案。病例剔除标准:①针灸治疗中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者;②治疗中合并呼吸道感染、心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者;③失访者。

1.3 治疗方法 针灸组为针灸治疗组,采用 “鼻三针”治疗。取迎香、鼻通、印堂。脾肺气虚型配肺腧;肺热配大椎;肾虚配太溪。穴位常规消毒,在迎香穴处用1寸毫针刺入,透刺至鼻通穴0.5~1寸,得气后用强刺激手法运针30s,使整个鼻腔及周围有强烈酸胀感。印堂穴以提捏法进针,使针感传到鼻准头,内及鼻腔。留针时间为20 min,每日1次。

中药组为中药治疗组,基本方为玉屏风散加减:黄芪24g,白术12g,防风12g,麻黄9g,桂枝6g,芍药12g,白芷9g,辛夷12g,苍耳子9g。根据辨证分型加减,属脾肺气虚者,加党参15g,五味子12g,沙参15g;属肺经郁热型,加黄芩12g,知母12g,地龙9g;属肾阳不足型,加熟地黄12g,附片6g,淫羊藿15g。余随证加减,每日1剂,水煎取汁内服,每日2次。针药组为针灸和中药结合治疗组。以上治疗均为5天一个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每个疗程之间间隔2天。

1.4 疗效评定 按照1997年海口会议制定的标准[2]并结合中医症候特点制作调查表,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及第2疗程结束后的第一个月复诊时填写症候调查表,计算症状积分。按治疗前后总体积分进行疗效判断。

患者自身治疗前后的症状改善率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疗效评价标准:症候改善率大于或等于51%为显效,50%~21%为有效,20%以下为无效。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析,组内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采用计量资料的t检验,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秩和检验 (Kruskal-Wallis法)。

2 结果

2.1 3组病例基本情况 有112例病例完成临床观察,其中男性70例,女性42例。3组病例在男女比例,病程方面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3组患者基本情况 (±S)

表1 3组患者基本情况 (±S)

组别 总例数 (例)男 (例)女 (例)病程 (月)针灸组38 23 15 36.12±24.32 35 22 13 32.15±12.96中药组 39 25 14 43.24±25.54针药组

2.2 3组病例疗效比较 各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与治疗后症状积分数的自身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药并治组的有效率与单纯针灸组和中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2,各治疗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表2 针药并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对照观察 ±S)

表2 针药并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对照观察 ±S)

组内自身对照及组间疗效对照,*P<0.05

有效率A组 73.68±12.96 42.94±25.23* 13 15 7 80.00%症状积分 疗效治疗前 治疗后 显效 有效 无效B组 70.10±17.64 38.25±19.19* 19 15 5 87.19%C组 72.97±14.32 18.68±17.65* 32 5 1 97.36%*

3 讨论

过敏性鼻炎是由变应原激发的、由ISE介导的鼻部炎性疾病。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健康问题,至少影响全球10%~25%的人口。新疆伊犁地区为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地区,我们在接诊大量过敏性鼻炎患者的过程中发现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物以及各种免疫调节剂虽然对控制症状有明显的效果,但其远期疗效以及潜在的毒副反应限制了临床的应用[3]。

中医学称过敏性鼻炎为 “鼻鼽”,始见于 《礼记·月令》,认为其发病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内因为肺、脾、肾三脏亏虚,外因为感受风寒、湿热的侵袭,肺气不足为本病的病理基础,因此过敏性鼻炎总的治疗原则以补气固表,祛风通窍为主。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之功,其方剂源自 《丹溪心法》,主要有黄芪、白术、防风组成,是疏风固表的经典方剂,临床报道以玉屏风散为主加减的方剂均对过敏性鼻炎有较好的疗效[4]。辨证论治是中医疗效的重要保证,我们根据新疆地区过敏性鼻炎的发病证候,将患者分为三大类,有效率达到了87.19%,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已有大量文献报道[5-6],我们单独采用鼻三针治疗,通过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有效率达到80.00%,与临床报道相一致。印堂为经外奇穴,具有通阳益气的功效。迎香是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的交会穴,能疏通肺气,宣通鼻窍,主治鼻塞不通,不闻香臭。鼻通又称上迎香,位于大肠经迎香穴之上方,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尽处,为治疗鼻塞、鼻渊,迎风流泪的要穴,刺激鼻通可宣通肺气,疏通经络。鼻三针的联合运用具有通阳宣窍、调和气血的作用,而且取穴方便,值得推广。

本课题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旨在观察针灸和中药联合运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近期疗效。3组患者治疗前症候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分组治疗具有可比性。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针药并用组仅1例无效,其有效率达到97.36%。通过秩和检验的方法发现,针药并用组的疗效与单纯针灸组或中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提示针灸治疗配合中药辩证论治治疗过敏性鼻炎具有协同作用,至于鼻三针与针灸联合治疗的远期临床疗效还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1]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

[2]舒怀.现代临床医学诊断标准丛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0(3):360.

[3]高越,廖建军,徐佩茹.过敏性鼻炎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和注意事项[J].新疆医学,2009,39:109-112.

[4]张仲林.从“肺开窍于鼻”理论探讨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的治疗[J].江苏中医药 .2009,41(10):11-12.

[5]范绍仲.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综合治疗[J].中国当代医药,2001,17(3):34-35.

[6]刘颖杰,秦黎虹.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研究近况[J].黑龙江中医药,2009,5:47-48.

猜你喜欢
针药鼻炎过敏性
针药结合治疗巧克力囊肿案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针药并用治疗癔症性失声验案1则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针药并用治疗舌咽神经痛验案1则
呼吸调节法平喘等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