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1例

2012-11-23 08:16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乌梅结肠镜溃疡性

葛 兰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长春130021)

溃疡性结肠炎 (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发生溃疡性改变,发病原因可能与感染、遗传、应激、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多数粪便镜检无病原体发现,在我国,目前尚无根治UC的特效药物。但中医药在治疗UC方面颇具良效,尤其乌梅丸在UC的临床治疗中被广泛运用,其疗效肯定,副作用小,复发率低。近年来,我院运用乌梅丸合痛泻要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将来我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51例,男性29例,女性22例;年龄24~57岁,平均36岁;对照组51例,男性27例,女性24例,年龄23~59岁,平均35岁。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在我院经结肠镜检查确诊,病变部位均以左半结肠为主。2组病例在年龄、病情、病程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别,具有可比性。

1.2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成形,次数正常,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正常,停药观察6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排便次数减少,纤维结肠镜复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无效:治疗后临床症状、纤维结肠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1.3 治疗组 药品选择:乌梅丸。规格:每丸重3g;成份:乌梅肉、黄连、黄柏、附子、干姜、桂枝、细辛、青椒、人参、当归。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51021167;生产厂商:成都九芝堂金鼎药业有限公司。痛泻要方为炒白术6g,炒白芍6g,炒陈皮4.5g,防风3g。

服用方法:口服乌梅丸,每次2丸,日2~3次。肾病患者、孕妇禁用。把痛泻要方上细切,分作八次服用,嘱患者水冲或丸服。

1.4 对照组 药品选择:人参健脾丸;成 份:人参、白术、茯苓、山药、陈皮、木香、砂仁、炙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

服用方法:嘱患者口服。口服,一次2丸,一日2次。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见表1。

表1 2组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疗效比较表 [n(%)]

2.2 统计学处理 观察两组数据进行结果比较,卡方检验,应用SPSS 16.0统计分析完成数据的统计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3 安全性评价 在此次治疗期间,医生应详细记录患者主诉的不适反应及客观检查指标的异常变化,其中治疗组有腹胀的不良反应为4例,持续时间为2天,后逐渐好转;恶心呕吐为1例持续1个小时。对照组中头晕患者1例,于第2天好转。

3 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属中医学 “泄泻”、 “下痢”、“肠癖”等范畴,与湿热内蕴、情志郁结、饮食失调及禀赋不足有关,常迁延反复难愈。多属木土不和,肝气郁逆犯脾土,肝胆内寄的相火风木内扰而形成一系列寒热错杂、气机逆乱、气血不调的证候。其病机为脾肾两虚、肝郁乘脾、寒热错杂。病位在肝脾肾三脏。乌梅丸为 “寒热并用、温清结合、敛肝固涩”之代表方,切中病机,并且乌梅丸方出自 《伤寒论》,张仲景于乌梅丸方后已有 “又主久利”的记载,其主要功效在于乌梅丸有泄木安土之功效,重用乌梅之大酸,以酸属木味,敛肝泄风借以调和阴阳、温脏祛寒、养血通脉。同时乌梅丸辛甘苦酸并用,寒温并用,可升清降浊,补虚泻实,能和解各种疾病后期及急重阶段出现的虚实并存、寒热错杂等复杂矛盾。方中辛味可升、可散、可行,苦可降、可清,甘可补益,可提高抵抗力。痛泻要方是“治痛泄”,治疗肝郁乘脾之泄泻的主方,可以补脾泻肝,缓痛止泻方中防风、白芍药有调节免疫、解痉止痛之功,两方合用,取得满意疗效。

[1]李景花.四神丸合乌梅丸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6例[J].陕西中医,2011,32(9):1136.

[2]邹世昌.乌梅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概况[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0):19.

猜你喜欢
乌梅结肠镜溃疡性
Efficacy of Wumei Baijiang prescription (乌梅败酱方) on regulatory T cells/ helper T cells Immune balance in mice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乌梅水泡脚治足跟痛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老拉肚子,喝乌梅茶
巧手乌梅汤,开胃又解暑
足底溃疡性扁平苔藓合并普秃一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