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际语言能力的英语听力测试研究

2012-11-30 07:39宁顺青
关键词:测试法听力交际

宁顺青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基于交际语言能力的英语听力测试研究

宁顺青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333)

听力测试是语言测试的一部分,它主要测试被试的整体语言水平。听力测试分为离散项目测试法(the discrete-point approach)、综合测试法(the integrative approach)和交际能力测试法。重点阐述了基于交际语言能力的听力测试理论基础及在听力测试中怎样正确实施此理论。指出基于交际语言能力的听力测试虽然符合语言测试的潮流,值得推广,但也不能不顾条件照搬。

语言测试; 听力测试;交际语言能力;交际语言能力测试

90年代,美国当代著名应用语言学家Lyle. F. Bachman等人发展起来的交际测试理论丰富了测试的评价原则, 被Skehan 称为“语言测试史上的里程碑”。[1]自那时起,国内学者也对交际测试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2-6]且理论研究成果丰硕。但怎样利用此理论来指导听力测试的论文不多。笔者检索CNKI,输入题名“基于交际能力的英语听力测试”,检索结果显示:1979-2011期间,没有此题名的论文。这表明,在这方面的研究尚缺乏,有待深入和加强,这正是本文的出发点。

一 语言测试的理论框架

语言测试是语言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重要性越来越引起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关注。Brindley指出,测试十分重要,因为作为教师,我们既需要给学生打分,又需要提供反馈。[7]Bailey提出测试的四个重要概念:效度(validity)、信度(reliability)、可行性(practicality)和反拨作用(washback)。[8]薛荣认为,不同的时期,人们的语言观不同,采用的语言测试方法也不同。随着语言测试理论的发展,语言测试在实际应用和理论研究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反映了很多未来发展的趋势。[9]刘龙根认为,听力测试作为语言测试的一部分,既能检测听力教学的效果,又能对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反拨效应。[10]任庆梅则认为,听力测试主要测试被试三方面的能力:对语言信息的处理能力,将先前知识与当前听到的信息加以整合的能力,对语境的认知程度。[11]

1.听力测试。

听力测试旨在检测听力教学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听力教学是否真正体现听力教学的过程、特点,以及听力教学策略的选择、听力教学活动设计理念等是否恰当,都要靠听力测试进行检验,并根据检验的结果不断调整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有效的指导,从而提高听力教学水平。

听力测试的目标:听力测试的目标是检测被试的整体语言水平,但随着被试听力水平的提高,具体到某一阶段的测试时,应该考虑其实际语言水平。从测试形式来看,听力测试必然要与说、读、写技能相联系。例如,让学生对听到的信息发表评论,这不但要求学生能够听懂信息的字面意义和隐含意义,而且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技能。这是一种基于语言能力(competence-based)的听力测试目标,涉及被试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Bachman amp; Palmer提出,学生的听力能力集中表现在语言能力和策略两个方面。语言能力指被试在听的过程中能够运用的所有关于目的语的知识,包括语法知识、社会文化知识、语用知识及篇章知识;策略能力指在听的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系列能力,如应用认知策略与元认知策略的能力。[ 12]

听力测试任务的要点:听力测试并不在于测试题目本身是否与真实的交际活动相似,而在于要明确测试的目的,换句话说,必须明确应采用哪种测试方式,并且听力测试中要求被试具备的交际能力尽量等同于真实交际环境下本族语者所具备的交际能力。然而,测试项目往往以任务的形式呈现,即要求被试能够使用语言做事情。Bachmannamp;Palmer(1996)曾详细地说明了听力任务的特点,强调情境的真实性和语言任务尽量接近本族语环境下的语言使用情境。

听力测试的分类:关于听力测试的分类,学者们有不同的看法,但主流的观点是语言学家 Flowerdew amp; Miller提出的分类观点,他们认为听力测试主要有三种测试方法:离散项目测试法(the discrete-point approach)、综合测试法(the integrative approach)、和交际能力测试法(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13]离散项目测试法认为:语言成分可以从连续的语流中分离出来,书面语和口语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听力理解就是对语言成分的辨认。听力理解过程仅限于字面上的、局部的理解,语言的意义主要包含在篇章的字里行间。该测试法认为听力测试的主要目的就是检测被试对声音的辨认能力,强调对语言知识的分辩。综合测试法认为语言理解产生于句子层面上,它孤立地看语言理解。它认为被试只有抓住听到的信息的基本含义就能理解语言的意义,不要太多在乎信息所依附的语境特点。它要求学生在听力理解过程中要同时展现多项语言技能,强调对语言的使用。交际能力测试法随着外语教学中的交际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兴起而产生的。该测试法认为语言使用的目标是实现交际意图,学习语言不但要求有丰富的语言知识,而且更强调能否在目的语使用情景下准确、得体、有效地使用语言,从而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由于它突出真实语篇、提供交际目的和真实任务,对语言测试产生了积极影响。

以上三种测试方法的理论基础各不相同,分别突出了语言能力的不同方面,但它们的发展明显有相互关联的递进关系,离散项目测试法将听力理解看作对语言成分进行识别的过程,综合测试法将听力理解看作对语言的综合处理过程,交际测试法则将听力理解看作在真实交际语境下对语言意义的实现过程。

2.基于交际能力的听力测试。

交际测试突出语言的交际功能,它代表了当今语言测试的潮流。学者李清华认为,交际测试既要检测被试的语言形式知识,又要检测其在有意义的语境中能否恰当得体地使用这些知识,有效地达到交际目的的能力。它以最新的语言学、测试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为基础,吸收了其它流派的积极因素,已发展成为宽泛的交际测试模式。[14]周大军、高兰生认为,近二十年来,以测试交际能力为宗旨的交际性语言测试对传统的测试观念进行了冲击,对当代语言测试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5]

交际语言能力:和交际语言能力测试相关的重要概念是交际语言能力。70年代,Hymes(1972)首先提出了“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的概念,明确了语境及社会文化因素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在语言学界引起了轰动。80年代,Canale amp; Swain(1980)对交际能力进行了补充, 提出交际语言能力模式由四个部分组成:(1)语法能力;(2)社会语言能力;(3)语篇能力;(4)交际策略能力。90年代,Bachman(1996)认为交际语言能力就是把语言知识和语言使用的场景特征结合起来,创造并解释意义的能力(capacity),它由语言知识(language knowledge)、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和心理生理机制(psyc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三部分组成。而我国学者韩宝成用更加精辟的语言把交际语言能力概括为语言能力和超出语言能力的能力。[16]

基于交际能力测试法的优点和特点:交际能力测试法的理论基础源于交际教学法。交际理论认为:人们使用语言时最重要的问题,不在于他们具有多少语言知识,也不在于他们说话时语法多么正确,而在于他们能否在实际语言场合里正确、恰当地使用有关语言。语言学家Widdowson(1978)认为交际能力测试法,就是要测试在语言交际场合中“怎么用”(use of the language),而不是脱离语言交际功能来测试“用什么”(usage of the language)。[17]Caroll(1985)认为,学习语言的主要目的是发展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即“借助语言办事而不是通过语言认识事物”。国内学者王兴国认为,交际测试理论与交际教学相适应,注重对交际能力的测试,而不是只测试语言的纯句法知识。[18]

交际能力测试法有很多的优点,王兴国(1998)已将它科学归纳为三条:一是交际测试以重视社会和考生的需要,将测试内容与语言实际运用紧密联系,轻语言微观成分,重语言宏观交际效果;二是直接测试语言的运用能力;三是对外语教学有积极的反拨作用。

交际能力测试法不同于其它测试法,本身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一是强调听力语篇与任务的真实性,要求被试所听材料的语篇以及需要完成的听力任务尽量要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使用相联系。二是强调真实的交际目的,通常需要被试将写、说、听的活动融为一体。三是注重测试的有效性、灵活性。要想确保测试的有效性,必须根据教学环境,对不同的方法加以整合。

设计基于交际能力的听力测试的注意事项:基于交际能力的听力测试具有独特的优点,但由于它突出交际性,设计和开发测试题目难度大。设计好测试题目是实施此测试法关键的一步,它甚至决定此测试法的成败,值得学界去探究。徐强(1992)指出设计基于交际能力的听力测试应当在选择听力测试方式时,教师应考虑到学生的语言水平、测试目的以及现实条件的制约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最适宜的听力测试方式,尽可能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景中通过完成交际任务来考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李筱菊(1997)提出设计基于交际能力的听力测试应当避免出现学生不需要运用语言知识就可以完成的题目,应当多设计必须依靠语篇中提供的微妙提示进行逻辑判断才能完成的题目。韩宝成(2000)提出了设计、开发语言测试的两原则:一致性原则和有用性原则,要关注测试任务和被试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关注测试题目本身的交际特征。

二 基于交际能力的听力测试实施

设计基于交际能力的听力测试题目时,应以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来框定听力测试的内容与结构,它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2011年语言测试专家Buck建议采纳双维矩阵(two-dimensional matrix)设计基于英语交际能力的听力测试任务。Buck 认为,英语听力测试所涉及的语言能力包括对四类知识的应用:语法知识、社会语言知识、语用知识、篇章知识。在双维矩阵图中,纵向列出英语听力测试所涉及的各项语言技能,横向列出三种不同的听力任务:正式演讲、学生口头报告、作业。根据横向中的任务与纵向中的能力之间的对应关系,产生九种不同的听力任务。此双维矩阵图对设计基于语言能力的语言听力测试具有指导意义。[19]

依照此双维矩阵图,笔者通过设计听力测试题目和分析所教的听力教材,《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册)第一单元[20]中的原题,对交际能力的听力测试的实施进行探讨。根据完成交际听力任务需要的语言技能,笔者将测试划分为四类:单个句子释义能力测试,对话释义能力测试,表格填充和交际综合。

第一类为单个句子释义,即要求学生先听一个句子,然后判断所给的四个句子中哪个句子与听到的句子意义相符。

例1:

How far is it to your school?

A.Yes,very far.

B.North of the city hall.

C.Four hours by bus.

D.About 100 RMB.

此类测试要求恰当地回答问题,以达到交际目的。选择项A、B和D没有理解问题,A只是对一般疑问句作出回答,B回答where引起的问题,而D对how much问题作回答,因此都不正确,只有C项才对提问作出正确回答。这类听力测试题不是测试被试的辨音能力,不局限于字面上的和局部的理解,它主要从语言交际的角度,用来测试被试的语言交际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的影响下,可实现对社会的计量化,即采用计算的方式处理社会问题,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人类的行为及状态可被记录,且以数据的形式进行反映。此时,在处理社会领域的问题时,可通过对相应数据的科学利用实现社会计量化。因此,在城乡规划学走向计量化的过程中,关注大数据时代的形势变化,可以促进城乡规划社会领域的社会化。具体表现为:

第二类为对话释义能力测试,要求被试为其选择答语。此类的对话问答,可以采用听与说相结合的方式,即要求被试避开语言材料的直接内容,根据听到的信息设想一个交际语境,推断话语的意图,说出对应的答语。

例2:

Woman:Take the medicine, drink more water and stay in bed, then you will be well again.

Man:Thanks! I’ll do that.

Question: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an and the woman?

A.lawyer-client

B.doctor-patient

C.librian-student

D.bankteller-customer

此类测试要求被试必须通过话语的字面意思,根据关键词语“take medicine”,“stay in bed”勾画出“一个医生给一个病人养病的建议”的真实交际语境,推断出对话人之间的关系为“doctor-patient”,故答案为B。

第三类为填充表格题,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利用会话含义理论,借助语境,对听力语篇进行推断的能力,以此来检测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例3:(此例出自教材第一单元第11页)

Listen to the dialog and complete the table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ear

例3是一篇有真实交际语境的听力对话,要完成其听力任务,被试除了能通过语境听懂话语外,还需要写的能力,即将听到和理解到的交际内容写出来,从而将听和写的测试融合在一起。

第四类为交际综合,可以结合角色扮演、复述故事、笔头评价故事等活动,将听、说、读、写各项能力的训练整合在一起。

例4:(此例出自教材第一单元第7页)

1.Listen to the dialog. If you have difficulty understanding the words missing from the blanks, you may refer to boxes of useful expressions.

Amy: I sent out the invitations to the dinner party.

Bill:That’s good. Now what should we do?

Amy: We’ve got to plan the menu.

Bill:Oh, that’s right. --------------------Do you have anything in mind?

Amy: I think I’m going to make the chicken salad we had at the Christmas party.--------------------Remember I asked the chef for the recipe?

Bill:Yeah,--------------------but did you forget that Linda doesn’t eat chicken?

Amy: Linda? Oh, my gosh!--------------------I forgot to invite Linda!--------------------It just slipped my mind. She’ll be mad at me.

Bill: Well,--------------------everyone forgets something sometimes. It’s not too late yet. I’ll make a phone call. Don’t worry.

Amy:Thanks! You see,--------------------I’m getting forgetful. I think I’m getting old!

Bill:Looks like you are,sweetheart.

2.Listen to the dialog a gain, repeat it sentence by sentence, and then role-play it in pairs.

此测试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要学生根据听到的内容填空,将听和写融为一体;第二部分为角色扮演,教师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引导学生角色扮演对话,将听说写的活动融为一体。这两部分的活动,使听力测试具有明显的真实交际特征。

三 结语

基于交际能力的测试以交际教学法为基础,它不但可用于听力测试,而且可用于其它学科的测试,它还可以将听、说、读、写有机地结合起来测试。与离散测试法和综合测试法相比,它具有更注重检测被试的交际能力的优点,更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但它也并非十全十美,它存在命题难和评估难的问题。我们在进行英语听力测试时,应根据被试的英语语言能力,以交际能力的测试为主,综合各类测试手段,使测试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1]Skehan,P. Progress in language testing: the 1990s [A]. In J. C. Alderson amp; B. North (eds.),Language Testing in the1990s[C].London:Modern English Publication and the British Council,1992.

[2]刘润清.语言测试和它的方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3]徐强.英语测试的理论与测试实践[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2.

[4]李筱菊.语言测试:科学与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5]文秋芳.英语口语:测试与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韩宝成. L. F. Bachman的语言测试理论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55-60.

[7]Brindley,G.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New York:McGraw-Hill,2003.

[8]Bailey,K.M. Practical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Speaking[M].New York:McGraw-Hill,2005.

[9]薛荣.当代语言测试:理论发展与未来趋势[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8(10):44-47.

[10]刘龙根,苗瑞琴.外语听力理论与实践[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11]任庆梅.英语听力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12]Bachman, L. F. and Palmer, A. S. Language Testing in Practic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3]Flowerdew amp; Miller.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Theory and Practic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14]李清华.论交际测试的特点和本质[J].山东外语教学,2000(3):67-71.

[15]周大军,高兰生.交际性语言测试理论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2):40-47.

[16]韩宝成.语言测试:理论、实践与发展[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1):47-52.

[17]Widdowson,H. Teaching Language as Communication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18]王兴国. 试论运用交际测试理论进行听力测试[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8(2):91-96.

[19]Gary Buck. Assessing Listening[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1.

[20]郑树棠.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第三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ClassNo.:H319DocumentMark:A

(责任编辑:郑英玲)

OntheTestofListeningBasedontheCommunicativeLanguageCompetence

Ning Shunqing

Test of listening, one part of language test, is mainly used to test the testee’s language proficiency. The test of listening is classified in three categories: the discrete-point approach, the integrative approach and the communicative approach.The paper emphatically elaborates on the theoretic support about the test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ompetence and its practice in the test of listening. The author points out although the test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ompetence stands for the trend in language test and worth promoting, it should not be carried out regardless of necessary conditions.

language test;test of listening;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ompetence;test of communicative language competence

宁顺青,副教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和英语听力教学。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示范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英语视听说课程教改研究”(2011jg026)

1672-6758(2012)07-0099-3

H319

A

猜你喜欢
测试法听力交际
情景交际
交际羊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伊士曼展示其耐受医用消毒剂的新一代聚酯——四步测试法显示伊士曼MXF221共聚酯具有出色的耐化学性
新型混合材料咀嚼效率测试法
电气化铁路轨道电路绝缘电压测试法的研究
基于D-最优化理论的陀螺仪力矩反馈测试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