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2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CEAP分级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2012-12-01 02:14林欣潮杨博华杨巧慧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气滞证型气虚

林欣潮,杨博华,杨巧慧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ency,CVI)是1组下肢静脉病征的总称,是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由于CVI临床表现多样,病理生理改变复杂,为规范诊断和治疗,1994年美国静脉论坛国际专家特别委员会提出了CEAP静脉分类系统(Clinical-Etiology-Anatomic-Pathophysiologic Classification System,CEAP)[1]。CVI 发病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中医学博大精深,对CVI的治疗有独特疗效。为帮助指导临床诊疗,我们通过整理282例 CVI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CEAP中的C分级即临床分级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采用中医药治疗CVI提供理论依据。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1年6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门诊就诊的确诊患者共282例,其中,男性139例,女性143例。年龄在20岁~78岁,平均52.7岁±11.2岁。所有病例均诊断明确,资料齐全。

2 中医辨证

CVI的相关记载散见于“筋瘤”、“恶脉”、“湿疹”、“臁疮”等疾病中,其证型分类目前尚未统一,各地医家多从临床经验出发而辨证分型,但尚无一种辨证分型方法能覆盖CVI的全部病程。

根据CVI的临床表现和临床工作的实际观察,参考2004版《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2]、《实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3]、《中医外科学》[4]中相关内容,将CVI分为劳倦伤气、气滞血瘀、湿热下注、脾虚湿盛、气虚血瘀共5个证型。

2.1 劳倦伤气证

瘤体皮色淡暗或不变,皮温不高;久站久行或劳累时瘤体增大,下坠不适感加重;多有长期从事站立负重工作或多次妊娠病史;气短乏力,脘腹坠胀,腰酸;舌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

2.2 气滞血瘀证

患肢青筋迂曲,扭曲成团,酸痛或胀痛;患肢沉重,活动后加重;足靴区皮肤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或索状硬条、压痛,皮肤纤维硬化;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舌苔薄白,脉弦或涩。

2.3 湿热下注证

患肢青筋隆起,发痒,红肿疼痛;患肢索状肿物或结节,压痛;小腿溃疡,糜烂渗液,滋水淋漓,创面腐暗;周围皮肤红肿热痛或并发丹毒;发热,口渴,便秘,溲赤;舌质暗红,苔黄腻,脉滑数。

2.4 脾虚湿盛证

患肢朝宽暮肿,小腿溃疡,疮面肿胀高突,滋水淋漓,脓水淡黄稀薄,肉芽肿胀不泽;伴纳食腹胀,口中黏腻,身重乏力,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腻,脉细滑或弦滑。

2.5 气虚血瘀证

小腿溃疡疮面肉色灰白或暗红,脓水稀薄,疮周皮肤紫黯或乌黑,僵硬不和,局部刺痛,创面越腐越深甚至外肉尽脱而见胫骨,同时可伴见头晕眼花,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淡红或淡紫,或有瘀斑、苔白腻、脉细涩。

3 分级

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临床分级,即CEAP分级中的C(Clinical Classication)分级。C0:有症状而无静脉病体征;C1: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C2:浅静脉曲张;C3:静脉性水肿;C4:皮肤改变(色素沉着、湿疹、脂质硬皮症、白色萎缩);C5:皮肤改变加已愈合溃疡;C6:皮肤改变加活动期溃疡。

4 方法

调查方法:根据确诊患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和四诊,制定调查表进行CEAP分级和辨证分型,以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的描述使用频数、频率和构成比,样本率的比较采用 χ2检验,统计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包,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5 CEAP与证型分布结果(频数、构成比%)

证型C2 C3 C4 C5 C6劳倦伤气 40(14.2) 50(17.7) 1(0.3)0 0气滞血瘀 8(2.8)21(7.4)109(36.7)10(3.5)0湿热下注 2(0.7)7(2.5)11(3.9)0 3(1.1)脾虚湿盛 0 0 0 0 9(3.2)气虚血瘀 0 0 0 0 11(3.9)

劳倦伤气证中CEAP分级可见,C2-C4、C2和 C3的患者占有优势,与其他分级差异显著(P<0.01),但两分级间无差异(P>0.05)。气滞血瘀证中可见C2-C5以 C4居多,与其他分级差异显著(P<0.01)。湿热下注证可见于 C2-C4和 C6,以 C3、C4为多,但此2级无差异(P>0.05)。脾虚湿盛和气虚血瘀证只见于C6。

C2及C3中劳倦伤气证均最多,与其他证型差异显著(P<0.01)。C4及C5中气滞血瘀证均最多,与其他证型差异显著(P<0.01)。C6中气虚血瘀证最多,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

6 分析与讨论

CVI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和方式的转变,发病率正在逐年提高。我院2010~2011年血管外科门诊中静脉性疾病的患者约占患者总数的2/3,CVI患者占绝大多数。目前,在血管外科领域还普遍存在着“重动脉,轻静脉”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也是注重临床治疗而总结与探讨不足。

目前认为,CVI是由各种原因所致的静脉瓣膜缺陷、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壁薄弱和静脉内压力持续升高所引起,既往有瓣膜学说和血管壁重塑学说,当今有慢性炎症学说[5];无论何种学说,持续增高的静脉压都是CVI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CVI的临床症状[6]包括腿部乏力、沉重、胀痛、瘙痒、疼痛和痉挛,体征包括毛细血管扩张、网状静脉扩张、下肢浅静脉扩张或曲张、水肿、静脉炎、皮肤营养性改变、静脉性溃疡等,涉及静脉的病变范围可局限于浅静脉、交通静脉、深静脉或累及整个下肢静脉系统。

CVI的中医辨证分型目前尚无统一标准,各医家根据各自临床经验而有各自分类。侯玉芬等[2]将其分为气滞血瘀型、湿热下注型和气血两虚型3型。杨博华[3]将其分为气血瘀滞和烦热瘀阻证 2型。陈淑长[7]将其分为气滞血瘀、血燥筋挛、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湿瘀互阻、气虚湿阻、气血俱虚7型。以上分型方法多用于下肢静脉曲张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瘀积性皮炎等皮肤改变和小腿溃疡者,即相当于“恶脉”、“湿疹”和“臁疮”者。单纯以下肢浅静脉曲张和水肿为主要表现的患者,相当于“筋瘤”,《中医外科学》将其分为劳倦伤气、寒湿凝筋、外伤瘀滞3型。

本次研究分型根据临床实际,参考相关书籍拟定5种证型。在5种证型中,劳倦伤气证占32.2%。《灵枢·百病始生》云:“劳则气耗。”劳倦伤气证多见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早期,临床症状以浅静脉曲张和下肢肿胀为主,符合C2和 C3,因尚无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症,对患者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于外观,现代人对形象外观较为重视,故患者较多。气滞血瘀证患者最多,占52.5%,多见于本病早期或并发瘀积性皮炎及血栓性浅静脉炎恢复期,也可见于静止期溃疡,临床表现符合C2-C5各期,以C4为多。本证型对外观和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但若治疗及时,疾病预后还是满意的。考虑到地域和医院因素的影响,本证型患者为此次调查中各证型的主体。湿热下注证患者占8.2%,多见于合并血栓性浅静脉炎急性期或并发湿疹者,或小腿溃疡继发感染者,可见于 C2-C4和 C6,以 C3、C4为多,但无显著差异。北京属北方,气候干燥,但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率增高。胖人多湿,加之气虚水反为湿,湿郁化热。本次调查的23位患者中体重指数超标者为14位,也反映了肥胖对本病的影响。脾虚湿盛证及气虚血瘀证患者见于活动期溃疡伴皮肤改变,符合 C6表现。

7 小结

通过分析总结282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发现CEAP分级中的C分级,即临床分级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劳倦伤气证多见于C2-C3,气滞血瘀证多见于 C4,C5患者均为气滞血瘀证,而脾虚湿盛和气虚血瘀证只见于C6。但因病例数及区域所限,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开展全国性的多中心研究来探讨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

[1]张柏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与CEAP分类系统[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1):1-3.

[2]尚德俊,王嘉桔,张柏根,等.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53.

[3]李乃卿,吴咸中,杨博华,等.实用中西医结合外科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1376-1385.

[4]李曰庆.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307-309.

[5]张宏伟,牟 艳,刘 洋,等.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5):1291-1293.

[6]张培华,等.临床血管外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453.

[7]任志雄.陈淑长教授治疗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经验[J].河北中医,2009,31(4):492.

猜你喜欢
气滞证型气虚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
气虚痰湿型晚期肺癌治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