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2012-12-01 02:14王伊光王代韦王成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2年3期
关键词:肾虚气滞证型

王伊光,王代韦,孟 建,王成李

(1.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 100078;2.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云南 文山 663000;3.北京王府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 102209)

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美国,其发病率位居男性肿瘤第一位,死亡率位居第二位[1]。我国是前列腺癌低发病率国家,但近年来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诊断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已列为泌尿系肿瘤第3位[2、3]。中医治疗前列腺癌起步晚,报道较少,辨证不统一,疗效不肯定。为提高中医辨证论治的疗效,扩大四诊的内容,我们对前列腺癌中医证型的量化和客观化做了一定的探索,并分析了年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PSA密度(PSAD)、前列腺体积、前列腺质地、前列腺指诊结节、前列腺B超低回声结节与证型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搜集2005年~2009年在东方医院泌尿外科住院诊断为前列腺癌的患者41例,年龄58岁 ~78岁,平均72.73岁。因体检时发现血 PSA升高,或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或经直肠B超发现前列腺低回声结节收入院,在B超引导下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41例前列腺癌患者均排除急性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和近期心脑血管意外等。

1.2 相关资料

从病历搜集患者年龄、临床症状、舌苔、脉象等,临床实验室检测PSA、PSAD,指诊检查前列腺质地及有无结节,经直肠B超测定前列腺体积及有无低回声结节。

1.3 辨证分型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癃闭》的辨证分型,结合文献[4-6]及临床四诊内容,将前列腺癌分为以下5型。

1.3.1 肾虚湿热蕴结证 尿频尿急,时有尿痛,甚或伴见血尿,食少纳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1.3.2 肾虚气滞血瘀证 腰酸乏力,排尿不畅,小便滴沥、尿频、夜尿多,舌淡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脉涩。

1.3.3 肾虚痰瘀互结证 排尿不畅,小便滴沥、尿频、夜尿多,舌暗或有瘀斑,苔腻,脉滑。

1.3.4 肾虚热毒闭阻证 腰背疼痛,小便滴沥,少腹坠胀,排尿困难或血尿,口干口苦,发热便秘,舌红苔黄,脉数。

1.4 统计学方法

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以P<0.05为显著性差异标准。计数资料采用Fisher exact test,以 P<0.05为有显著相关性标准。

2 结果

2.1 中医辨证分型

41例前列腺癌患者中肾虚湿热蕴结6例占14.63%,肾虚痰瘀互结23例占56.10%,肾虚气滞血瘀10例24.39%,肾虚热毒闭阻1例占2.44%,气血两虚型1例占2.44%。

2.2 中医证型与患者年龄、PSA、PSAD、前列腺体积的关系

由于肾虚热毒闭阻与气血两虚型例数太少,无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故仅分析肾虚气滞血瘀、肾虚痰瘀互结、肾虚湿热蕴结3种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

表1显示,不同证型之间年龄、前列腺体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肾虚湿热蕴结证型与肾虚痰瘀互结证型之间 PSA、PSAD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两者与肾虚气滞血瘀证型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即前两者 PSA、PSAD均高于肾虚气滞血瘀证型。

表1 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的关系

2.3 中医证型与前列腺指诊情况的关系

2.3.1 中医证型与前列腺质地的关系 表2显示,前列腺指诊时,肾虚痰瘀互结证型出现质地硬的概率高于肾虚气滞血瘀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5);肾虚气滞血瘀型与肾虚湿热型出现质地硬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608>0.05),肾虚痰瘀互结证型与肾虚湿热蕴结证型出现质地硬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135>0.05)(Fisher精确概率法计算,SPSS13.0软件)。

表2 中医证型与前列腺质地的关系

2.3.2 中医证型与前列腺表面是否光滑的关系 表3显示,前列腺指诊时,肾虚痰瘀互结证型出现表面不光滑的概率高于肾虚湿热蕴结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5);肾虚气滞血瘀型与肾虚湿热型表面不光滑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1.0>0.05),肾虚痰瘀互结证型出现表面不光滑的概率显著高于肾虚气滞血瘀证型(P=0.001<0.05)。

表3 中医证型与前列腺表面是否光滑的关系

2.3.3 中医证型与前列腺指诊结节的关系表4显示,前列腺指诊时,3种证型之间出现结节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 中医证型与经直肠前列腺B超提示低回声结节的关系

表5显示,经直肠B超检查时,肾虚痰瘀互结证型出现低回声结节的概率高于肾虚湿热蕴结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5);肾虚气滞血瘀型与肾虚湿热型出现低回声结节的概率无显著性差异(P=1.0>0.05),肾虚痰瘀互结证型出现低回声结节的概率显著高于肾虚气滞血瘀证型(P=0.001<0.05)。

表4 中医证型与前列腺指诊结节的关系

表5 中医证型与经直肠前列腺B超低回声结节的关系

3 讨论

中医学没有“前列腺癌”这一病名,根据前列腺癌的临床表现,一般将其归入“癃闭”、“淋证”、“尿血”、“瘕积”等疾病范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前列腺为男性附属性腺,其生长发育、生理功能的维持及病理变化均受雄激素的调节,故前列腺为性腺轴的组成部分,无论从解剖学功能还是外分泌与内分泌的功能来看,前列腺都应属中医“肾”的范畴,其病变与“肾”之关系极为密切。

本文通过对41例前列腺癌患者临床资料的回顾性研究,发现肾虚气滞血瘀、肾虚湿热蕴结、肾虚痰瘀互结为前列腺癌常见证型。肾虚毒闭、气血两虚较少见,这也与中医藏象学对“肾”的认识相一致。中医认为肾藏精,主生长、发育与生殖、水液代谢、纳气、生髓化血、濡养脏腑等多项功能。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精”是生命的基本物质,“肾精”作为肾阴、肾阳的物质基础,维持人体各脏腑正常生理活动,并由肾阳蒸化肾阴化生出“肾气”,实现其生理功能。肾精充足,则气血旺盛,阴平阳秘,五脏六腑功能正常。《周慎斋遗书》云:“人生之来,其原在肾,人病之来,亦多在肾,肾者命之根也。”肾中的精气禀赋于先天,充盛于后天。李东垣说:“肾无实证”,肾虚的本质是肾的精气不足。肾精亏虚,肾气不足,则阴阳失调,气血不畅,气化失常,水液代谢障碍,出现“瘀血”、“痰湿”。前列腺癌患者多为老年,《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讲:“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五八,肾气衰……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老年男性,肾气渐亏,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肾之阴阳失衡,产生瘀血、痰湿,而前列腺为多血之脏,“瘀血、痰湿”之毒邪易于侵袭,互结于前列腺,久则发生前列腺癌,其基本病机是“肾虚瘀滞”。“肾虚”为本,表现为“肾精亏虚”,“瘀滞”为标,表现为“瘀血、痰湿”。由于前列腺癌病程日久,病情迁延,“血瘀、痰湿”既是病因又是病理产物,与肾虚相伴而生、互为因果。

中医对前列腺癌的辨证论治通常是依据症状,只有当疾病表现出一定症状才能辨证论治,遣方用药。然而,前列腺癌早期常无症状,当前列腺癌压迫尿道,出现排尿踌躇、尿线变细、尿流中断、尿后滴沥、排尿不尽及尿频、尿急,甚至发生骨转移时已属晚期。故仅靠临床症状辨证论证不够全面,增加客观指标就凸显重要。

中医学理论同现代医学理论虽然有差异,但都是以人体的生理、病理为研究对象,在某一层次必然有其统一的内在联系。许多学者已经研究和发现了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因素具有某种程度的相关性。中医辨证分型过程中,在四诊基础上还应以特异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和特殊检查为依据,特异指标反映特定证型,将现代医学的客观检查引入中医临床。

为扩大中医四诊的内容,对早期前列腺癌的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本文通过分析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年龄、PSA、PSAD、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指诊(前列腺质地、前列腺表面是否光滑、有无结节)、经直肠前列腺B超是否有低回声结节等相关指标进行研究发现,年龄、前列腺体积对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无参考意义;虽然肾虚湿热蕴结证型、肾虚痰瘀互结证型的 PSA、PSAD显著高于肾虚气滞血瘀证型,但由于各组之间 PSA、PSAD数值区间广泛重叠,故其指导临床辨证分型的意义不大。从前列腺指诊情况和B超检查结果对中医分型分析发现,肾虚痰瘀互结证型与肾虚气滞血瘀、肾虚湿热蕴结证型在这两方面的结果都有统计学差异,前列腺表面不光滑,经直肠B检查发现低回声结节辨证趋向肾虚痰瘀互结型;前列腺质地硬辨证趋向肾虚痰瘀互结型及肾虚湿热蕴结型,前者可能性更大,应结合中医四诊进行辨证;肾虚气滞血瘀型辨证与前列腺质地、表面是否光滑、指诊是否有结节、经直肠前列腺B超低回声结节4个方面无明确相关性,其辨证主要依据中医传统四诊。

以上研究表明,前列腺癌中医常见肾虚痰瘀互结证型、肾虚气滞血瘀证型、肾虚湿热蕴结证型,并可将前列腺质地、表面是否光滑、经直肠前列腺 B超低回声结节作为客观指标纳入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之中。

[1]Fitzpatrick JM.New development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management of prostate cancer[J].Br J Urol int,2000,85(2):31.

[2]江勤康,戴颖秀.上海市杨浦区1980~1999年前列腺癌流行趋势分析[J].中国肿瘤,2002,11(5):263-265.

[3]刘耀庭,李秀霞,程 伟,等.泌尿外科肿瘤发病情况的变化[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1997,12(1):47-50.

[4]丁永锋,张亚大,朱子军,等.77例前列腺癌中医证型特点与临床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6,12(6):530.

[5]李曰庆.实用中西医结合泌尿男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86-190.

[6]楚延春.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初探[J].河南医药学刊,1997,12(4):14-16.

猜你喜欢
肾虚气滞证型
自拟脾胃安方治疗脾虚气滞型餐后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肾虚湿瘀”理论下的慢性肾脏病中医证候学研究
A Meta-analysis of Dachaihu Decoction combin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with the TCM syndrome of liver qi depression and liver-gallbladder dampness-heat
“赶走”肾虚
透视“肾虚综合征”
七制香附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