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预护理对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12-12-06 01:10李红梅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23期
关键词:心理功能活动

李红梅

(广东省台山市人民医院,台山529200)

老年痴呆作为一种老龄化趋势性疾病,其临床预后与药物治疗、非药物性干预措施具有紧密关系。在老年痴呆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给予非药物性干预性护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治疗效果、改善预后。本文就我院近年来收治的95例老年痴呆患者的临床干预性护理措施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2012年3月收治的95例老年痴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知情同意情况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干预组45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CCMD-3中关于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诊断标准[1]。干预组45例患者中男32例,女13例;年龄60~85岁,平均 (70.8±7.6)岁;病程1~13年,平均 (6.2±1.4)年。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38例,女12例;年龄61~87岁,平均 (71.3±8.2)岁;病程2~11年,平均 (6.3±1.2)年。两组患者从年龄、性别、病程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包括休息、饮食、药物治疗等各方面。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干预性护理,包括:

1.2.1心理护理干预早期,患者由于具有一定的自知力,应把疾病的性质、治疗和预后告诉患者,帮助患者进一步认识自己的病情,这样有助于提高患者对自身病情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中期,患者由于自知力丧失、记忆和生活能力明显下降,此时应着重进行非语言性交流。为了提高患者的记忆力和认知能力,开展怀旧治疗和音乐治疗。运用患者储备的往昔记忆,给予追思和强化。如给患者反复看以往有意义的照片,讲述以往难忘的美好回忆,能改善患者的心情,平和激越行为,提高残存的记忆能力。晚期,患者在病程发展中往往出现情绪抑郁、幻觉、妄想、兴奋躁动等精神症状,会带来一定的危害,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重视。对严重消极、伤人、暴力行为及明显幻觉、妄想等危险行为的患者给予特殊看护。同时针对以上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指导和药物治疗,以改善心理异常。

1.2.2改善认知障碍干预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在家属的帮助下,给予一些简单的有关提高记忆力和生活能力训练方法的指导。可让患者定时参加家务劳动和集体活动,同时告知患者和家属放弃那些紧张用脑和易出现危险的事情 (如驾驶汽车、游泳等)。除了让患者参加上述活动外,还可让患者自主做一些他们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事情 (如画画、写作、弹琴等),这对恢复脑神经功能和自主意识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定期为患者反复地给予定向和记忆强化训练 (如反复强调时间、空间和人物的训练),与患者闲谈其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书籍等,让患者参加简单的智力游戏 (如拼图、寻字游戏),这些活动均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记忆力。

1.2.3生活习惯的干预注意规划患者的日常饮食,预防便秘的发生。帮助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良好习惯,一般在饭后特别是早饭后,因肠蠕动的刺激,产生多次胃、结肠反射,因此早饭后应鼓励患者排便。另外,每天早饭前要求患者喝一杯咖啡、茶水、蜂蜜水或一杯冷开水,也可增加肠蠕动,刺激直肠的排便反射;帮助患者在腹部做环状按摩,在左腹部结肠上端按摩,轻压肛门部位,也能协助排便。鼓励患者定时离床活动,指导其适当地进行增加强腹肌锻炼,也有助于促进排便。帮助患者改善自主生活能力、提高各项生活技能,每日让患者用手指旋转钢球或者核桃,增加手指的自主运动,这样可以强化神经功能、有助于脑神经功能的康复。每日为患者安排一次室外活动,由护理人员或家属陪同,可进行散步、慢跑等活动,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患者自知能力的提高。

1.3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时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评价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 (MMSE)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

1.4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变量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干预前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无明显差异 (P>0.05),干预6个月后二者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情况比较 (±S)

?

3 讨论

有关资料表明[2],近年来我国老年痴呆患病率有所增加,其中北方地区65岁以上居民痴呆的患病率为6.9%,老年痴呆占4.2%,血管性痴呆占1.9%。我国南方地区65岁居民痴呆的患病率为3.9%,其中老年痴呆占2.8%,血管性痴呆占0.9%。估计当前我国现有的痴呆患者超过400万,其中老年痴呆占1/3。这一组数字应该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如何积极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预后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临床上对老年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病学症状进行治疗能够减少痛苦,同时也减少行为功能紊乱所导致的并发危险,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其意外风险的发生。但单纯依靠药物治疗老年痴呆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人的心理和行为受人的认知所支配,通过改善人的心理和行为可以影响其认知[3]。因此在对老年痴呆患者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对心理和行为的干预性措施可以改善心理认知和记忆功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本研究干预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心理、行为方面的干预性护理措施,干预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水平,结果发现,干预组患者MMSE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对照组明显提高 (P<0.05)。这显示干预性护理措施可以帮助老年痴呆患者恢复自主认知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水平,也对患者预后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行为方面的积极干预后可以及时纠正患者对自身疾病的错误认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让患者主动参与到疾病康复训练中来。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对认知功能有利的康复训练、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均对患者自主认知能力的康复产生积极的影响。

[1]王新德.老年人痴呆的定义分类诊断和鉴别诊断[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5-6.

[2]高菲菲,尚少梅.老年痴呆患者一年中生活质量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3):153-154.

[3]苏晓玲.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2,15(3):112-113.

猜你喜欢
心理功能活动
也谈诗的“功能”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心理小测试
奔驰S级香氛功能介绍
心理感受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